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应用型动物医学人才模式探索
2015-01-25郝景锋李国江张秀峰于洪艳李心慰刘国文
郝景锋 ,李国江,张秀峰,于洪艳,吴 斌,宋 泰,李心慰,刘国文
(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医学学院,吉林 吉林132101 ;2.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2;3.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
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够直接从事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动物医学是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历来是评价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1]。动物医学专业一直是本校传统优势专业,一直为服务地方经济输送大量优秀人才,其培养的学生一直以能吃苦耐劳、动手能力强而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随社会不断发展、养殖业特点的不断变化、畜牧业重心的不断市场化以及动物疾病的不断变化,高等教育研究的重心也应随之改变,才能满足社会需求,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迎合当前畜牧业的集约化、综合化、信息化、产业化和工厂化的发展,就更需要高等教育为其培养出既懂动物疾病诊疗,又懂经营管理,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直接与社会需求接轨、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毕业生应该可以直接从事动物疾病诊疗、动物疫病检疫与检验、畜禽养殖、饲料加工与销售、兽药生产与销售、生物制品生产与经营、畜禽繁殖改良等动物医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本校在办学类型上,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方向,凸显实践型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服务层面上,坚持为区域经济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1 整合、优化课程资源,突出应用型特色
根据动物医学行业建设的特点和专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市场导向、企业需要和岗位职业能力作为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依据。成立了以畜禽疫病防治的技术人员、畜禽养殖、饲料加工与营销、兽药生产与营销、动物生物制品生产与营销以及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动物医学专业建设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按照企业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主动地调整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增加学生实践、实习机会,更好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资源,丰富实践教学,增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构建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流程,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了动物医学行业一线的高等应用型人才新的培养模式,此种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确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并注重人才的个性发展。在专业设置方面是依据市场、职业和技术立体交叉的三维坐标[2],横向面对市场拓展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纵向围绕职业要求延伸专业内涵,改革传统专业,扩大专业服务范围;竖向按照“一业为主,多业兼顾”的原则,将技术复杂、多样相近的专业整合,突出职业能力,并对设置的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与专业课模块、专业拓展课模块、公共选修课等四大教学模块,通过教学实习、专项及综合技能训练以及毕业实习等实验、实践操作完善应用型人才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专业人才市场的动态变化。
2 加强实践教学的意义
2.1 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分配,突出实践教学,加强日常教学管理 按人才定位的目标、职业岗位群所需能力及专业特点来确定课程设置。为使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3],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争取更多国家以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发展更多校外实习基地,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为广大同学争取更多、更全面的实践机会,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2 扩大就业,力争与就业单位“无缝”对接[4]
加强与就业单位联系、建立往届毕业生资料库、加强校企合作、邀请畜牧、兽医相关企事业单位人员讲座、与企业联合,将学院教师在寒暑假时间派驻企业,学习企业的先进经验与相关管理措施,参与企业管理,懂得企业需要的人才,了解企业所需,掌握企业对专业的最新需求,了解本岗位仪器设备的最新使用情况,了解企业发展前沿,积极参加职业技能比赛等手段,全方位宣传毕业生,争取更多就业岗位以供学生选择,以良好的就业环境促进学生在校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
3 强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措施
3.1 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置 课程设置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强调“基础+强化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原则[5],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增、减或重新合理布局课程。
3.2 加强岗位资格证书通过率 突出实践教学,设计与职业技术能力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职业能力培养方案,将获取岗位资格证书的有关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自学生入学之日起,讲解执业兽医师考试的重要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灌输执业兽医师考试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知识,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尽早通过执业兽医考试。
3.3 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原有校企合作“正大班”、“大北农班”以及“华正班”基础上,多方面、全方位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互利互惠,邀请企业经常深入学校讲学、知识讲座、企业文化交流,减少学生学习与就业之间的专业差异,把校企合作之路做实、做强。
3.4 培养“双师型”教师[6]双师型教师,加强教师动手能力培养,通过与养殖企业、动物医院合作,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外兼职,使其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3.5 鼓励学生参与“产、学、研”活动 产、学、研结合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校期间争取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自主经营、自主管理,学校在场所、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资助,鼓励学生创办动物医院、养兔场、养犬场、养鸡场以及养猪场等,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生产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3.6 加强专业技能培养 一般培养与重点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在专业基础课学习中厚基础,力争“一专多能”,“一专”要求学生至少1~2 门过硬的专业技能本领,使之成为就业的基础,“多能”要求学生熟悉多种实践技能本领。
3.7 加强综合能力训练 专项能力与综合能力训练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自己制定外科手术计划并独立组队完成外科手术,学生根据特长自己组队承包校内动物医院、养猪场、养鸡场和养兔场等,培养学生的商品意识和经营意识,更重要的是对日常积累的专项能力进行自主发挥组合,培养组织、协调、团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的综合能力。以职业技能比赛,带动学生从事实践技能的热情,促进实践教学的良好开展,学院历来重视专业技能大赛,2012 年我院学生我院学子获“生泰尔杯”全国大学生第二届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特等奖,大大提高我校动物医学专业的知名度,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热爱专业的信心。
3.8 进一步加强寒、暑假顶岗实习 近年来动物医学学院一直坚持利用寒、暑假进行顶岗实习,学院先统计学生的实习意向,统一联系相应企业,实习前进行顶岗实习动员,发放定岗实习手册及实习日志,指导老师亲自将学生送至实习单位,实习中不定期检查与指导学生的实习情况,实习结束后开展顶岗实习答辩并对表现突出学生进行奖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了就业的盲目性,大大增强了与就业单位的联系,真正达到了大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
3.9 加强服务社会,扩大知名度,达到双赢 动物医学学院一直致力于服务社会,多次义务为吉林市江南公园动物体检以及疾病诊疗,为江南公园猴子“吹气”进行截肢、送科技下乡、参加科普大集等,多次被各级媒体报道,大大宣传了学校以及本专业,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学习信心,促进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也大大宣传了学生,使本专业学生一直供不应求。
综上,动物医学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深入畜牧兽医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吃苦耐劳精神,能够耐得住寂寞,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学农、爱农意识以及具有较强服务“三农”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近些年本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动物医学人才,在现实中不断探索、不断调研、不断尝试、不断修正,以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于畜牧业发展,随社会不断进步,畜牧业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新的问题、新的形势不断出现,因此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更好、更快地培养应用型动物医学人才,培养一批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流得动”畜牧兽医业的应用型人才任重而道远。
[1]贾青辉,张艳英,刘玉芹.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5):94-96.
[2]韩庆功,崔艳红,张智勇,等.提高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8):116-117.
[3]夏明忠,任迎虹.农学类专业“5-4-3”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2(8):9-12.
[4]伍清林,金兰梅,蒋加进,等.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7,23(4):100-103.
[5]金光明,王珏,李升和,等.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24(3):56-59.
[6]孙延鸣,何高明.高技能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3):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