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中国人双侧大脑中动脉分叉角度测量及其与年龄、性别、侧别的相关性
2015-01-25周存河,崔彩霞,崔慧先等
正常中国人双侧大脑中动脉分叉角度测量及其与年龄、性别、侧别的相关性
周存河崔彩霞崔慧先1刘怀军刘增品
(河北医科大学二院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M1分叉角度的正常值范围及其与年龄、性别、侧别的相关性。方法以195例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双侧MCA分叉角度测量,结果采用百分比法和Correlations 相关性分析统计95%可信区间以及夹角和性别、年龄及侧别的相关性。结果男性左侧MCA夹角:58.52°~128.40°;男性右侧MCA夹角:60.20°~132.20°;女性左侧MCA夹角:51.63°~127.50°;女性右侧MCA夹角:65.38°~155.38°;Correlations 相关性分析结果:双侧MCA夹角(左侧MCA夹角56.90°~128.00°;右侧MCA夹角62.00°~144.00°)(r=0.321,P=0.000)有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双侧MCA夹角有差异(Z=-2.641,P=0.008)。Correlations 相关性分析结果:MCA夹角与年龄正相关(P<0.01);与性别之间无相关性。结论MCA夹角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性别无相关性。左侧MCA夹角大于右侧MCA夹角。
关键词〔〕颈内动脉;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分叉角度
中图分类号〔〕R322.81〔文献标识码〕A〔
1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第一作者:周存河(1973-),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介入治疗研究。
据统计,大约3.6%~6.0%的成人脑动脉有未破裂的动脉瘤〔1〕;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其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尤为重要。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未破裂动脉瘤被发现,对于未破裂的动脉瘤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各学者意见也不统一。动脉瘤的形态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可以提示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尤其是大脑中动脉(MCA)作为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其分叉角度的改变在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破裂风险的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MCA分叉部动脉瘤患者分叉角度增大〔2〕,动脉角度的增加往往是动脉瘤发生的早期表现。本文将测量和统计正常国人MCA分叉角度的正常值范围,为分叉角度异常改变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自愿接受3D-TOF MRA 检查,并排除颅内血管畸形、动脉瘤以及脑肿瘤等疾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的正常中国人为入选研究对象。如经检查发现存在颅内血管畸形、动脉瘤以及脑肿瘤等疾病或有可能影响颅内血管的其他全身疾病的国人均不纳入本次研究。总共195例正常中国人纳入本次研究,男111例,年龄16~88〔平均(52.2±17.7)〕岁;女84例,年龄10~88〔平均(53.1±17.4)〕岁。
1.2分组样本分为6组段,A组:<30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D组:50~59岁;E组:60~69岁;F组:≥70岁;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双侧MCA夹角的测量。
1.3MRA数据采集及测量采用GE公司生产的Signa EXCITE 3.0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头部8通道高分辨率线圈行颅脑横轴位、矢状位反转恢复序列(IR)的T1WI像,扫描参数为TR 1 950 ms,TE Min Full,Slive Thickness 4 mm,无间隔,以及FRFSE序列T2WI 像扫描,扫描参数为TR 3 000 ms,TE 90 ms,Slive Thickness 4 mm,无间隔。有阳性发现者即不再行MRA检查,无阳性发现者即行下述3D TOF-MRA 扫描,应用头部8通道高分辨率线圈,扫描参数TR/TE 20/3.2 ms,FOV 22×18,Matrix:320×224,NEX 1.0,Slive Thickness 1 mm,扫描完毕,将所有图像贮存于索尼CD刻录光盘,供测量所用。
1.4血管分叉角度的测量所有角度的测量均采用GE公司ADW4.2工作站Volume Rendering软件重建后行3D角度的测量。每个角度均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百分比法和Correlations 相关性分析。
2结果
2.1正常中国人MCA分叉角度测量结果因为所测夹角数据不是正态分布,故采用百分位数法计算95%正常值范围。男性左侧MCA夹角:58.52°~128.40°(93.46°±34.94°);男性右侧MCA夹角:60.20°~132.20°(96.20°±36.00°);女性左侧MCA夹角:51.63°~127.50°(110.38°±45.00°);女性右侧MCA夹角:65.38°~155.38°(89.57°±37.94°);总体左侧MCA夹角56.90°~128.00°;总体右侧MCA夹角62.00°~144.00°。
2.2MCA分叉角度与侧别的关系双侧MCA夹角(左侧MCA夹角56.90°~128.00°;右侧MCA夹角62.00°~144.00°)(r=0.321,P<0.01)有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双侧MCA夹角有差异(Z=-2.641,P<0.01)。
2.3MCA分叉角度与性别的关系左侧MCA夹角与性别无相关性(r=0.135,P>0.05);右侧MCA夹角与性别无相关性(r=0.085,P>0.05)。
2.4MCA分叉角度与年龄的关系左侧MCA夹角与年龄呈正相关(r=0.248,P<0.01);右侧MCA夹角与年龄呈正相关(r=0.210,P<0.01)。
3讨论
关于动脉瘤发生的病因有许多学说,其中不仅有先天因素如血管先天结构不良等因素,也包括许多后天获得性因素如动脉硬化改变、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动脉硬化后血管形态改变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在动脉瘤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动脉瘤的形成发展及其破裂有着重要的关系。颅内动脉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是动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极其重要的因素〔3,4〕。George等〔5〕也提出同样的观点,血管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因素在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有重要的意义。有学者通过大量的血流动力学实验证明,包括颅内动脉瘤在内的很多脑血管相关疾病,其责任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往往要早于病变形态学的改变。
颅内动脉瘤在颅内动脉分叉、分支或迂曲处,尤其是Willis环,其发生率明显增高,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位置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于动脉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6〕。有专家认为,血流本身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可以对动脉壁内弹力层造成损伤,使其局部薄弱形成膨出,而这种伤害在动脉分叉处表现更显著,当血管损伤血管壁膨出时导致分叉角度的进一步增大,其形态改变可导致该部位的血流出现涡流,从而引起该部位动脉壁局部振荡并加重其变性,形成恶性循环〔7〕。因此,动脉角度的增加是动脉瘤发生的早期表现,其分叉角度的改变在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破裂风险的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统计出MCA夹角95%的正常值范围,通过分叉角度的改变提示动脉瘤的发生,角度增大者为动脉瘤易感征象,对于出现易感征象的人群定期复查监控,而血管形态良好的人群可以放宽检查时间,这样既有利于对颅内动脉瘤的筛查,又对大部分人群降低了检查成本;临床医师希望通过了解动脉瘤的特征,随诊监控有无动脉瘤易感征象的血管形态改变,发现未破裂动脉瘤的生长规律,评估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并为外科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更加完善的术前评估。
4参考文献
1White PM,Wardlaw J.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prospective data have arrived〔J〕.Lancet,2003;362(9378):90-1.
2王玮,何跃,陈如东,等.大脑中动脉分叉角度与分叉处动脉瘤形成关系的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3):197-200.
3Wintermark M,Ko NU,Smith WS,etal.Vasospasm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utility of perfusion CT and CT angiography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J〕.AJNR,2006;27(1):26-34.
4Vassil P,Stanislav H,Daniela T,etal.Some variations of the circle of Willis important for cerebral protection in aortic surgery-a study in Eastern Europeans〔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7;31(6):982-9.
5George N,Foutrakis,Howard Y.Saccul araneurysm formation in curved and bifurcating arteries〔J〕.AJNR,2006,20(7):1309-17.
6黄庆,李铁林,凌锋.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10):768-70.
7Inci S,Spetzler RF.Intracranial aneurysms and arterial hypertension:a review and hypothesis〔J〕.Surg Neurol,2000;53(6):530-40.
〔2014-03-12修回〕
(编辑曹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