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老年旅游者健康风险的预防及社会保障

2015-01-25陶立坚杨土保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旅游者老年人旅游

于 勇 陶立坚 杨土保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综 述·

中国老年旅游者健康风险的预防及社会保障

于 勇 陶立坚 杨土保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旅游者;健康风险;社会保障;医疗旅游

2013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发展健康文化和旅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整合当地优势医疗资源、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养生、体育和医疗健康旅游”〔1〕。这表明我国老年旅游市场需求旺盛。老年旅游者的增多是社会进步、生活幸福的表现,使老年人“老有所乐”是构建和谐、积极老龄化社会的关键。但在旅游过程中,老年人由于年龄、身体条件的影响,存在着诸多健康风险。老年旅游者的卫生保健不仅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健康,还间接影响到家庭及社会的稳定。因而,旅游卫生保健已经成为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老年旅游者与积极老龄化的相关概念

1.1 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 WHO标准:发达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7%以上,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0%以上,定义为老龄化社会。

1.2 老年旅游者 指年龄超过60岁,选择并参与实际旅游活动的老年群体或个体。一般而言,老年旅游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自理老人;在特殊情况或具备特殊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度包括部分介助老人〔2〕。

1.3 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0年提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健康老龄化追求的是老年人群的健康长寿,群体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口号,将其界定为参与、健康和保障。积极老龄化表达比健康老龄化更为广泛的意思。如果说健康老龄化强调的重点是人在进入老年之后,尽可能长久地保持在生理、心理、智能等方面良好的状态,那么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人要积极面对老年生活,不仅保持身心健康状态,而且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资源,要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

2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旅游需求

2.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状况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全国总人口为1 339 724 852人。其中在年龄构成方面,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19亿(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3〕。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到了205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总数预计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25.2%,每4个中国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中国将成为高度老龄化的国家。

2.2 我国老年人的旅游需求状况 2012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29.57亿人次,接待入境旅游1.32亿人次,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8 318.27万人次〔4〕。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输出国,旅游人数将进一步增加。据全国老龄委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已经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但老年人的出游率依然偏低,只有56%,远远低于全国城镇居民的94.8%的出游率,上升空间很大,预计每年将保持的7.3%增长〔5〕。

3 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出游的身体条件

3.1 我国老年人躯体健康状况 据WHO发布的《201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寿命已达到76岁,高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甚至高于一些欧洲国家〔6〕。这说明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整体形势趋好,但仍有存在问题:①老年人患病率高,慢性病比例大。根据全国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无重要脏器疾病的所谓健康老年人仅占20%~25%,82%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7〕。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关节炎等。②老年人疾病谱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发病率显著上升。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据卫生部统计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脑血管病近年在死因顺位中都呈现明显前移趋势。国内完成的7个城市和21个省农村神经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死亡率和时点患病率分别为219/10万、116/10万和719/10万;农村地区分别为185/10万、142/10万和394/10万。而脑血管病首次发病者约有2/3是60岁以上老年人口〔8〕。③多种病共存。多种慢病共存是老年人患病特点,涉及体内多个系统、多个脏器。社区老年人患有2种及以上疾病者占67.1%,其中心血管疾病占65.3%;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尿病的比率分别为67.6%、34.3%和23.4%〔9〕。

3.2 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情况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我国老年心理健康存在以下问题。①负性情绪普遍。研究表明,约有1/3的离退休老年人感到各种不适,尤其随着空巢家庭的增多,老年人出现抑郁、孤独、寂寞、失落等负性情绪日益增加。赵玉萍等〔10〕对济南市城区60岁以上的离退休老年人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离退休老年人心理异常症状发生率为61.56%,高发年龄是60~70岁年龄段。②抑郁症患病率较高。抑郁心理在老年期是比较常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慢性疾病,WHO认为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据伍小兰等〔11〕调查研究表明2006年,我国城市老人30.9%具有轻度抑郁症状,13.6%表现出中度及重度抑郁症状;农村老年人的抑郁情绪更普遍和严重,38.7%有轻度抑郁症状,中度和重度抑郁症状的比例分别为18.1%和7.4%。

3.3 我国大多数低、中龄老人具备出游的身体条件 老年人大致可分为3个年龄阶段:60~69岁是低龄老人,70~79岁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老人。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数据,3种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在我国老年人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0%、40%和10%。低龄老人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好,虽然大多有或多或少的老年性疾病,但在悉心呵护和谨慎对待的基础上,完全具备出游的身体条件;多数中龄老人的身体状况也基本适合出游,但部分老人需在家半护理甚至全护理;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需要护理的重点群体,即使不需要特殊护理,也因高龄和体力不支而极少出游。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70%能够满足外出旅游的基本身体条件〔12〕。

4 老年旅游者的健康风险及自我防控

旅游活动的发展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丰富人生体验,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理疾病和负性情绪的发生,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邱明殉等〔13〕通过调研老年人旅游前后的心理状况,显示旅游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表现为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和阳性项目数等因子得分显著降低,说明旅游是消除老年人焦虑、抑郁症状的有效方法。

但同时,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加,各种生理变化都在发生,身体功能衰退,加上旅游活动的异地性,环境的改变,旅行中的舟车劳顿,生活不规律,更容易受到各种感染,引发疾病,旅游健康风险增加。

4.1 环境卫生风险及预防 环境卫生质量对旅游者尤其是老年旅游者的健康至关重要。旅游环境中的危害因素:①高海拔。在高海拔地区,大气压低,氧分压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可能导致组织缺氧。海拔500~3 500 m地区,人们对锻炼的耐受性下降,肺通气增加。海拔3 500~5 500 m地区,氧气不足,人们可能出现高山病,表现为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气喘、失眠等症状,甚至肺水肿和脑水肿。所以,老年旅游者尤其患有心血管病、肺病的老年旅游者,应谨慎选择高海拔的旅游目的地,缓慢登高和限制在高山上的活动量是预防高山病的最好方法〔14〕。②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的突然变化会给旅游者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出现气象病理反应现象〔15〕。高温和高湿的环境导致人体失水、失盐,引起中暑或虚脱。在干热的条件下,如果不能维持足够的液体,容易出现脱水。老年旅游者因为年龄的增长对渴的反射下降,要特别注意摄入更多的液体。在食物或饮料中加入一小匙盐有助于补充电解质,预防中暑虚脱。老年旅游者要根据目的地的季节准备衣物,随着天气变化,及时更换穿着,既要注意防暑,也要注意防寒。另外,保健药盒里配备防治呼吸道疾病的药品也是必要的。③紫外线辐射。紫外线辐射会对人的皮肤和眼睛造成损害。长期暴露于紫外线辐射,可能导致皮肤老化,甚至皮癌。眼睛暴露于紫外线可能引起急性角膜炎甚至白内障〔16〕。所以,老年旅游者在中午时分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阳光直射。夏季着装应遮盖手臂和腿部,佩戴防紫外线的太阳镜和宽边太阳帽。

4.2 生物危害风险及预防 影响旅游者健康的生物危害因素:①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危害。对于旅游者来说主要的健康问题是旅行者腹泻,这是由于摄入受污染的食物、饮料或饮用水所致,也是旅游者最常见的疾病,在不同的旅游地,感染率大约为30%~70%〔17〕。许多重要的传染病,如布鲁杆菌病、霍乱、隐孢子虫病、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军团病、伤寒等,都是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而传播的。在卫生标准低,控制食品、饮料和饮水安全基础组织不健全的地区,旅游者感染腹泻的危险就高。老年旅游者作为脆弱人群,应更注意食品和饮料的卫生,不食用路边摊贩出售的食品,不饮未经煮沸的水,不吃生鱼类、贝类及肉类食品〔18〕,以减少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的危险。抗生素是旅行者腹泻治疗中的基本要素,辅助药物也可用于帮助缓解症状,携带口服补液盐和水消毒剂很有必要。②动物叮咬蛰伤。狂犬病是由动物抓咬人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被动物抓咬者应用消毒剂和水彻底清洗伤口,并接受暴露后狂犬病预防接种和免疫球蛋白治疗。蚊子、跳蚤、虱子等吸血昆虫可传播多种疾病,包括疟疾、黄热病、登革热和乙型脑炎等,是重要的昆虫媒介〔19〕。旅游者应尽量减少暴露,在没有空调的旅馆、晚间活动的户外环境或者访问城市以外的地点时,暴露危险增大,需要采取防护措施。驱避剂、杀虫剂和防护服都是防止疾病媒介生物侵害的有效方式。

4.3 社会危害风险及预防 旅游者健康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对旅游者身心健康也将产生重大作用。世界银行顾问医生认为事故发生率与旅行中经历的多样化程度有关,与未旅行过的同伴相比,有过1次旅行的人多了1.8次事故,有过2~3次旅行的人多了1.76次事故,而有过4次旅行的人多了1.68次事故〔20〕。可见,旅行会增加事故发生率,但随着旅行经验的积累,事故发生率会得到控制。影响老年旅游者的社会风险。①机动车伤害是出现较多的事故,也是旅客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每年因交通伤害实际死亡人数平均在27.39万人以上,交通事故死亡率在全球处于中等偏上〔21〕,安全隐患多。老年人听力、视力减退,转头缓慢,反应迟缓,导致老年人难以及时发现车辆,所以更易遭遇车祸。因而,老年人出游时,行动宜谨慎小心,最好结伴而行,相互照料,更不能在过度疲劳或紧张状态下驾车。②跌倒。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4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22〕。老年人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功能和协调一致性下降,跌倒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急剧上升。旅行中,频繁出现空间位置的转变,由于对环境不熟悉或者被风景所吸引,加上旅途中的疲惫,老年旅游者跌倒的概率大幅提高。因而,老年旅游者出行要穿防滑、轻便、柔软有弹性的旅游鞋,最好配备手杖,行动要稳重,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③水上娱乐的意外伤害。游泳和垂钓是许多老年旅游者喜爱的水上娱乐项目,但在水域活动,最主要的健康危害是溺水和撞击伤(特别是头部和脊柱伤)。成年人溺水常与饮酒有关,另外,光线昏暗,水边滑到,撞击后失去意识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所以,老年旅游者要避免酒后游泳和夜间垂钓等危险性水上娱乐方式。当然,老年旅游者作为高危人群,健康风险不仅限于上述危害因素,航空旅行后静脉血栓的风险增加、乘坐交通工具时的运动病、时差所导致的生物钟紊乱等,都会对老年旅游者的健康形成影响〔23〕。老年旅游者可以通过相应措施来加以预防和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使其避免疾病与死亡,或者通过“自我治疗”使疾病和事故造成的伤害最小化。

5 发展老年旅游健康服务产业,构建老年旅游健康的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发展老年健康旅游服务产业,形成老年护理、旅游、养生、保健、医疗的综合服务模式 ①政府行政机构需要提高认识,把关注老年旅游者的卫生保健作为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举措,加强对老年旅游者卫生保健工作的投入,在软硬件设施设备上加强建设。在旅游交通、住宿、景区等旅游空间建设规划中,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保障他们的安全。例如,在客流量大的景区,开设面向老年旅游者的绿色通道,设置专供老年旅游者使用的无障碍卫生间或专用厕位等。②政府要加强宣传,普及旅游卫生保健知识。地方政府和广告服务部门在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应该尽力将服务老年旅游者的卫生保健信息纳入其中。例如,政府主管的旅游网站应开辟老年旅游频道,指导卫生保健;旅游指南类读物宜有适应于老年旅游者卫生保健的内容;政府还可联合旅游企业、社区针对老年人举办旅游卫生保健的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③政府应引导旅游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推出更多适合老年人的旅游产品。如国际上盛行的医疗旅游。医疗旅游是医学治疗与旅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24〕,吻合老年人养生、保健的需求,政府可合理规划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和旅游资源,引导企业打造专项医疗旅游产品。最后,政府要协调好老年旅游者、老年旅游经营单位和国家社会三方利益,制定老年旅游者卫生保健服务的标准,督促旅游企业及其服务人员严格执行,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规范市场运作。政府可以制定一些鼓励加强老年旅游者保健的政策,改革创新旅游保险体制。如通过减税等方式来鼓励旅游企业开发老年旅游市场,明确旅游企业、保险公司和旅游者的职责,满足全过程、全方位、多节点的旅游保险需求〔25〕,减少老年旅游者的出行之忧。

旅游企业响应发展健康服务产业的号召,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设计开发合适的旅游产品,提供专业化的旅游保健服务 老年人出游大部分会选择旅游企业,这给旅游企业带来商机,同时也要求企业做好各项工作,对老年旅游者负责。具体措施包括:①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合理设计线路。健康长寿是每一个老年人所关心的问题,旅游企业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特点,科学设计旅游线路和出游时间。②培养既懂旅游服务又懂卫生保健的专业人才,提供优质服务。旅游服务强调旅游从业人员与游客之间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对于老年旅游者这一特殊群体,旅游服务人员应倾注更多的情感因素,关注老年旅游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对其保健予以专业的指导。③做好预防服务,控制风险。组织行前说明会,对老年旅游者进行安全教育,传授自救和互救的基本常识,并注意提醒有慢性病的老年游客随身携带必备药品。组织老年游客进行体检,为团队配备专业随团医生,为老年游客投保旅行社责任险和旅游意外保险〔26〕。④重视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旅游活动主要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环节,旅游企业要在这几方面做好细节服务。例如,老年人的饮食方面必须选择获得经营和卫生许可的正规餐饮经营单位,食物应香、脆、软,以含糖少、易咀嚼、易消化、少油腻的食物为主;旅游住宿条件不求豪华,但求舒适安静,尽量选择噪音小、清净卫生、环境优美的住处,同时要考虑地板、楼梯、卫生间等设施防滑、防磕碰等;交通工具主要考虑安全性和舒适性,可选择专车、专列等方式;根据老人的生理特点,旅游行程应较宽松,配备随团保健医生;导游服务方面,应配备专业知识丰富、表达能力强、了解老年心理和保健常识的中年导游人员,便于拉近导游与老年旅游者的心理距离,营造轻松愉快的旅游氛围。

1 人民网.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014/c1001-2319-6616-2.html,2013-10-14.

2 海 虹.上海已制定首个地方标准规范老年旅游〔N〕.新闻晚报,2011-8-12(3).

3 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EB/OL〕.http://www.stats.gov.cn/tjfx/jdfx/t20110428_4027222-53.htm,2011.

4 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2012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EB/OL〕.http://www.cnta.gov.cn/html/2013-9/2013-9-12-%7B@hur%7D-39-08306.html,2013-3-12.

5 中国旅游报.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特征及发展趋势观察〔EB/OL〕.http://www.ssyg.com.cn/lvyou/news_in.php?f=lilun&nohao=64,2011-4-20.

6 环球时报.世卫统计报告称中国人均寿命排中高收入国家之上〔EB/OL〕.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3-05/3941298.html,2013-5-17.

7 刘新莲,戴红霞,曹艳冰.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5):57-8.

8 饶明礼.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

9 李小鹰,王建业,于普林.中国老年医学面临的严峻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1-2.

10 赵玉萍,吕晓敏,王洪军.济南市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5):45-7.

11 伍小兰,李 晶,王莉莉.中国老年人口抑郁症状分析〔J〕.人口学刊,2010;183(5):43-7.

12 易金枝,陈 能.中国老年人旅游市场开发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21(7):147-8.

13 邱明殉,陈国成.老年人团体旅游前后心理状况调查〔J〕.旅行医学科学,2000;6(1):28-9.

14 乔人立,刘 双.急性高山病的预防与治疗〔J〕.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6):1276-80.

15 沈 骅,雷莹辉.老年气象病理反应的非药物治疗〔J〕.解放军保健医学,1999;23(2):59-60.

16 唐 建,刘 谊.紫外线对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J〕.眼视光学杂志,2003;5(3):187-9.

17 田玲玲.旅行者腹泻〔J〕.旅行医学科学,2011;12(6):56-62.

18 陈国豪,王丽霞.浅谈老年人的旅行卫生保健〔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2000;23(3):167-9

19 董长岭,旅行医学概论〔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85.

20 Steffen R,Dupont H,Wilder-Smith A,著.王大志,译.旅行医学与健康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34.

21 深圳特区报.中国交通事故死亡率位于全世界中间偏上位置〔EB/OL〕.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10/03/18040702_0.shtml,2012-10-3.

22 肖 云,陈 涛.跌倒老年人的应急救助困境与对策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2;108(29):3339-41.

23 席子明.旅游卫生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366-72.

24 高 静,刘春济.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旅游学刊,2010;25(7):86-7.

25 厉新建,魏小安.中国旅游保险的改革与创新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58(4):32-7.

26 刘丽君.中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世纪桥,2011;234(19):116-9.

〔2014-07-11修回〕

(编辑 赵慧玲/张 慧)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2AED123);湖南省研究生创新课题(No.CX2012B075)

杨土保(196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公共卫生管理、卫生统计研究。

于 勇(1978-),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

R2

A

1005-9202(2015)12-3442-04;

10.3969/j.issn.1005-9202.2015.12.127

猜你喜欢

旅游者老年人旅游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