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5-01-25王瑾
王 瑾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100083)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王 瑾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100083)
“设计色彩”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后期专业课所必备的色彩应用水平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调动学生学习设计色彩的热情,提高学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自由驾驭色彩能力的教学效果。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从4个方面对“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即以色彩写生为基础,培养学生主观色彩意识;抓住色彩与情感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主观色彩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提高色彩设计的原创力;扩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在数字化时代应用色彩的能力。
视觉传达设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色彩写生
一、“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现状
“设计色彩”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将大自然中五彩缤纷的色彩现象还原为最基本的色彩要素,按照设计色彩的理论和法则进行重构。其目的是训练学生把对色彩的个人感觉转变为科学审美,以达到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灵活运用设计色彩理论并符合设计功能的效果。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色彩思维水平和色彩创造能力的高低。
设计色彩的前身被称为色彩构成。它是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进行色彩教学改革的成果。其主要特征是在色彩教学中带进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对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色彩关系。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为人们呈现出了过去难以想象的奇妙的色彩新景观。特别是光电技术、电脑技术的应用,使色彩设计被广泛应用在城市形象、交通指引、品牌宣传等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目前我国很多艺术院校的“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仍旧照搬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色彩构成理论,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课堂教学与专业设计脱节。这对于学生色彩创新思维的训练和以后的专业学习极为不利。因此,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与当前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设计色彩知识,形成良好的色彩思维,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以色彩写生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主观色彩意识
色彩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简单地表现为颜色在设计表面的组合,而是设计者对色彩的驾驭与设计能力的展现,色彩设计的“好”与“坏”,都直接影响着客户与消费者的情感取向[1]。设计色彩运用的是主观色彩,所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色彩意识和驾驭主观色彩的应用能力,是设计色彩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设计色彩教学中一直强调色彩写生的重要性,这是得到多年教学实践验证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延续这一好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1.正确处理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关系
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育,通常是先学习绘画色彩,再学习设计色彩,或两者同时进行。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以绘画色彩的方式去完成设计色彩的作业,造成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的混淆。把握好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与联系,是“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能否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教师要强调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关联性。“色彩的法则有着无法言喻的美,就因为它们并非是妙手偶得”[2],“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必须在色彩写生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自然色的观察与理解,系统地学习和研究色彩的成因、现象及色彩的象征意义,使其全面掌握各种视觉传达的配色技巧。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绘画色彩是以研究光照作用下产生的色彩变化为主。设计色彩则以绘画写生色彩为基础,运用色彩概括、提炼、重构等手段,准确传达色彩视觉信息,注重和强调色彩的对比调和关系以及色彩的联想、象征作用。在“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中,色彩写生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要训练学生从大自然中提炼色彩的主观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设计。
2.着重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概括能力
过去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是以色彩构成为中心内容进行的,忽视对学生色彩写生采集归纳的训练,从而造成了色彩创作与设计功能不相对应的后果。
色彩写生主要体现在如何把设计色彩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综合表现风格等教学内容与写生相结合。如先用6种色块写生校园风景,再转换色调,设计出同一景点的春夏秋冬。再如写生一组静物,从中采集归纳6种颜色,用这6种色块再针对同一组静物创作出儿童、青年、老人、男性、女性不同群体喜欢的色彩静物等。这些课题练习,可以把学生对自然色彩的感受与当代设计观念、自身所处环境统一起来,找到结合点,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这种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的感觉方式和思维方式,强化学生对自然色彩的高度概括与归纳能力。
(二)抓住色彩与情感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主观色彩表达能力
“颜色本身是一种很客观的东西,没有美与不美之分。对颜色的好恶完全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本能来进行判断的,对颜色的感觉也因人而异”[3],上述是田中一光先生在《设计的觉醒》一书中对“色彩”所作的描述,精辟地道出色彩与人的心理情感变化的关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应本着“色彩与人的情感关系”,加强学生的色彩调和、色彩创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主观色彩表达和运用的设计色彩体系。
1.色彩调和能力的培养
色彩调和训练是以改变物象的色彩要素与色光关系为前提,按要求组合构成多个与自然物象色彩不同的色调,这种训练是提高学生色彩转换能力与色彩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一训练,将改变学生对物象色彩的依赖,变被动为主动,可以调动起学生潜在的色彩感悟力和创造力。例如,可训练学生针对同一种自然景观变换不同色调,把高明度色调变为低明度色调,低纯度色调变为高纯度色调,冷调变为暖调等。这种训练方式是以画面色调的组合构成为中心,而不是以物象色彩为中心。物象的自然色彩只是参考的依据,作品的检验标准是看画面的色调关系是否准确地表达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意图。
2.色彩创造能力的培养
色彩本身并无情感,但色彩对人类心理的影响是设计色彩研究的重点。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色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产生色彩心理联想的基础。在色彩联想训练中,如果面对凝固的色块儿,直接让学生进行联想,他们的思路会狭窄、停滞,感到索然无味。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扩大对色彩的联想空间,从知觉、味觉、视觉等全方面去体味色彩带给人的心理感受。色彩联想训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感受色彩在视觉传达中的强大影响力,让学生主动思考为什么色彩具有这种力量,从而引出一切源于色彩的联想。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开创性的色彩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色彩组合能力。
(三)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色彩设计的原创力
“设计色彩”课程通常在大一年级开设,学生大都是初次接触色彩与造型,没有调色经验和造型的原创能力。如果学生的调色与造型能力在短期内得不到提高,那么他们很难创作出自己想要表达的设计色彩作品,容易失去学习设计色彩的激情与兴趣。为了调动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尽快掌握造型技巧,可采取先让学生在黑板上现场绘制创意造型稿,再让另外一些学生在此基础上更改,然后组织讨论,可反复更改数次。同样,依据作业主题,让学生在图形内填色,同样的造型可反复调换色调并相互对比、讨论,最终老师做分析、总结。这样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促进学生间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在讨论中获取知识。
设计色彩的作业设置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作业题目的设置应该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的特点,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主题。如“用色彩表达喜怒哀乐的宿舍”“用多种色调的自画像表达自己的性格”“用色彩表现校园的春夏秋冬之景色”等。这样的作业主题内容鲜明、特征突出,既能提高学生的创作激情,又能有效地避免学生互相抄袭。
提高学生的原创力是增强学生对色彩知识获知率的重要途径。针对传统“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没有现场考试的弊端,教师可以设置“设计色彩”课程的快题训练。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快题表达题目,快题内容杜绝宽泛、空洞,要针对每个教学重点,具体设置。快题作业应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一次的成绩之和除以次数为最终考试成绩。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原创能力,防止学生养成翻阅参考资料、拷贝借鉴、柔性模仿等不良习惯。
(四)扩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在数字化时代的色彩应用能力
通常情况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年级基础课程不开设电脑辅助设计课程。但是,“20世纪末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的艺术设计训练模式进入了变迁的进行时,数字媒体已经是各门类艺术的共同资源和载体。这不但使我们过去对时空之局限性的概念落空,也使我们关于艺术的社会功能的观念受到更为严峻的挑战。这些都是我们在确定艺术院校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时所需要考虑的因素”[4]。因此,“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充分利用数字媒介的新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使用绘画颜料进行设计色彩训练,其优点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颜料(如水粉、水彩)等介质熟练运用的能力。但学生用颜料进行手工作业时,费时、耗神,容易把精力放在画面的精工细做上,忽略对色彩的研究与探讨。电脑作为现代高科技处理信息的工具,可以提供强大的色彩处理功能,为学生快速体验色彩调配、感悟色彩变化、试验色彩对比提供了便利。所以,适时增加PHOTOSHOP软件的教学内容是当前“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与时俱进的必然之举。
除此之外,数字化色彩的应用不仅为“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表现形式和巨大的色彩表现空间,还提出了新技术条件下“设计色彩”课程数字化教学的一系列课题。如数字化电脑屏幕的RGB色彩色域和CMYK色彩色域的区别;后期色彩印刷效果与电脑屏幕色彩显示效果的区别等。这些数字化色彩应用技术,为培养学生掌握处理数字化色彩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予以体现。
三、“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改革成效
首先,学生理解了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关系。学生在色彩写生训练中明白了写生的目的不是重复呈现眼前的色彩关系,而是通过归纳、概括的方法把自己对自然色彩的主观感受表现出来的道理。通过色彩写生训练的改革,使学生感悟到大自然色彩间的微妙关系,学会使用强调、概括等处理手法,把繁杂的色彩现象提炼成更加简明易懂的色调。在此基础上,掌握了如何使用色彩关系来表达不同设计主题的需求,为以后的专业设计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学生掌握了色彩情感的准确表达方法。学生在用色彩表达情感的练习中,熟练掌握了用色相、明度、纯度色彩3大属性来表达人类的心理、生理变化的关系;能系统地反映色彩形成与表述、色彩设计与再现的现象与规律,增强了主观色彩变调的掌控能力。诸如强化用色彩表达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等情感与生理变化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用色彩表达从知觉、情感、思想到意志、象征等复杂的生理与心理变化过程。把个人对色彩的经验积累,变成色彩的心理共性,为今后的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第三,提高了学生作业的原创性。学生对色彩运用的兴趣明显提高,完成作业由被动变为主动,独立思考、创新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在作业中倾注了自身情感体验,不再模仿、借鉴。通过快题训练使学生养成了不拖、不等的良好习惯,真正体验到创作作品的乐趣与成功的自豪。
第四,学生作业绘制效率不断提高、符合数字色彩时代的需求。通过增加电脑辅助设计的学习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作业制作效率,拓宽了学生鉴赏色彩的视野。与以往单一的手绘作业相比,电脑辅助设计使学生在调配色彩方面可以轻而易举地更换、放大、缩小色块面积,从繁重的手绘工作中解脱出来,节省了时间,从而更多地专注于色彩设计的思考和创意之中。电脑辅助设计还使学生掌握了色彩印刷效果与电脑屏幕色彩的关系,切身体验了数字色彩的时代需求。
[1] 肖恩·亚当斯.色彩应用[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102.
[2] 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M].倪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71-73.
[3] 田中一光.设计的觉醒[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5-180.
[4] 章华.新一代的艺术家与新时期的艺术学院[J].艺术教育,2012(2):17-18.
(责任编辑 王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