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草的复方配伍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5-01-25吕邵娃段继新郭玉岩匡海学

中成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雷公藤附子皂苷

吕邵娃, 段继新, 郭玉岩, 孙 爽, 匡海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甘草是中药复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味药,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常以佐使入药。据统计,仅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376个中药复方中,甘草使用频次就高达200 次[1]。因此,甘草的复方配伍研究一直都是热点问题,但其化学成分非常复杂。目前,已知甘草中包含300 余种黄酮类、60 余种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和多糖成分[2-3],其中活性较明确的有甘草酸、甘草素、异甘草素、光甘草定、甘草查尔酮等[4-5],与之对应的药理作用也很多样。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具有保肝、抗炎、抗菌、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6]。除此以外,人们还发现复方中的甘草表现出增溶、提高生物利用度、增效及减毒等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这些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增溶作用

史克莉等[7]比较了含甘草和去甘草的四君子汤、黄芪大枣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白芍甘草汤的水溶出物表面张力差异,并分离出甘草皂苷进行相同的实验。结果发现,在这4 个处方中除茯苓五味子姜辛汤外,含甘草处方均比去甘草的表面张力差值大,药物溶出率高,其中起增溶作用的是甘草皂苷。蔡书茵等[8]通过物理化学方法来证明甘草皂苷可增加茯苓酸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发现在不含甘草皂苷的溶液中,茯苓酸表面张力最大,但加入甘草皂苷后,则明显下降;茯苓酸甘草皂苷混合溶液随着pH 的增加,表观溶解度也随之增加;甘草皂苷和茯苓酸配伍后,pH 值在7.4 ~8.0 时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最佳。孟翔宇等[9]利用HPLC-MS/MS 和GC-MS 分析麻黄-甘草药对配伍前后水煎液中药效成分的变化,并分别对其主要化学成分甘草酸、甘草苷、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当经典方剂“麻黄甘草附子汤”中麻黄与甘草的质量比为1 ∶1 时,麻黄碱(含伪麻黄碱)的含有量增加14.52%,而甲基麻黄碱 (含甲基伪麻黄碱)则增加64.0%,并且药效学实验证明,共煎液的抗炎作用明显强于单煎液,说明是甘草增加了麻黄的溶解度,进而加强其抗炎作用。韩刚等[10-11]认为,甘草中含有皂苷类化合物,具有表面活性作用,而表面活性剂能提高姜黄中姜黄素的提取率,他们把甘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并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提取,然后HPLC 法测定提取液中姜黄素的量。结果显示,30%乙醇提取甘草与姜黄(1 ∶1)30 min 时,姜黄素的提取率最大。另外,再分别用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总黄酮与姜黄配伍提取,发现对姜黄素提取率产生影响的物质是甘草酸,提高率达128%。同时,有研究利用中药指纹图谱发现,甘草能增加青黛[12]、白芍[13]、附子[14]中有效成分的溶解度。

2 提高生物利用度

栀子柏皮汤始载于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由栀子、黄柏和炙甘草3 味药材组成。韩静文等[15]通过灌胃给药,拆方研究不同配伍组中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发现栀子甘草组 (10 ∶ 3)的 AUC0-t、AUC0-∞、T1/2及Tmax均高于栀子组,说明甘草有助于提高栀子苷的生物利用度。芍药经常与甘草配伍使用,刘卉等[16]给大鼠单独灌胃芍药苷(50 mg/kg)或分别与甘草酸(41.67 mg/kg,即1.2 ∶1)和甘草次酸(23.83 mg/kg,即2.1 ∶1)配伍,血样注入HPLC-MS 分析,将测得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利用统计矩模型,计算出各组相关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甘草次酸能改善芍药苷的达峰浓度和时间,显著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而甘草酸则恰好相反,说明甘草次酸可以提高芍药苷的生物利用度。安叡等[17]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辅以LC-MS/MS 分析手段,研究葛根芩连汤全方及不同配伍组中各物质的肠吸收特性。结果发现,甘草可促进君药葛根中葛根素、大豆苷、黄连的有效成分药根碱、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吸收。

3 增效作用

附子的生物碱部位对心脏有强心作用[18],韩新民等[19]按照附子、干姜、甘草3 ∶3 ∶4 的比例配制成注射液,并以0.5 g/kg 的剂量耳缘静脉注射,进行拆方研究。结果发现,甘草与附子配伍同用之四逆汤的强心、升压作用及维持时间均优于单用附子。马哲等[20]为了探讨甘草增强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选取雷公藤组及雷公藤甘草(6 ∶1)配伍组,灌胃给药,通过足肿胀和镇痛实验,发现配伍组较雷公藤组的抗炎(比例为2 000 ∶65)和镇痛(比例为4 500/1 500)作用显著(P <0.01)。安晓晶等[21]把红花与甘草总黄酮按不同比例配伍,通过灌胃给药,分别进行醋酸致小鼠扭体、血管通透性和血栓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单用红花或甘草时,无明显的抗炎镇痛活性,但当两者以1 ∶1 (25.0 mg/kg)比例配伍时,作用明显增强,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说明红花与甘草之间具有协同作用。芍药与甘草配伍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用白芍总苷相比,芍药甘草汤总苷在150 ~600 mg/ (kg·d)剂量下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的炎性耳肿胀,并在75 ~300 mg/(kg·d)剂量下可显著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显著提高小鼠热板法的痛阈值[22]。宋杨等[23]报道,桔梗与甘草配伍(比例小于1 ∶20)比单用桔梗时,对络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增强,从而能改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此外,刘彬等[24]通过测定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和抗炎实验发现,灌胃给药(甘草∶桔梗=8 ∶1)能延长祛痰(比例为360 ∶45)和抗炎(比例为720 ∶90)作用的时间。

4 减毒作用

李涯松等[25]等通过研究120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别单用或者与甘草-雷公藤(比例为20 ∶10)复方煎剂(或雷公藤多苷片20 mg)联合治疗,发现服用甘草-雷公藤复方制剂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组(P <0.01),说明甘草可降低雷公藤的毒性。刘建群等[26]对甘草与雷公藤中具体成分的配伍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分别给大鼠尾静脉注射空白溶剂、甘草溶液(30 g/kg)、雷公藤甲素溶液(0.7 mg/kg)、雷公藤内酯酮(1.4 mg/kg)、雷公藤甲素(或雷公藤内酯酮)与甘草配伍溶液,在三个时间点取血,血样经过处理后进行HPLC-MS/MS 分析。结果发现,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及与甘草联合给药后,大部分代谢产物相同,其中以氧化代谢产物为主,而且联用甘草组中的氧化代谢产物量较大,说明甘草可加速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在体内的代谢,从而减小雷公藤毒性,张锐等[27]也证实了这个结论。附子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乌头类生物碱,也是毒性成分[28-29]。人们从不同角度研究表明[30-36],甘草与附子配伍后,通过与生物碱类结合或水解,从而减少乌头类生物碱的量,最终发挥减毒作用。章津铭等[37]报道,附子与甘草合煎所得的汤液浑浊,静置冷却后出现大量沉积物,其中生物碱的量多于单附片,而它正是附子中的毒性成分[29],从而发挥减少毒性物质的作用。此外还发现,甘草分别与大黄[38]、马钱子[39-40]、马兜铃酸[41]、黄药子[42]、桔梗皂苷[43]配伍后,也能发挥出减毒作用。

5 其他作用

中药有“十八反”之说,其中有“藻戟遂芫俱战草”的记载。黄文权等[44]用甘草(2 g/mL)、大戟(2 g/mL)和甘草-大戟(4 g/mL)配伍,分别灌胃大鼠,给药剂量均为0.2 mL/10 g,用药7 d 后检测肝功、肾功及心肌酶谱,并作肝脏、肾脏及心脏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配伍组对大鼠心、肝的毒副作用大于单用组,但对肾脏的毒副作用无显著差异。丁爱华等[45]表明,海藻单煎液(0.1 ~2 mg 生药/mL)能增加大鼠离体回肠的收缩张力,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是与甘草(1 g 生药/mL)合用后,该作用显著减弱(P <0.05)。同时还发现,海藻低、中、高剂量(0.78、1.56、3.12 g/kg)灌胃均能增加小鼠的小肠推进率,但海藻-甘草(1 ∶1)无此作用。复方配伍研究显示,在药典用量范围内,甘草水煎液可明显抑制京大戟的利尿作用,甘草的甘缓之药性能减缓京大戟的泻水逐饮之药势,这可能是京大戟与甘草配伍禁忌的机制之一[46]。另外,醋芫花与甘草配伍时,可明显拮抗其利尿作用,可能是由于甘草“甘缓守中”的药性可减缓芫花“利水”的作用[47],进而产生毒性[48]。代方国等[49]通过检测细胞色素氧化酶CYP2E1 的表达和活性变化,用于探讨甘遂和甘草配伍的药理机制,发现相对于单用甘遂(7.5 g/kg),配伍组(22.5 g/kg)能增强CYP2E1 mRNA 和蛋白的表达,同时显著提高其酶活性(P <0.05),而CYP2E1 可通过诱导前致癌物转化为致癌物,进而增加甘遂的毒性。但是,也有研究显示[50],甘草与海藻(1 ∶1)配伍,给药剂量为10 g/kg 时,不仅不产生毒副作用,而且对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另外,甘草与芫花(5 g/kg,1 ∶1)配伍灌胃使用时,也未对急性肝损伤模型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51]。因此,甘草与海藻、芫花等药物配伍时可能会产生相反作用,但在一定比例下还可能出现协同作用。

6 小结与讨论

甘草在复方配伍中的作用是相互联系和推动的,例如它可通过增加配伍中药的溶解度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从而达到增效目的,还能减少其毒副作用。目前,有关甘草的复方配伍研究较多,已探索了它在柴胡、桔梗、附子、茯苓等20 余种药对和复方中的增效减毒作用机制。尽管这些研究已为现代中药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大量科学依据,但仍存在几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1)甘草复方配伍的物质基础还需深入研究,是否有新的化合物或者降解产物产生,从而出现新的药理活性;(2)对于治疗某一种疾病的具体作用靶点和起效过程需进一步明确,从而为复方配伍所产生的综合作用作出合理解释;(3)中药还存在着许多成分本身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不明确等问题,因此为阐明甘草对改善配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4)由于甘草本身化学成分的复杂性,需运用现代分析手段,结合中药谱效关系来推测复方配伍药效的物质基础,从而在复方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之间构建起一定联系,并通过化学分离及药效学验证,才能真正意义上阐明中药复方配伍作用的真谛。

[1] 柳 春,梁永林,李四海. 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规律分析[J]. 中医研究,2013,26(1):66-69.

[2] Zhang Q,Ye M. 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Gan-Cao (licorice)[J]. J Chromatogr A,2009,1216(11):1954-1969.

[3] 李 薇,宋新波,张丽娟,等. 甘草中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7):40-44.

[4] 韩瑶聃,王 彬,王政雨,等. 甘草酸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12,21(21):2499-2505.

[5] 段志涛,高 英,李卫民,等. 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J]. 北方药学,2013,10(7):6-11.

[6] Asl M N,Hosseinzadeh H. Review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Glycyrrhiza sp. and its bioactive compounds[J]. Phytother Res,2008,22(6):709-724.

[7] 史克莉,杨丽文,谭绍凡. 甘草的配伍与增溶[J]. 中国中药杂志,1990,15(7):32-33.

[8] 蔡书茵,吕邵娃,王艳宏,等. 甘草皂苷对茯苓酸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影响[J]. 中医药信息,2012,29(4):118-121.

[9] 孟翔宇,皮子凤,宋凤瑞,等. 麻黄-甘草药对配伍前后主要药效成分及抗炎活性的变化[J]. 应用化学,2009,29(7):801-806.

[10] 韩 刚,韩学成,张卫国. 表面活性剂提高姜黄素提取率研究[J]. 中成药,2004,26(4):269-271.

[11] 韩 刚,严红梅,李莉丽,等. 甘草对姜黄素提取率的影响[J]. 华西药学杂志,2007,22(6):652-653.

[12] 陈 璐,许润春,邹文铨,等. 甘草-青黛药对配伍的增溶作用考察[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3):17-19.

[13] 李 妍,杨燕云,张振秋,等. 白芍-甘草药对不同配伍比例提取物中有效成分溶出规律的研究[J]. 中草药,2013,44(3):291-295.

[14] 皮子凤,越 皓,孟翔宇,等. 麻黄附子甘草汤配伍过程中炮附子生物碱成分的变化研究[J]. 中医药现代化,2009,11(2):269-273.

[15] 韩静文,黄 成,宋 珏,等. 栀子柏皮汤不同配伍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8):110-113.

[16] 刘 卉,单进军,康 安,等. 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对芍药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影响[J]. 中草药,2013,44(12):1610-1614.

[17] 安 叡,张 华,张艺竹,等. 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组主要指标成分的肠吸收特性[J].药学学报,2012,47(12):1696-1702.

[18] 荣 昌,孙桂波,张 强,等. 附子及其复方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14,45(6):883-888.

[19] 韩新民,陈玉生,丁建弥,等. 四逆汤对麻醉家兔低血压状态升压效应的初步拆方研究[J]. 中成药研究,1983(2):26.

[20] 马 哲,张 颖,梁茂新. 雷公藤配伍甘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减毒增效作用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8):9-11.

[21] 安晓晶,王晓娜,马成俊,等. 红花和甘草黄酮的协同抗炎镇痛作用分析[J]. 西部中医药,2012,25(10):20-22.

[22] 刘陶世,赵新慧,段金廒,等. 芍药甘草汤总苷抗炎镇痛作用的配伍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6):427-430.

[23] 宋 杨,齐 云,刘 彬,等. 甘草桔梗皂苷对酪氨酸酶抑制的合并效应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3):7-10.

[24] 刘 彬,宋 杨,齐 云,等. 甘草皂苷与桔梗皂苷合用的时间协同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4):28-31.

[25] 李涯松,童培建,马红珍,等. 甘草对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减毒增效作用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2):1117-1119.

[26] 刘建群,刘一文,王雪梅,等. 甘草对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内酯酮体内代谢成分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3):169-173.

[27] 张 锐,李 青,刘 芳,等. 甘草对雷公藤二萜内酯体内代谢产物的影响研究[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4):37-41.

[28] Ma M J,Yu J S. Existence of multiple positive periodic solutions for nonlinear functional difference equations[J]. J Math Anal Appl,2005,305(2):483-490.

[29] Liu Y J. Periodic solutions of nonlinear functional difference equations at nonresonance case[J]. J Math Anal Appl,2007,327(2):801-805.

[30] 陈建萍,谭炳炎,吴伟康,等. 四逆汤中附子甘草配伍规律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3):16-17.

[31] 徐姗珺,陈长勋,高建平. 甘草与附子配伍减毒的有效成分及作用环节研究[J]. 中成药,2006,28(4):526-530.

[32] 马鸿雁,刘小彬,李 楠,等. 乌头碱和甘草酸作用的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2):208-209.

[33] 唐立中. 附子甘草配伍的药代动力学实验观察[J]. 山东医药,2006,46(10):64.

[34] 胡小鹰,彭国平,陈汝炎. 甘草总黄酮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J]. 中草药,1996,27(12):733-735.

[35] 刘巧云,张宇燕,万海同,等. 次乌头碱与甘草昔、甘草次酸配伍的减毒作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9):2601-2604.

[36] 张 丹,叶 强. 附子配伍不同甘草炮制品及其比例的研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3):1102-1104.

[37] 章津铭,傅超美,何宇新,等. 附子-甘草配伍前后汤液中沉积物的化学组分对比研究[J]. 中草药,2013,44(2):165-169.

[38] 寻庆应,王翠芬,魏义全,等. 甘草对大鼠胃动力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4(4):226-229.

[39] 闫 静,朱海光,刘志强,等. 马钱子与甘草配伍前后生物碱成分的变化规律[J]. 分析化学,2007,35 (8):1218-1220.

[40] 金丽蓉. 甘草对马钱子的减毒作用研究[J]. 宁夏医学院学报,1996,18(1):6-7.

[41] 王会玲,张金元. 甘草酸对马兜铃酸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6(4):200-203.

[42] 华碧春,卓 实,史道华,等. 甘草减轻黄药子肝毒性的研究[J].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3(1):23-25.

[43] 王 敏,刘 彬,齐 云,等. 甘草皂苷对桔梗皂苷急性毒性的影响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1):59-61.

[44] 黄文权,程相玲,肖 鸿,等. 甘草大戟同用对大鼠心肝肾功能及病理形态的影响[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5(1):37-39.

[45] 丁爱华,华永庆,洪 敏,等. 海藻与甘草反药组合对大鼠离体回肠收缩及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87-90.

[46] 许 瑞,陶伟伟,段金廒,等. 基于对小鼠利尿与泻下作用探讨京大戟与甘草配伍禁忌的理论依据[J]. 中草药,2014,45(14):2056-2059.

[47] 余 果,陈艳琰,段金廒,等. 基于甘草对醋芫花泻下逐水效应的影响探讨反药组合配伍禁忌机制[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27(5):825-830.

[48] 杨华春,曲亚玲,杨致礼. 大戟、芫花反甘草在小鼠急性肝损伤条件下的毒性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0,25(2):126-130.

[49] 代方国,罗 仁,王宇光,等. 甘遂配伍甘草对大鼠肝脏CYP2E1 表达及活性的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8):742-744.

[50] 叶 敏,赵一鸣. 海藻甘草配伍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0(5):30-32.

[51] 王佑之,王尊国,项光华. 急性肝损伤条件下芫花反甘草的实验研究[J]. 中兽医医药杂志,1991(1):2-4.

猜你喜欢

雷公藤附子皂苷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雷公藤内酯醇联合多西紫杉醇对PC-3/MDR细胞耐药的体外逆转作用
HPLC-MS/MS法同时测定三七花总皂苷中2种成分
附子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HPLC法测定大鼠皮肤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b1
HPLC法同时测定熟三七散中13种皂苷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
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