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心中四有”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2015-01-25王爱玲
王爱玲
(中共滨州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山东 滨州 256600)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贯穿于马克思全部发展史的根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结合党正在进行的“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三严三实”作风要求,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特别是“心中四有”的本质要求,这对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认真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早日实现“四个全面”的伟大战略布局提供了基本的原则。
一、心中有党:强党性,树信念,永葆本色,代表人民——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特殊关系要求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者们就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2]293同时还非常明确地告诉世人:“共产党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2]285尽管“两个决裂”的最终实现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它作为共产党人与其他任何政党区别开来的根本之处,它对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及共产党的一切理论和实践的规定性,是共产党人须臾不可离开的。
共产党是人类历史上最彻底、最革命、最大公无私的阶级——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始终代表工人阶级整个运动的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自身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政党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人民群众中最先进的部分,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心实意的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因而它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具有紧密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成为具有最密切的党群关系、能够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党。
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仅仅用了28年时间就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几千年来当家作主的梦想。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缺乏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犯了一些错误、走了一些弯路,但是它能够自己纠正自身的错误,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并且不断地成熟,成为唯一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13亿多中国人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昔日贫穷落后的中国成为了当今世界不可小视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在坚定中国自信、发展中国道路、优化中国模式、总结中国经验,带领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全新战略布局,这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更要牢固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做到心中有党。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414,“就会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4]因此,是党员就要在党言党,心中有党,始终坚定对党的信仰。
坚持党性原则是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衡量党员立场和觉悟的准绳,是党员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当前,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每个中国共产党人坚强党性的本质特征。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贯穿于党性修养的全过程,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永不动摇信仰,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但现实中,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甚至高级干部中,存在着这样那样党性不强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在人民群众和全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因此,要不断加强党员党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要看这一条。……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3]413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牢牢地严格把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自觉相信党,维护党,忠于党,捍卫党,追随党。自觉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必须要不断提高理论修养。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防止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发生片面化、绝对化的毛病,避免主观主义和照搬照抄的盲目性。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必胜的信念,在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态度坚决,自觉地在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的锻炼中不断增强党的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改造主观世界。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要经得起风浪考验,而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中途抛弃了党的信仰,最终在政治方向上偏了轨,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恰恰就是心中忘党的危害所致。
领导干部只有心中有党,每天想一想入党为什么、在党做什么、身后留什么,才能成为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好干部;领导干部人人心中有党,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心中有民:知民情、晓冷暖,全心全意,造福于民——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价值关系旨归
唯物史观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60,一切社会价值的本质在于人们的历史创造活动。不断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价值对象,包括物质价值、精神价值、政治价值以及社会发展价值,人们生活于其中的全部社会关系,包括价值关系,归根到底都是通过人们的价值创造活动创造的。在人们的价值创造活动中,人民群众既是价值创造活动的主体,也是人们创造的价值世界的主人和主体,是一切价值消费和享用的主人和主体。价值观的实质与核心就是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即对于什么人有价值、谁是价值主体,以谁的意志、愿望、利益和要求为价值确定的根据和价值评判的标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决定了她必然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以党自身作为实现与满足人民利益和需要的价值客体,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一切活动的行为准则,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作为自身价值实现的体现,把党的价值目标追求和实现完全融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目标的现实努力中。正是基于这种党的性质基础上的人民群众价值主体的确立,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目标的现实努力,正是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这一价值观核心的始终坚持,构成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执政党的根本区别。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党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顺应民意、广泛组织和动员群众的结果。而党的历史上所遭遇的重大挫折,究其原因都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没有很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造成的。可以说,党只有始终根植人民、造福人民,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把造福于民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始终做到务实为政、躬身为民。知民情是造福于民的基本前提,每一位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抱有“为民情怀”,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定地站稳群众立场,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群众的生产生活真心帮助,真情关怀。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问疾苦、察民情,要千方百计地了解群众的心声和呼声,要与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及时感知群众的安危冷暖,最大限度地为老百姓办实事,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躬身为民,才能更加密切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全党同志都要牢记并恪守讲党性要心中有民,讲道德要心中有民,讲良心也要心中有民,以优良的作风把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和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心中有责:知责任,敢担当,无私无畏,执政为民——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使然
利益关系是最根本的社会关系,也是政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最根本的关系。一个政党能够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反之,就会遭到人民群众的抛弃。共产党的性质,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本质区别,就是为绝大多人谋利益,而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更不是为个人谋利益。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做出了界定:“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283中国共产党在其党纲和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没有也不允许有任何特殊的私利。正是因为共产党坚持了这样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做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工具,所以能够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
执政的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她始终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不断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执政党和人民群众作为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互为发展,破坏人民群众的利益,共产党的利益必然受到损失,同样,共产党的利益一旦受到损失,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障;人民群众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自己的利益;共产党只有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实践中,自身的价值才能得到发展。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能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关键就在于心中有没有强烈的为人民谋利的职责意识。职责就是担当。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时代责任。每一个干部,不管职位高低,官职大小,都有自己的职责,都要尽自己的本分。就党员干部而言,有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之“责”,更有为民造福一方之“责”。做干部,就要有担当,有作为,有政绩。党对干部的要求很严,群众对干部的期望很高,这正是干部的价值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所以,党员干部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党员干部的责任虽在不断“加码”,却永不离“为民”这一主责。
领导干部能否担当,关键是看心中是否有强烈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当前改革处于攻坚期,责任大,难题多,领导干部如果瞻前顾后,遇到矛盾不敢抓,遇到问题不敢管,遇到危险不敢上,怕担责任,就会错失机遇,贻误发展。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将党的原则、党的事业、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敢于旗帜鲜明,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敢想、敢做、敢当。心中唯有“责任重于泰山”,行动才会义无反顾、无私无畏。
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能力是勇气的基础和保障。领导干部只有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增强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倍加珍惜干事创业的平台,把心思集中在“想事”上,把本领体现在“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成事”上,才能智勇双全、勇于担当,练就为民担当的本领和能力,真正把人民的利益发展好。
四、心中有戒:讲规矩,守纪律,清正廉洁,取信于民——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权力关系规约
执政作为执掌政权、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一项政治活动,是同权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何看待手中的权力、如何运用权力、尤其是如何处理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权力关系等,是政党在执政活动中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人,党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党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意愿执掌国家政权,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执政为民,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确保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共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服务,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附,权为民所用”;用权受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此,要始终做到“心中有戒”。
戒,就是标准,就是规矩。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规矩既包括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又包括道德规范、礼仪标准等。党是有纪律、讲规矩的,党能长期保持团结统一,有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这是重要的原因。懂规矩、守规矩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也是反映领导干部个人品行和基本素质的重要指标。“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无法纪,恣意妄为所致。诸多贪腐案例一再映证,心中存有廉洁自律之戒,才能在政治道途上行端坐正。必要的戒律划分出的正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底线,无论是道德修养,还是健康情趣,皆离不开有所戒。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指出,要坚决反对讲人情不讲党性、讲面子不讲规矩、讲关系不讲原则、讲权利不讲义务、讲自由不讲纪律的现象,严格防止“破窗效应”,绝不让规矩成为“稻草人”。李克强总理也说,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要真正认识到,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做到心中有戒,时时亮起心中党纪的红灯。首先,要将权力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其次,要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对握有权力的领导干部来说,做到心中有戒,必须心存敬畏。要敬畏党纪、敬畏法律、敬畏道德、敬畏群众、敬畏历史。用这些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努力改善政治生态。第三,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严格遵守、贯彻维护党章,切实把党章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规矩来遵守。要坚决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作为改进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标准来执行,切实使懂规矩、守规矩成为一种工作和生活习惯。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在懂规矩、守规矩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努力营造懂规矩、守规矩的良好氛围,使规矩真正成为规范日常工作和生活行为的“矫正器”。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追求健康情趣,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习总书记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心中四有”要求,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只有把它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执政之基、重心所在、根本要求,切实解决好“总开关”问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党员干部在对待党组织、对待人民群众、对待事业发展和对待各种规矩要求方面,才会方向正确,行动正确,措施得当,取得成效。
[1]廖言.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N].人民日报,2011-12-05(1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