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色彩”课程与中国设计色彩教育发展的关系

2015-01-25程亚鹏

中国林业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图案色彩

程亚鹏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100083)

“设计色彩”课程与中国设计色彩教育发展的关系

程亚鹏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100083)

“设计色彩”作为高等院校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艺术设计学科结构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研究国外色彩体系对我国色彩教育影响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设计色彩教育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总结出中国设计色彩教育发展的3个阶段,即图案色彩、色彩构成和设计色彩;并根据中国设计色彩的发展脉络,挖掘了“设计色彩”课程的内涵,理清了“设计色彩”课程发展的内在逻辑,明确了“设计色彩”课程发展的必然方向。

中国设计色彩;“设计色彩”课程;课程教学

“没有色彩的设计是没有生命力的”。作为一种强烈的视觉元素,色彩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时形成的基本反映形式之一。近年来,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中的“设计色彩”课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被定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是,回顾过去,“设计色彩”课程的内容始终处于变化之中。这是因为设计色彩原依附、从属于绘画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设计色彩”的课程体系也由原来直接借用绘画专业的基础课程,发展到逐渐摆脱绘画色彩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独立课程内容体系。

中国设计色彩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是在借鉴多种门类艺术,吸取多种学科理论,拓展多种表现技法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起来的。由于艺术设计所依赖的工业经济、生活形态及文化思想的不断变化,使得“设计色彩”的课程内容也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具体来说,我国“设计色彩”课程大致经历了图案色彩、色彩构成和设计色彩3个阶段。

一、“设计色彩”课程的初始阶段与中国设计色彩教育的图案色彩阶段

20世纪初,现代色彩的科学知识开始传入我国,人们通过西方的科学理论慢慢了解了色彩的原理,在经历了萌动期之后,色彩教育逐渐在中国现代教育中形成格局。这个时期,是色彩体系引入我国的早期阶段,也是色彩教育的萌芽阶段。这时人们对于色彩的认识依据的是西方外来的色彩理论,对于色彩的需求停留在表达真实的物象上。我国早期的设计色彩教育主要是以“图案”课程的形式出现,与“工艺美术”这一概念相比,图案是较早被引进和利用的艺术学意义上的学科名称。1918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成立,在蔡元培先生的鼎力支持下,创办了图案系,这是中国图案教育的正式开端。此后,图案教育在各工业学堂和美术院校中获得了长足发展。20世纪20年代,吴梦非在其所创立的中华美育会会刊中,认定图案的3个条件是“形状、模样、色彩”,而图案色彩则是意匠之一[1]。在全国“图案”课程的构建中,各地工业学堂和美术院校在色彩教学方面主要开设了西方的水彩画以及中国传统染色、配色课程,“图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美”和“实用”上,图案色彩不仅仅追求对使用物品单向的平面装饰效果,而且还承担着与消费者沟通和交流的责任。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国家对基础图案极为重视,逐渐形成相对完整的“图案”课程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建国初期进行的民间工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复原工作,为中国传统色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色彩教育逐渐在中国现代教育中形成格局。1956年,原有的各类实用美术教育、图案教育被统一为工艺美术教育。

在教学方面,我国“图案色彩”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的是由陈之佛、李有行、雷圭元等老一辈美术教育家取法于国外并结合中国传统艺术而开创的教学模式,他们提倡的实用美术教育在我国的美术院校中占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学术地位[2]。陈之佛的图案教育成就体现在对图案理论的探究中,对于色彩教学,他直接从色彩的原色、复色等属性入手,探讨了色彩的配比、调和及颜料的性质等实用问题,明确地叙述了色彩服务于工艺设计的主要知识构架,对中国设计色彩教学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李有行的色彩教学分为模仿自然的绘画色彩、用于装饰的图案色彩及结合这两种情况实施的工艺制作。他创建了适应艺术设计装饰色彩的写生教学体系,主要分为4个环节:黑影写生、黑白灰写生、复色写生和限色写生[3]。其中,黑影是中国装饰造型的根本;限色写生是重要环节,它将复杂的色彩关系归纳限制成几个色,使之更具有装饰性。他研究的绘画装饰工艺设计中的色彩调配方法,解决了色彩运用中视觉心理与艺术表现中的矛盾调和问题[4]。雷圭元是中国图案研究的先驱,他将源于日本和欧洲的图案学带入中国传统图案的艺术语境,对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他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图案色彩的运用规律:一是注意色彩的远效果;二是善于运用对比色;三是善于用黑、白、金、银等勾边,使色彩调和;四是注意对比色与构图的动静配合;五是注意民族的习惯;六是善于利用材质本身的色彩[5]。

这一阶段的图案色彩教学一方面从中国传统艺术入手,着重对传统色彩进行梳理,对传统色彩纹样进行临摹,让学生亲身体会传统色彩中微妙的色彩关系;另一方面,对自然物象的色彩进行写生。因为大自然本身的色彩是协调的,通过色彩写生学生可以了解自然规律,将自然物象形态从客观再现到主观、从夸张到变形、从三维空间到平面空间,按照装饰图案的创作方法进行色彩的探索。

20世纪80年代,国内大部分专业院校仍在延续五、六十年代的图案色彩教学。面对日新月异的西方现代设计的发展,原有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足和陈旧,色彩表现简单化、程式化,缺乏个性化的色彩探索。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实施,色彩构成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色彩在设计方面的缺陷。

二、“设计色彩”课程的发展阶段与中国设计色彩教育的色彩构成阶段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色彩构成教学体系由港台进入大陆。由于当时缺少国际交流,突然出现的这样一种设计形式,很快在设计界流传开来,并在色彩基础教学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逐步取代了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图案色彩”课程。广州美术学院是最早将香港“色彩构成”教学的经验方法和日本“色彩构成”教学的成果,通过教学及展示的方式传播开来。广州美术学院的尹定邦先生借鉴香港和日本的“色彩构成”教育方法和手段,编写了一门较为系统的、符合教学规范的《“色彩构成”课程讲义》。1998年,原有的工艺美术教育在本科高校颁布的新专业目录中被艺术设计教育这一名称所代替。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体系日趋完善和成熟,成为所有艺术设计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

图案色彩是从自然中提炼感觉,追求心中意象,其色彩形式以感性认知为主,而色彩构成强调形式的问题,它是从一种不依附于任何物件而独立存在的几何形态、色彩规律入手,把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形式作为语言来表述意象。色彩构成主要对色彩中的色相、明度、纯度3大要素进行理性分析,从人们对色彩的视觉、知觉和心理效应(冷暖、进退、轻重、软硬、强弱)出发,利用科学的原理,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成最基本的因素后再进行创造,从而创造出多层面、多角度的设计色彩。色彩构成使学生从以往主观、凌乱的创作方式转变到理性地分析色彩要素的创作方式,赋予色彩的实用功能和研究价值,色彩构成能够丰富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学生对审美的判断力和创造性。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主要是通过对色彩的基础知识及视觉规律的把握,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力,提高学生理性分析色彩的能力。“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不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造型能力,只需要掌握一定的手绘技能即可。

但是,色彩构成的设计理念存在着不足,它仅依赖于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形式去做几何图式的“填格子”训练,造成了作品方案的千篇一律。长此以往,“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容易走向单纯的形式主义,不仅有碍学生对色彩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而且无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设计色彩”课程的提高阶段与中国设计色彩教育的设计色彩阶段

设计色彩是现阶段“设计色彩”课程的核心思想,课程教学注重4个方面。

(一)重视学生主观色彩意识的培养

设计色彩也称为主观表达阶段。它是在对自然物写生训练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课题训练,加入表现者的主观理解,获得与原有自然色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色彩效果。主观色彩是以人们对客观物象的主观感受为基础,通过对色彩基本理论和美学规律的认知,围绕自然形式、艺术形式、设计形式等采取的具有主观意识的表达方式。主观色彩的表达应尽量减少丰富的色彩映衬关系,力求以有限的几种色彩表达客观物象的色调特征;描绘手法有意识地追求平面装饰性,尽量发挥点、线、面呼应穿插所形成的视觉效果。这一阶段的“设计色彩”的课程训练,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探索不同的色彩组合,大胆借鉴中国传统艺术的意象思维和西方现代艺术诸流派的思维方式,使表达形式更趋于情绪化、意象化和表现化,在主观性的表达中寻求突破自我,从而达到个性化的创造。

(二)加强构成色彩的设计训练

构成色彩是应用色彩规律设计组织色彩,建构一个符合色彩规律的新的色彩秩序,它是提高色彩感悟能力的一种体现。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已有的色彩图片或素材进行再创作,通过夸张、变形、打散、分割等方法处理画面,利用色彩的冷暖、补色、面积、肌理等对比因素,结合自己对生活、自然物象的体验进行抽象主题性的设计练习。教师应强调色彩的抽象表达,跳出色彩学习靠感觉而忽视理性分析的盲区,培养学生对自然物象进行色彩的采集、归纳、分解和重构能力。同时运用一些符号形式的图形,使学生从被动地观看到主动地加入,从而建立起新的画面秩序,完成由具象形态向抽象形态、由感性色彩到理性色彩的转变。

(三)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表达创意的能力

这一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主观创造的设计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设计性思维[4]。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向学生讲解当前色彩领域的新成果、新思维和新观念,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色彩材质与材料,如水彩、油画、丙烯、色粉等进行创作训练,也可以把不同性质的材质根据需要结合使用。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找到自己独特而有创意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材质研究中获得乐趣。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审美尺度,培养学生科学地运用色彩进行设计,提倡为特定的视觉问题创造多种解决方案和多重感知经验,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树立用设计色彩服务社会的意识

高校的设计色彩教育应该包含色彩的基础教育和色彩的专业化教育两个部分。一方面,设计色彩必须为专业设计服务,不能只停留在构成意识的阶段,要让学生把感性的色彩变成一种可设计、可规划、可实施的设计能力;另一方面,设计色彩不能完全囿于设计专业之中,应该拉近色彩设计者与普通大众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树立用设计色彩服务社会的观念。

现代设计色彩与商业广泛联系的现实将色彩的应用推向了广阔的生活空间,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主要通过与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城市环境设计、网络设计以及数码艺术设计等得到体现。如在当代的生活中,设计师通过色彩,运用设计手段可以为客户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专门从事色彩创意、色彩策划的专业设计机构,如个人形象色彩咨询公司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色彩师”作为一门新兴的职业进入社会,这些都将为“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带来新的启示。

[1] 罗茜尹.20世纪中国设计色彩教育进程述评[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8:10.

[2] 谭晓燕,李曼.现代之后的图案教学思考[J].新美术,2010,26(2):79.

[3] 钟茂兰.装饰色彩写生的奠基者——李有行先生[J].音乐探索,2005(4):101.

[4] 李玉.“设计色彩”课程内容体系的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11-19.

[5] 杨成寅,林文霞.雷圭元论图案艺术[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146.

(责任编辑 王 伟)

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专业建设项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图案色彩
《星.云.海》
《花月夜》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