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及实践——以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为例
2015-01-25时鹏飞
时鹏飞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学工处,江苏 徐州 221008)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娄晶在《2010年中国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上的发言中提到:“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工作是我部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指示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1]近年来,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积极响应我党号召,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下简称“徐海学院”)自2010年开始,就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各项素质培养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创业教育,通过全真的模拟培训和实践过程,寓教于学,寓学于训,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提高创业能力,掌握完备的创业理论基础,为将来走出校园步入社会进行创业夯实基础。
一、徐海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教育基本形成了以教学为主,教学、课外活动、咨询与辅导等并举的格局,高等学校也是如此。长期以来,教学永远是学校的主旋律,专业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作为辅助渠道的课外教育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需要以课外活动为主要依托的创新创业教育受到制约。与此同时,与创新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也没有得到有效开展。而且由于学生精力有限,如果让学生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于创业创新的实践上,势必会对主修课的成绩造成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为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徐海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2+2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让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如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将重点放在理论基础的学习上,即主修课业、锻炼学习能力,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时间和精力,有选择地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方面的培训、课程、讲座及活动。大三、大四的学生,在学有余力且对于创新创业方面有浓厚兴趣和特长的情况下,可以在双向选择的同时将更多时间及精力放在对于创业的学习和研究上。这样的培养模式对于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更有利于学校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二、徐海学院创新创业实践
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主要通过创业教育来实现,而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创新创业实践。学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创业能力,明确创业方向,使自己具备实践能力及管理素质。为了保证教育效果,徐海学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营造创业教育环境
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不仅要有创业的基本能力及想法,更多的是需要创业方面的实践经验,徐海学院在对于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将教育内容与实践演习以及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了解社会,具备强大的内心素质,将实现创业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就是一个实现以上目标的平台,有助于将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作为民办高校的领头军,徐海学院于2011年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基地设有主席团、办公室、创业部、拓展部、外联部、宣传部、竞赛部多个部门。主席团主要负责基地的整体运行,包括许多政策的制定。办公室主要负责基地日常事务处理,包括活动策划、相关文件管理归档、制定相关部门的文件及条例、各种文件及相关通知的传达、内部会议安排、记录,最主要的职责是负责基地财务运作,管理各项经费支出。创业部的主要任务是鼓励与组织大学生自主创业,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举办相关的创业讲座,制订培训计划,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岗位,锻炼学生能力,拓展创业技能。拓展部主要负责现有创业环境和市场的维护,使其能够平稳健康并且快速地发展;负责具体营销策划的实施和推广,根据各项调查总结结果,为创业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完成更多更全面的市场营销推广计划,并且关注国内的各项创业有关赛事,积极组织校内创业项目参加比赛,提升创业项目的质量和指标。外联部主要负责联系企事业单位,为创业活动提供资金帮助;负责联系各种讲座及展览;加强与其他院校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向社会广泛宣传本院的创业活动;营造良好创业氛围;负责招收创业成员。宣传部的任务是充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基地的各项活动进行宣传;负责宣传橱窗(报栏)内容的规划和管理;负责横幅管理及业务设计工作;有关图片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做好各种宣传稿件的统计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竞赛部主要负责基地的创业和竞赛类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基地的宗旨是将先进的创业经验和氛围融入校园文化,激励学生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锻炼创业素质,积极开拓市场,在创业过程中锻炼大学生的热情、写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沟通以及各方面能力。基于此,基地围绕创新创业举办了多个讲座及创业实训模拟活动,开展了如金蝶杯沙盘模拟大赛、用友杯沙盘模拟大赛、GMC国际沙盘模拟大赛、徐州市创业计划书大赛、挑战杯赛、12580创业计划书大赛、工商银行杯、三创大赛、徐州市高校企业模拟经营联营赛、ERP创业策划的培训与人员的选拔赛等多项比赛,助力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创业基地已基本成为发展成熟、制度健全的培养新型高校创业人才的沃土。为徐海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严格控制项目审批,保证项目质量
创业环境的真实与否是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使学生能够在相对真实的创业环境下得到充分发展,学院对于创业项目的审批十分严格,要求所有项目都要在通过了学生所在系负责老师的初步审核后,再由创业基地的专业指导专家及负责老师组织项目成员答辩,全部通过后该项目才可以获得进入创业基地的资格。经过这样的层层把关,保证了进入基地项目的质量。
(三)加强项目管理和指导,力求实现与社会的真实对接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不能保证所有拥有创业热情和创业意识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基地的项目,所以,基地有关负责老师会采取优胜劣汰的原则,在项目入基地经营半年后,从盈利情况、项目落实程度、规范化程度以及前瞻性等多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综合的考量和评审,不合格的予以淘汰。这样既可以公平地兼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对已入基地的项目进行激励,也未为入基地的项目提供进入基地的机会。
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能进行创业,因此,基地在对项目进行管理和指导时也力求模拟创业项目在社会环境中的运行规律,要求任何项目在基地实施一段时间后都要应对继续发展或是结束的选择。项目运行过程中,徐海学院的基地负责方会根据各个项目的不同运营状况,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如果项目经营良好,各方面均健康发展,学院会积极提供机会将该项目推向社会;如果项目具备发展潜力,但在基地运行阶段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可允许其在创业基地进一步进行经营和成长;如果项目运营一段时间后,达不到审核要求,则停止该项目的经营资格。
三、独立学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徐海学院创新创业基地自成立以来,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独立学院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共通性。根据徐海学院的探索经验,独立学院创新创业基地要能有长远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追求创业环境的完全模拟,提高实践的真实性
真正创立一个企业十分复杂,学生需要在具体的创业实践中得到完全的锻炼和真实的经历,才能真正提高创业能力。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制约,学校并不能使得所有学生的创业要求和热情都能在全真的环境中得到满足和发挥。因此,学校应在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将全真环境和非全真环境充分结合,保证有些能在项目全真环境中进行。因为在完全真实的创业环境中,项目经营过程如工商部门的注册、缴纳税收和财政的各项问题等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创业创新教育不仅仅使得项目更为标准和规范,也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落实和发展。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考核和管理体系
在创业运行过程中,应有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对创业项目及其运行进行评估和管理,优胜劣汰,赏罚分明。一方面,学校在进行考核时,不仅要考核创业项目的经营状况,也要考核项目负责人在其他方面的表现情况,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项目的综合考核中。如果项目负责人存在严重违纪,则可强制要求其项目停业,并对该项目进行再次审核,使项目的负责人明白自身的问题,认识自我,认识创业。学校还要将学生在基地内部创业实践环节的表现情况与其在课外活动的成绩进行关联。另一方面,针对完全真实环境下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政府有关部门要对项目给予科学合理的监督和管理,保证项目的经营完全按照市场上企业的运行规则和制度进行。
(三)加强项目的科学引导
创业基地应定期召开例会,以便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各项目的运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会上,负责项目的同学应向大家汇报项目近期的各项状况,积极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寻求指导教师的指导意见,项目与项目之间应该充分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合作中寻求竞争,竞争中寻求合作。
创业基地还应定期聘请社会上优秀的创业人士或创业经验丰富的学长对创业基地内各项目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为学生提供向成功的企业家学习机会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身项目存在的问题,得到更多的建设性意见和帮助,这对于激励学生团队勤奋进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独立学院只有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创业,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独立学院的壮大。
[1]娄晶.助力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娄晶在“2010年中国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上的发言[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