APP下载

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5-01-25付红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本班小组长成员

付红

(重庆市第一中学,重庆400030)

1 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型构建

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优势: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生在小组合作管理中体验着团队行为带来的集体归属感,能更好地发挥着主观能动性,通过对小组其他成员的关心和帮助来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小组合作管理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教育作用,把管理者从琐碎繁杂的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精力去关注部分问题学生。借助小组成员生活表现的量化策略,还可以引入健康竞争机制,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另外,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还有利于学生干部职责监督。

我国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虽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目前对如何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在条件保障、实施方法、质量评估标准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1]。现有研究成果也多体现于学科教学。为将小组合作方法引入班级管理,本文构建了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型(图1),以此指导班级高效管理。以笔者所带班级(下称本班)为例,本文阐述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期待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图1 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型图

2 小组组建流程及管理培训

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中,小组是班级管理的直接对象。小组的成员构成直接影响合作管理模式的成败。例如,若小组成员之间的性格差异太大且不能互补,则整个小组将形同虚设,甚至影响其他小组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构思一个合理的小组成员搭配方案。小组成立之初,无论是班级学生干部,还是各小组成员,对如何运作班级小组合作管理都难以达成全局性的共识,因此,班主任还必须在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最初阶段及时地组织相关培训。

2.1 小组组建流程

本着“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本班在小组组建时采取了综合考虑学生成绩、性格、性别和其他特殊情形的分组标准。成绩上,为实现各小组综合实力均衡,我们在学生前几次大型测试的平均成绩基础上,每10名划分一个成绩梯度作为参考,每个小组在每个成绩梯度都有一名成员。我们让由班主任、班干部共同协商确定的小组长以上述成绩梯度为参考自行挑选组员。这样确立的分组,可使小组之间学习基础基本持平,而且小组成员具有合作团结的性格基础,便于以后班级工作的开展。

小组成员确定后,各小组自行对小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小组机构共分小组长、学习指导员、纪律委员、各学科组长四种岗位,每位同学可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小组需要身兼数职,但每位同学至少担任一项职务。第一次召开小组会议时,小组成员需共同确定小组信念,制定小组公约,确定小组目标和各成员的子目标,明确小组计划,商讨小组内奖惩措施等。会议结束后需填写小组组建登记表,交由班主任汇总并张贴展示。

2.2 小组合作管理培训

完成小组组建登记表后,小组机构从形式上完全建立。但真正要使小组机构服务于班级管理,关键在于围绕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后续学生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小组长培训、班干部培训、科代表培训以及全班小组合作学习培训。

2.2.1 小组长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小组的建设方案指导和发展方向指引

1)打造小组文化,每个小组都要有自己的名字、信条、公约、目标(含小组成员子目标)、计划。

2)商讨并熟悉、宣传积分细则。小组长要关注小组积分,定期举行会议,对小组近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着力于共同进步。小组长要安排做好总结记录。

3)创新小组管理,民主征集积极、团结的特色活动,服务于小组凝聚力的形成。

4)促进小组成员的团结,尤其是对基础较差、性格内向同学的帮助和鼓励。

5)各小组要有宣传意识,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拿出来展示给其他小组。

6)向小组成员征集班级管理建议,为班级良性发展贡献力量。

2.2.2 班干部培训,班干部是小组合作管理的直接执行人,需公平、合理地利用好小组积分这一管理工具进行学生自主管理

1)熟悉小组合作管理积分细则,认真履行好积分记录职责,接受全体同学监督。

2)公平、合理地利用好积分工具,在班级开展有利于班级发展的文化活动。

3)班团委要创新宣传工作,为各小组的自信展示提供空间和机会。

2.2.3 科代表培训,小组合作管理需为学科学习服务,包括小组作业质量检查、小组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考核等

1)将管理模式介绍给科任老师,利用积分工具协助科任老师进行学业管理。

2)设计知识检测,向各学科小组长说明规则,组织各小组长进行批改并累计积分。

2.2.4 全班培训

1)学科学习:主要包括学会倾听、选择记录、质疑思考、精炼展示、主动合作、深入探究等合作学习策略。

2)学科作业:小组学科作业要独立完成,事后交流;工整书写,切忌抄袭。

3)学科问题:遇到的学习问题首先独立思考,多向小组成员或其他同学请教,抱定必须解决问题的决心并付诸行动。

4)成员相处: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3 小组合作管理的日常运行

小组合作管理的日常运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完善公平合理且操作简单的小组积分制度和强化学生干部的职责监督。其中,公平合理、容易操作的小组积分制度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而学生干部的职责监督则是班级管理工作执行上的保证。

3.1 积分奖惩制度

积分奖惩制度主要包括积分记录和积分奖惩。积分记录方面,本班实行“周内记录、周末汇总”制,即负责积分记录的学生干部每天将积分记录认真填写到张贴的小组合作管理积分表中;值周干部每周末对积分进行汇总,认真填写小组合作管理积分汇总表并张贴。“周内记录、周末汇总”的积分记录制度能够及时为同学们提供小组积分信息,同时让执行记录的学生干部时刻接受着全班同学的监督,让所有班级管理工作有案可查。

小组积分奖惩方面,本班实行“每周座位优先、每月小组互奖、期末评优优先及班级颁奖”四重奖励。具体内容包括:1)每周开学依据各小组的上周积分排名进行座位交换,排名靠前的小组可以选择教室内的最佳位置。2)每月月末根据各小组的累积积分均值排名,由最后一名的小组赠送给排名第一的小组小礼物;3)学期期末的学校评优名单,将结合个人操行积分和小组积分均值排名对应的权重进行确定。4)每学期期末将依据各小组积分均值排名对优秀小组予以总结性奖励。以上四种奖励措施,分别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对积极参与班级小组合作管理的同学进行了奖励。其中,每周奖励和每月奖励最具时效性,而期末评优策略又以小组积分均值排名权重为杠杆,兼顾了累计积分均值排名靠后小组中的优秀同学,使得他们愿意积极投身小组建设。

3.2 小组积分规则

小组积分规则的具体制定需综合考虑学生学习基础、努力程度和特长培养等诸多方面。学习成绩考核方面,本班采用了按小组成员综合测试年级名次和年级升降名次相结合的积分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出的积分不仅参考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着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让学习基础差而又学习刻苦的学生同样享有较高的学习积分。为鼓励同学们全面发展,本班为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提供了独立的积分方法。例如:小组成员获得任何校级及以上表彰都可获得积分;另外,学生参与由科任老师、班团委或科代表一起协商的班级活动项目也可以为小组获得积分。

教育应以激励为主,惩戒为辅。相对于小组积分制度中的加分规则,扣分规则所对应的分值较少,但这并不影响扣分对学生的警示作用。原因在于:积分奖惩中采用的“每周座位优先”制度使得小组成员的任何扣分都将直接影响到该小组成员的局部利益,从而给违纪学生间接施压,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促使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3.3 学生干部的职责监督

学生干部的职责监督包括小组内学生干部和班级学生干部的职责监督。小组自身的运行秩序是否有条不紊,取决于小组机构设置是否完整,相应岗位负责人是否尽职尽责。各小组下设组长(兼任积分监督员)、学习指导员、纪律委员、各学科组长。各岗位主要职责包括:小组长要积极、合理地对小组进行管理,着力于小组的高效率学习;积分监督员要随时关注小组积分状况,并提醒小组成员的违纪扣分或鼓励小组成员为小组加分;学习指导员要主动协助各学科小组长组织学习活动,帮助小组内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解决学习疑难。各学科组长负责相应学科作业的监督和质量把关,配合科代表收发作业,可以在小组内部组织学科学习活动。对小组长和学习指导员的监督,以小组活动笔录的形式进行,而学科小组长的职责监督,则主要根据科代表收发作业情况进行考察。

班级学生干部的职责监督主要涉及科代表的学业管理和值周干部的积分记录。本班在选任科代表时严格实行竞聘制,而且先于班团委竞选。科代表在任职期间,必须满足四项基本工作要求:1)科任老师满意,这是基本前提。2)收发作业有条不紊,认真负责。3)与小组作业完成质量相关的积分记录清晰公正。4)学科学习检测活动开展良好,能有效组织各学科组长进行学业检测的批改和积分计算。本班的“值周干部”并不是具体的某位学生,而是一个团体,即值周干部的确定按每周一个小组轮换,而每一天的值日干部则由小组自行安排。这种值周干部安排方案虽然有利于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但有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每天安排的值日干部是否能够完成必要的班级管理工作。为解决这个问题,本班要求所有的值日干部认真填写班级管理日志,将相应的班级事件记录在案。借助班级管理日志,不仅可以衡量值日干部是否认真完成了管理工作,还能形成清晰的班级建设档案。

总之,要成功运行小组管理模式,关键在于调动全体同学参与班级小组合作管理的积极性。班会上的说理教育只是学生积极性调动策略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寻找并利用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兴奋点。例如,班级需开辟空间为各小组提供阳光的目标信念展示空间,使各小组成员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心目标,明确展示完整的学习计划,接受大家监督。又如,积分记录方面要设法在小组之间要拉开积分差异,形成竞争氛围。

4 班级管理成效

为调查本文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笔者设计并在本班发放了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学生“能够很好完成自己小组角色任务”的占71.4%,“需要别人提醒”的占25%,说明绝大多数同学已经自觉习惯小组合作管理方式。具体地,在班级活动问卷中,选择“愿意付出努力为小组获得积分”的同学占83.9%,这一数据反映出学生认可了小组合作管理方式,愿意接受小组合作管理积分的运作机制。对“违反纪律时,你是否会为小组扣分感到内疚”这一问题,80.4%的同学选择了“会”,说明同学们具有将强的责任意识,集体教育作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在“小组积分排名靠前时,你的内心”这一问题中,85.7%的同学选择了“很高兴,觉得我是其中的一员,有贡献”,显示多数同学在小组合作管理中找到了归属感。问题“班级生活中,你是否曾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的结果显示,78.6%的同学选择了“经常”,21.4%的同学选择“次数很少”,而选择“从不”的学生为0,这充分证明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或多或少地给学生的成长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组调查数据显示,55.4%的同学认为小组合作过程最能提高其人际沟通能力,21.4%的同学认为最能提高学习技能,14.3%的同学认为最能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剩下8.9%的同学则认为什么都没提高,这可能与上述小组合作实施方案还没能尽善尽美有关。如何更加合理高效地发挥小组功能,优化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班级管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1]陈向明.小组合作的条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4(4):11-16.

猜你喜欢

本班小组长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分餐小组长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生导制”在教学中的奇效
——在教学中转化学困生之行动研究
还是不错的
合力营销“八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