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信息化研究进展
2015-01-25洪燕,何朝珠,刘小花等
老年病信息化研究进展
洪燕何朝珠刘小花刘昱欣洪春燕涂惠
(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重庆400038)
关键词〔〕老年病;信息化
第一作者:洪燕(1987-),女,硕士,助教,主要从事老年学研究。
据美国城市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报道〔1〕:63%的老年人患有癌症,60%需要看心脏病专家,46%需要急救护理,而老年病患者同时具有“多病共存”这一显著特点,临床调查显示老年人年龄由60岁增加到90岁以上时,平均诊断疾病数由2种增加到9种,平均使用药物种类数也由4种增加到14 种〔2〕。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老年病信息化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现就老年病信息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老年病概念与特点
1.1老年病概念与类型老年病指人在老年期所患的与衰老有关的,并且有自身特点的疾病〔3〕。老年病通常包括以下三方面:①老年人特有的疾病:该类疾病只有老年人才得,并带有老年人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它与衰老退化变性有关,如脑卒中、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等;②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这类疾病既可在中老年期(老年前期)发生,也可能在老年期发生,但以老年期更为常见或变得更为严重。它与老年人的病理性老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长期劳损或青中年期患病使体质下降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老年骨质疏松、前列腺肥大等;③青中老年皆可发生的疾病:这类疾病在各年龄层都有发生,但因老年人功能衰退,在老年人中有其特殊性,如青、中、老年皆可发生消化性溃疡,但老年人易发生并发症或癌变。
1.2老年病特点由于老年人各种细胞器官组织的结构与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年老化,因而适应力减退,抵抗力下降,发病率增加,并且其疾病具有显著的特点〔4〕:①老年病的病因往往不十分明确;②病程长,恢复慢,没有明显的症状与体征,临床表现初期不易察觉,症状出现后又呈多样化,有时突然恶化; ③一个老年病患者往往同时患几种疾病,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老年人身上差异很大,目前在治疗控制病情方面,还缺乏特效方法。老年病具有其特殊性、复杂性,需要利用大量的医疗资源,治疗护理费用高。
2医学信息学(MI)
MI最初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1967年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成立了与卫生有关的技术委员会,后又于1978年成立了国际医学信息学学会(IMIA),它是国际医学卫生信息学领域的权威领导机构,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非政府组织〔5,6〕。我国MI起步相对较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7〕。Shortliffe〔8〕定义了MI是处理存储、检索和最优使用生物医学信息、数据和知识来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一种迅速发展的科学领域。它因此触及生物医学领域的所有基础应用,与现代信息技术密不可分。据文献〔9〕报道,国内MI主要为科研人员、医疗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如处理临床诊疗事宜、实现医院的计算机管理;国外研究者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考虑为社会、为大众提供信息服务,如提供远程医疗、建立个人病案系统等,最终实现临床决策支持。在美国,医疗信息技术(HIT)的关键作用,是改善医疗保健系统,并且有HIT国家协调办公室(ONC),以实现国家医疗服务网络化〔10〕。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将老年病治疗与信息化相结合,符合老年病治疗的发展趋势。
3我国老年病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3.1老年人是多发病人群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肿瘤、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据报道,老年病已成为全球主要疾病负担及死亡原因〔11〕。
3.2老年医疗保健信息体系不完善目前还没有专门为老年人开发的医疗信息系统,而现有的医疗信息体系并不方便老年患者,而且不同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连接,医疗信息没有共享,这样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不仅加重老年患者经济负担,而且加重社会和国家负担。
3.3老年人的需求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需求在逐步增加,尤其是在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方面的需求,同时,老年慢性病患者对新技术应用也有更高的需求〔12〕,以希望获得健康信息和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4国内外老年病信息化研究现状
4.1国外老年病信息化研究现状据文献报道〔13,14〕电子健康平台和电子健康记录卡等信息通信系统已在一些国家实施,如美国个人健康记录(PHRs),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丹麦医疗系统,目的是提高数据可访问性及方便医生、患者、药剂师及其他医疗工作者之间的交流。而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建立了用于老年人的医疗信息系统,为老年人提供政策支持和居家护理服务〔15〕。有文献报道当前信息技术,如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能够有效减少老年人在医疗事件中的不合理处方和药物不良事件〔16〕。在英国,Waterson等〔17〕专门针对年老体弱的人,设计了电子健康支持保健途径(FEP),其目的是使医疗工作人员共享患者健康情况和医疗保健信息,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医护人员在利用现有的IT系统过程中存在困难,并且还有许多战略和技术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据文献〔18,19〕报道,目前有国家通过采用先进HIT而设计出针对老年患者的个性化健康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或者血糖值,并且自动将监测结果发送到医疗中心,医务人员对接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监测患者的健康情况及指导患者。如:基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的U-医疗保健服务〔18〕和无线身体区域传感器网络系统(WBASNs)〔19〕。U-医疗保健服务,即无处不在的医疗保健服务,该系统是将患者的血糖仪与公共交换电话进行网络连接,自动完成血糖测量并将结果传给医院服务器,再生成针对患者的医疗信息并发送到患者手机里,该系统大大降低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WBASNs是将无线传感器节点放置在接近于人或者人的身体里,WBASNs能随时提供医疗服务的监测,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然后将数据发送到医疗中心。此类远程监测技术能够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方便老年患者。Muoz-Neira等〔20〕开发和验证了新版本的包含信息通信技术的日常活动量表(T-ADLQ),并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研究结果显示,T-ADLQ是评估老年痴呆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指标,然而该量表是否能应用于不同种族人群,还需进一步研究。Meyer〔21〕报道通过使用团队、实时信息及电话会议来改善住院老年患者的护理,通过计算机数据跟踪工具,由多学科小组团队提供每个患者健康风险的实时信息,并允许团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在某些缺乏老年医学咨询的医院可以通过远程会议向电子老年医学专家进行咨询,大大节约了成本。Barbara等〔22〕开发出通用串行总线个人健康记录系统(USB PHRs),以让老年人或其医生能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快速访问集成安全条目,从而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保健的质量和安全性。
4.2国内老年病信息化研究现状在我国老年病信息化起步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老年群体,并对老年人的信息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左美云等〔23〕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依据,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层次化演绎,构建了一个老年人信息需求模型,详细地分析了每一层次中,老年人的需求及对应的老年人信息需求。王锦生等〔24〕基于“健康钥匙”技术,通过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搭建一个面向老年冠心病高危人群的个性化、互动性、全面的健康评估、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能及时便捷地提供双向、互动式的服务。目前有公司利用信息技术研发带有报警功能的卫星定位系统(GPS)手杖〔23〕,这种手杖不但可以在老年人意外摔倒或昏厥时发出报警的声音,而且可以通过GPS及时向监护人报告具体位置。有文献报道〔25〕,北京建立了“数字化北京老年疾病防控体系”,该体系是以中国老年康保网为平台,以诊疗信息动态管理系统为主线,实现医院、社区内部信息化管理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及实现连接医院、社区和家庭信息化管理的区域电子病历系统,该系统可以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各种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5
1Souder E,Beverly CJ,Kitch S,etal. Early exposure to geriatric nursing through an externship program〔J〕. Nursing Edu Perspect,2012;33 (3):166-9.
2吴利平,张华.浅谈老年病学在社区医疗全科医师培养中的作用〔J〕. 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408-11.
3Levine S,Reyes JY,Schwartz R,etal. Disease management of the frail elderly population〔J〕. Dis Management Health Out,2006;14(4):235-43.
4Robinson TN,Wallace JI,Wu DS. Accumulated frailty characteristics predict postoperative discharge institutionalization in the geriatric patient〔J〕. J Am Coll Surg, 2011;213(1):37-42.
5董建成.医学信息学的现状与未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4):232-5.
6Hersh WR. Medical informatics:improving health care through information〔J〕. JAMA,2002;288(16):1955-8.
7周祖文.医学信息学研究的某些进展〔J〕.医学信息,2006;19(11):1949-51.
8Shortliffe EH. Medical informatics meets medical education〔J〕. JAMA,1995;273(13):1061,1064-5.
9陈春林.2002-2009年国内外医学信息学研究热点〔J〕. 中国医院管理,2012;32(6):45-6.
10Williams C,Mostashari F,Mertz K,etal.From the office of the national coordinator:the strategy for advancing the exchange of health information〔J〕.Health Aff,2012;31(3):527-36.
11Vaǐserman A,Voǐtenko V,Mekhova LV. Epigenetic epidemiology of age-related diseases〔J〕. Russian J Develop Biol,2011;42(1):25-42.
12Or CK,Karsh B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atient acceptance of consumer health infor technol〔J〕. J Ame Med Inform Assoc,2009;16(4):550-60.
13Yeager VA,Menachemi N,Brooks RG.HER adoption among doctors who rteat the elderly〔J〕.J Eval Clin Pract,2010;16(6):1103-7.
14Tackling chronic disease in Europe:strategies,interventions and challenges〔M〕.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0:111.
15Tomus R,Klaus F,John K.Intelligent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over the TV〔J〕.J Intelli Infor Syst,2005;25(2):159-80.
17Waterson P,Esaon K,Tukk D,etal. Using HIT to deliver integrated care for the frail elderly in the UK:current barriers and future challenges〔J〕. Work,2012;41:4490-3.
18Lim S,Kang SM,Shin H,etal. Improved glycemic control without hypoglycemia in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 using the ubiquitous healthcare service,a new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J〕. Diabetes Care,2011;34(2):308-3.
19Kirbus I,Bayilmis C. Health Face:a web-based remote monitoring interface for medical healthcare systems based on a wireless body area sensor network〔J〕. Turkish J Electr Engineering Computer Sci,2012;20(4):629-38.
21Meyer H. Using teams,real-time information,and teleconferencing to improve elders' hospital care〔J〕. Health Affairs,2011;30(3):408-11.
22Barbara H,Carl A,Lynda O. RAISE (Rapid Access Integrating Safer Entry)for the elderly:readiness of older adults to adopt a universal serial bus personal health record for medication reconciliation〔J〕. Ageing Intern,2011;36(2):295-302.
23左美云,刘勍勍,刘方. 老年人信息需求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管理评论,2009;21(10):70-7.
24王锦生,赵新平. 冠心病高危人群的信息化互动管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3096-7.
25宋岳涛,陈峥,尹玲,等. “数字化北京老年疾病防控体系”的建立〔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9):148-50.
〔2014-03-15修回〕
(编辑赵慧玲/杜娟)
通讯作者:何朝珠(1967-),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老年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R1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21-6313-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