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2015-01-25王蕾,李缨
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王蕾李缨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肾脏内科,上海201800)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提高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144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CQI管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并比较两组腹膜炎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SGA评分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SG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QI能显著改善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营养状况,降低腹膜炎发生率,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腹膜透析;持续质量改进;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A〔
第一作者:王蕾(1974-),女,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腹膜透析方面研究。
腹膜透析是治疗多种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1〕。持续质量改进(CQI)能够提供符合甚至超过初始期望值的高质量服务模式〔2〕。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问题一直是护理方面所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我科尝试实施CQI,为患者设计详细的治疗、护理、管理计划,并保持改进和优化,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改进患者的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透析中心收治的144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根据患者的住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男39例,女33例,年龄60~78〔平均(68.4±4.9)〕岁;对照组男40例,女32例,年龄61~78〔平均(68.6±5.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持续腹膜透析治疗≥3个月;(3)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文化程度较低或存在意识障碍,不能自主进行相关评估者;(2)病情危重或不稳定;(3)拒绝接受本次研究者。
1.2方法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实施CQI管理:(1)建立CQI团队:由透析中心医师、责任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组成CQI团队。(2)CQI过程:采用PDCA四步法进行CQI的实施,即设计、实施、检验、应用,①设计流程,团队成员要明确患者的治疗目的和各自的分工要求,医师除参与到整个方案的设计中外,还要负责起整个计划的落实,对不合理的流程要及时进行调整;②按计划实施,CQI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效果,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宣传教育工作,针对长期透析的老年患者常见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和指导,从心理方面入手,减轻患者的治疗压力,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在生理方面要注意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将患者的营养状态反馈给营养师,及时补充营养,改善患者体质,在并发症控制方面,主要做好腹膜炎的预防工作,向患者说明腹膜炎的危害及诱因,从护患双方面入手减少和避免腹膜炎的发生;③检验成果,每周对患者的状况进行整体评估,以确定是否达到理想的控制目标,对于未达到理想要求的患者要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并改进方案,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提高患者的配合度;④应用,总结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整个流程进行改进和完善,最终长期应用。
1.3观察指标主要对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营养状况及腹膜炎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心理状况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均为四项评分制,从“绝大多数”到“很少或没有”分别赋分4~1分,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的心理状况越差;营养状况通过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3〕进行判定,共包括6个项目,根据患者营养改变状况每个项目分值为0、0.5、1、2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营养状况越差。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心理状况比较实施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56.1±4.2) vs (55.9±4.3)分〕和SDS评分〔(55.7±4.1) vs (55.7±4.0)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41.9±6.6)分〕和SDS评分〔(40.4±7.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3.8±4.9)和(53.1±6.9)分,P<0.05〕。
2.2两组营养状况比较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SGA评分对比〔(9.2±2.1)分 vs (9.1±2.4)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7.5±1.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9.6±1.9)分〕(P<0.05)。
2.3两组腹膜炎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发生腹膜炎4例(5.6%),其中诱因包括家居环境差1例,操作不规范3例;观察组无1例腹膜炎病例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维持性腹膜透析具有治疗周期长的特点,尤其是对于慢性肾病患者而言,更是需要长时间的承受疾病和治疗的双重折磨。研究指出〔4〕,多数透析患者都会将注意力投放在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上,心理长期处于一种应激状态,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但影响治疗效果,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会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5〕。CQI管理团队包括患者及家属,整个计划的设计也是参照患者的需求和期望来进行调整,因此护理人员会更多地接触患者,与患者沟通,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想法,帮助患者解决疑惑,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使患者认识到整个CQI团队都是以患者自身为中心进行运作的,提高患者的成就感和责任心。本研究说明采用CQI管理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从心理方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和代谢异常普遍存在,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十分复杂,单纯通过增加能量和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并不能得到有效纠正,而不同个体的营养不良原因也并不相同。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日渐衰退,长期接受腹膜透析也使食欲存在不同程度的减退,更加重了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Yap等〔6〕指出在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改善方面应当从饮食指导入手,适当给予食物添加剂,最终再考虑肠外营养支持。本次研究中CQI团队认真评估患者各个阶段的营养状况,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向患者说明了维持营养补充的重要性,尽可能取得了患者的配合,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实施不同的营养补充措施,最终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整体营养状况。本研究说明CQI管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制约腹膜透析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腹膜透析治疗的广泛应用,腹膜炎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的一大难题。在腹膜炎的三级预防措施中〔7〕,最关键的地方在于病因预防,所以为了避免腹膜炎的发生,首先要重视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各项防护措施,并做好患者的宣教和培训,确保患者在院外期间也能杜绝相关诱因,减少腹膜炎的发生。CQI管理的实施,增进了患者的主动性和防范意识,使患者能够主动的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甚至在宣教过程中护士们忽略了的问题患者也会主动提问,大大提高了防范效率。本研究说明CQI管理有效控制了腹膜炎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4参考文献
1郑设锋,卢婵,毛红,等.持续质量改进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8):694-7.
2张培君.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202-3.
3骆素平,王兰,杨立红.持续质量改进对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作用〔J〕.现代护理,2007;13(5):412-4.
4武蓓,王梅,赵慧萍,等.持续质量改进在减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中的作用〔J〕.中国血液净化,2010;9(10):534-7.
5刘俊伟,邓爱民,宋丹丹,等.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内皮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7):5288,5330-2.
6Yap DY,Chu WL,Ng F,etal.Risk factors and outcome of contamination in patients on peritoneal dialysis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of 15 years〔J〕.Perit Dial Int,2012;32(6):612-6.
7Kofteridis DP,Valachis A,Perakis K,etal.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clinical features and predictors of outcome〔J〕.Int J Infect Dis,2010;14(2):e489-93.
〔2015-03-18修回〕
(编辑袁左鸣/滕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