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迟数脉临床主病探析

2015-01-25覃骊兰蓝毓营王天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脉象临床

覃骊兰,蓝毓营,王天芳

(1.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 530001;2.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

迟数脉临床主病探析

覃骊兰1,蓝毓营1,王天芳2△

(1.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 530001;2.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

通过古代文献、中医教材、现代文献中对迟、数脉临床主病的比较,发现迟、数脉之间有许多相互交叉或截然相反的临床主病,特别是现代医学对迟、数脉临床主病都有了较新的认识。故从文献角度论证了脉象主病的复杂性,提出诊病不能独以取一脉而辨一证,必须四诊合参、脉-证-病合参及相兼脉合参。

迟脉;数脉;临床主病;理论研究

迟脉与数脉是临床的常见病理脉象,古现代医家都对其进行过深入的剖析,以脉测证,给予临床诸多的指导与启示。近30年来,由于脉诊方法的进步与认识的不断深入,文献报道出现了一些与古代文献不尽相同的地方。笔者认为,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在中西医不断融合的当今,对于脉象临床主病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必然会出现与古代文献认识相同但更为深入或者差异的地方,这是对脉象临床主病研究的有益验证、补充与完善,将进一步有效指导我们应用于临床,提高现代中医诊疗技术与手段。在此,笔者将在对古人有关迟、数脉主病认识回顾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有关研究、分析,进一步梳理迟、数脉的主病,为指导教材编写及临床辨证提供一定依据。

1 古代文献中有关迟、数脉主病的认识

1.1 迟脉主寒,亦可见于热证

迟脉脉来迟缓,一息不足三至,主寒证。如《脉经》云:“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若迟而有力,多因寒凝气滞,气血运行缓慢,为实寒证,如《伤寒论》曰:“迟为在脏。以阳气伏潜,不能健行,故至数迟耳。迟而有力,有壅实不通利之意,痛可想见。”迟而无力,多因阳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为虚寒证,如《脉诀汇辨》曰:“其所主病,与沉脉大约相同,但沉脉之病为阴逆而阳郁,迟脉之病为阴盛而阳亏。”迟脉亦可见于热证,如《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曰:“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指出了阳明腑实的实热病证也可见迟脉者。

1.2 数脉主热,亦可见于寒证、虚证

数脉脉来急促,一息脉来五至以上,主热证。如《脉经》曰:“数脉来去促急。”若数而有力,多因邪热鼓动而致,为实热证。如《濒湖脉学》曰:“数脉为阳热可知。”数而无力,甚则数大而空,多因精血不足,虚阳外越所致,为虚热证。如《景岳全书》曰:“数脉为寒热,为虚劳,为外邪,为痈疡。暴数者多外邪,久数者必虚损;数而无力仍是阴证。”数脉亦可见于阳虚、气虚、血虚。如《景岳全书·脉神章》曰:“数脉五至六至以上,凡急疾紧促之属,皆其类也……滑数、洪数者多热,涩数、细数者多寒。暴数者多外邪,久数者必虚损。数脉有阴有阳。”又曰:“凡患虚损者,脉无不数,数脉之病,唯损最多,愈虚则愈数,愈数则愈危,岂数皆热病乎。若以虚数做热数,则万无不败者矣。”也有提出脉数主寒的医家,如《伤寒论》第52条:“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指出脉浮而数属于表寒证,可用麻黄汤治疗。再如《脉经》中云:“弦数有寒饮”及《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脉弦数,有寒饮,冬夏难治。”

2 中医诊断学中有关迟、数脉主病描述[1]

2.1 迟脉

脉象: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主病:寒证。迟而有力为寒痛冷积,迟而无力为虚寒。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

2.2 数脉

脉象:一息脉来五至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3 现代文献中有关迟、数脉主病的认识

3.1 进一步验证了古人的观点

数脉主热证这一观点是古今公认的,包括实热证与虚热证。现有学者提到白血病患者脉象以细数为多占42%,认为脉细为里虚,脉数为阴虚内热或挟有邪气[2]。李士壄等[3]则认为,热证出现脉数者,是由于痰饮、湿浊、食积等蕴而化火以致阳热亢盛、气血加速、脉来疾迫所致。

3.2 对迟、数脉的主病有了新认识

3.2.1 迟脉 ①迟脉主热:徐庆吉等[4]对住院的286例流行性出血热(EllF)病人进行脉象统计,结果发现迟脉者63例(占22.03%),均迟而有力。严惠芳等谈到临床不乏出现气阴不足、长期低热而出现迟脉者,并举出临床病案以佐证,并提出热邪与有形实邪阻滞气机也会形成迟脉[5]。而张云飞亦提出,阳明实热证出现迟脉的机理为:高热期中枢抑制及大便秘结过久,肠道过度扩张,引起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反射性抑制心脏所致,此时表明病情加重[6]。这一假说丰富了迟脉主热证的机理研究。

②迟脉主瘀:严惠芳等也谈到瘀血内停、阻滞经脉者可多见迟脉,并以临床验案佐证可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产后瘀阻而见脉弦迟者,疗效显著[5]。

③迟脉主虚:有许多临床医家都提出由于机体气血阴阳虚等导致血运无力、脉流迟缓,出现迟脉见证。张林生就提出用温阳益气法治疗窦性心律过缓(中医属于“迟脉”者)20例,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很低[7]。亦有因气阴不足出现迟脉者[5]。王静淑[8]指出,缓慢性心率失常在老年发病率高,属于中医“迟脉”范畴,而老年人阴阳气血虚弱、心脉鼓搏无力是本病的症结所在。段敏[9]也提出了心动过缓者(中医属于“迟脉”)治本应在于补肺肾,方用补益肺肾之药,疗效颇好。

④迟脉可见于正常人且多见于常参加体育锻炼者:唐亚平[10]等提出迟脉亦可见于正常人,并对1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数脉测定,发现有5.46%的健康青年人会出现生理性迟脉。通过问诊发现,该研究中出现迟脉的人绝大多数为长期参加体育锻炼者,以男性居多。

⑤迟脉主心功能损伤:陈素云等[11]观察了58例血液病患者属于数脉者心功能的变化,发现数脉患者的心功能较非数脉组及正常对照组损伤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每搏心输出量减少、左室射血时间缩短为其损伤特点。

⑥迟脉不是寒证的主脉:有学者对4400则名医医案的脉象进行概率统计及病因病机、病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其迟脉在寒证中的出现率仅为2.89%,无论是虚寒证还是实寒证,迟脉的排序都相当靠后。这个结果表明迟脉不是寒证的主脉[12]。

3.2.2 数脉 ①数脉主寒:现代医家进一步论证了这一观点,认为数脉可主寒证,包括实寒证与虚寒证。林素财等[13]谈到一个临床病例,患者感冒、咽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给予治疗风热表证的银翘散加减3剂未效,而改用治疗风寒表证葛根汤2剂后痊愈。说明此人虽表现为脉数,却是属于表寒证,验证了数脉可主寒证之说。张红武[14]谈到“数脉”一证亦可出现于阴寒内盛之虚寒证中。

②数脉主虚,尤其是心阳、心气及心血虚:现代医家又进一步验证了数脉主虚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心阳虚、心气及心血虚的关键病机。文献有报道称数脉可主阳虚证,认为脉之搏动既赖心阳鼓动,又靠心阴支持。心阴亏虚,心阳无守,则搏动急数;阴气内盛,逼阳外出,脉搏亦数[13]。还有医家提出数脉主虚证的病机主要在于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宗气不足。全身性阳气血液不足,导致心脏阳气血液不足,也可见数脉[15]。张于华亦认为年老、体虚、病久而见数脉者,多责之于心肾之阳气虚衰[16]。

③数脉主血瘀:此为现代医家新观点。林素财等[13]谈到临床症见脉沉细数的心痹血瘀患者,方用白通汤合酸枣仁汤加减3剂后病人病情好转。认为此证是由于心肾阳虚、阳不化气、痹阻心脉而引起,也就是“亡阳血瘀证”。

④数脉可见于正常人且多见于体质虚弱者:唐亚平[17]等提出数脉亦可见于正常人,并对1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数脉测定。结果发现在排除情绪、劳动、运动等因素对脉象的影响后,有4.33%的正常青年人会出现数脉,而且存在女性、消瘦体型者多见数脉的特点。有学者提出数脉也可见于正常人中体质较为虚弱、抗病能力较弱者,这些人必须注意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也就是中医的“治未病”观点[18]。

⑤数脉主缺氧:有学者采用中医四诊方法在青海西宁、玉树扎多2个不同海拔地区对240名健康妇女进行月经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西宁地区非数脉者明显高于玉树扎多地区,数脉者明显少于玉树扎多地区。提示脉象随着海拔增高,非数脉类例数减少,而数脉类例数增多,也间接证明了数脉提示缺氧状态[19]。

⑥数脉主心功能损伤:陈素云等[20]观察了53例数脉患者的心功能,他们均出现左心功能损伤、总外周阻力增高、血流缓慢的表现。

⑦数脉主病情之不稳定:潘文昭[21]认为,数脉对急性阑尾炎、先兆流产、血症、中风、急性胃肠炎、急慢性肝炎等疾病的发展预后、选方用药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这些疾病过程中出现数脉,表明病情不稳定,若脉转缓和则预后良好。

4 结语

综上所述,迟数脉是临床上比较容易分辨的脉象,主要是频率快慢的差别,但其所主临床病证有许多相互交叉或截然相反之处。基于古今对它们的认识,我们认为现今中医诊断学教材有关迟数脉的描述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教材认为,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现代相关研究也认为迟脉可见于正常人,且多见于常参加体育锻炼者,在这一点认识上是一致的。但是相关研究也表明,数脉亦可见于正常人,且多见于体质虚弱者,这在教材中就没有得到很好体现。现代对脉诊的研究已趋于丰富性与多样性,结合现代医学的认知,病脉主病的领域得到更广阔的拓宽与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现在的一些研究做进一步的梳理与探讨,最终得到一个关于迟、数脉主病的客观标准。

对迟、数脉的古今分析,也提示我们临床病机证候的复杂性。鉴于脉象的复杂性与千变万化,临床辨证施治以独取一脉而辨一证的诊疗手法现今临床已不太适用。脉诊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意义,但绝非是惟一的金标准,我们一定要注重四诊合参,脉-证-病合参,相兼脉合参,诊治疾病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1]王忆勤.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47.

[2]郭连澍.50例白血病面色舌象脉象的观察[J].云南中医杂志,1984(4):21-23.

[3]李士壄,田淑霄.脉学心悟[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28.

[4]徐庆吉,傅文霞.从286例流行性出血热论脉迟与“湿”[J].天津中医,1997,14(3):118-119.

[5]严惠芳,马居里.迟脉主病探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6,19(4):2-4.

[6]张云飞.阳明实热证脉迟机理探源[J].河南中医,2012,32 (10):1266.

[7]张林生.温阳益气治疗窦性心律过缓2O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3(9):23-24.

[8]王静淑.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治法摘要[J].中国药学报,1998,13(15):55-57.

[9]段敏.心动过缓的中医诊治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4):98.

[10]唐亚平,杨宏宝,杨力强,等.迟脉与生理性因素的相关性的研究[J].陕西中医,2007,28(10):1352-1353.

[11]陈素云,林院昌,谢志斌,等.血液病患者数脉主虚的心功能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1997,24(8):349-350.

[12]陈涛,陈茂华,梁嵘.4400例当代名中医医案的脉象分布频数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236-1238.

[13]林素财,徐志灯,杜少雄.“数脉”未为“热”临证举隅[J].光明中医,2008,23(3):365.

[14]张红武.寒证见数脉的辨治体会[J].青海医学院学报,1990 (1):70.

[15]王彦晖,洪素云.脉诊杂谈二则[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31(4):438-440.

[16]张于华.论中医“脉诊-数脉”临证之变异[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2):13-14.

[17]唐亚平,贾微,杨宏宝.数脉与生理性因素的相关性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1):1896-1897.

[18]唐亚平.从诊脉谈治未病[J].世界中医药,2008,3(6):325-326.

[19]张杰,邓尔禄,张文彭.不同海拔高度240名健康妇女月经情况的对比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9):538-541.

[20]陈素云,崔志英,曲宏达,等.迟脉与数脉的心功能对比[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1):102-104.

[21]潘文昭.数脉在临证中的意义[J].广西中医药,1981(2):21-22.

R241.1

:A

:1006-3250(2015)11-1467-03

2015-03-11

△通讯作者:王天芳(1964-),女,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Tel:010-64286661,E-mail:tianfangwang2000@163. com。

猜你喜欢

脉象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改良Beger手术的临床应用
中医脉诊学习之感悟
探索脉学的学习方法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冠心病的脉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