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欠发达革命老区泰顺县松垟社区发展的探讨
2015-01-25应兴华钱文荣曹立勇
应兴华,钱文荣,曹立勇
(1.浙江大学a.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b.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2.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06;3.浙江省超级稻研究重点试验室,浙江杭州 310006)
推进欠发达革命老区泰顺县松垟社区发展的探讨
应兴华1a,2,3,钱文荣1b*,曹立勇2,3*
(1.浙江大学a.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b.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2.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06;3.浙江省超级稻研究重点试验室,浙江杭州 310006)
对泰顺县松垟社区2012年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探讨产业发展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提出推进红色旅游业,搞好来料加工业,抓好农林特产业等发展思路及对策措施。
欠发达;革命老区;发展;泰顺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丽水调研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泰顺县地处浙江南部山区,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是全国百个生态示范区之一[1],属于典型的绿水青山之地。但由于地理及历史原因,经济相对落后,是浙江省欠发达革命老区之一。为此,解决好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和问题,不仅有助于推进欠发达革命老区的发展,更是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的有益实践。
1 产业现状
松垟社区(原松垟乡)地处泰顺县东南,位于氡泉景区与九峰省级风景名胜区之间,毗邻被誉之为天下最美丽廊桥的泗溪姐妹桥,距分水关24 km、县城3 km。刘英、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战斗和生活过,境内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系贫困偏远的革命老区。社区面积35.6 km2,其中耕地195.47 hm2,林地2 672.07 hm2,毛竹林233.33 hm2,茶园105.73 hm2。下辖松垟村、上仁村、下村、上村及灵乾村等5个行政村,社区农村常住户为1 155户,农村常住人口数4 946人,其中贫困人口有391户993人。各行政村均实现了通电、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公路以及垃圾集中处理。境内无工业企业,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80%以上,被评为2007年度省级和市级生态乡。当地主要种植茶叶、水稻、杨梅等作物,近年,辣椒、槟榔芋等收购价格较高,种植面积呈扩大趋势。
1.1 松垟村
该村劳动年龄内人员772人,其中外出从业人员390人,占比50.5%。留守人员主要从事来料加工和农林生产。来料加工的主营业务是皮包和环保袋加工,每人每月平均收入为800~900元,但业务来源不稳定。农林生产主要为水稻、茶叶、杨梅等,2012年全村水稻种植面积51.67 hm2,全部为单季晚稻,总产量370.5 t;茶园33.60 hm2,总产量21 t,其中春茶13 t,夏秋茶8 t;杨梅20.00 hm2,产量75.4 t;蔬菜17.33 hm2,产量308.1 t;猪肉和禽肉产量分别为58.9和25.9 t。
1.2 上仁村
该村劳动年龄内人员566人,其中外出从业人员285人,占比50.4%。留守人员主要从事农林生产,主要有水稻、茶叶、杨梅等,2012年全村水稻种植面积37.00 hm2,全部为单季晚稻,总产量265.3 t;茶园34.60 hm2,总产量20 t,其中春茶14 t,夏秋茶6 t;杨梅8.33 hm2,产量31.4 t;蔬菜14.33 hm2,产量254.8 t;猪肉和禽肉产量分别为35.8和22.4 t。该村特色之处在于拥有全社区也是全雅阳镇唯一的蜜蜂养殖产业,2012年蜂蜜和蜂皇浆产量分别为23.1和0.3 t。
1.3 上村
该村劳动年龄内人员458人,其中外出从业人员235人,占比51.3%。留守人员主要从事来料加工和农林生产。来料加工的主营业务是铅笔和食品袋加工,每人每月收入1 000元左右。农林生产主要为水稻、茶叶、杨梅等,2012年全村水稻种植面积24.67 hm2,全部为单季晚稻,总产量176.9 t;茶园25.67 hm2,总产量12 t,其中春茶8 t、夏秋茶4 t;杨梅3.67 hm2,产量13.8 t;蔬菜14.40 hm2,产量256 t;猪肉和禽肉产量分别为10.7和0.6 t。该村特色之处在于被政府确定进行“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目前已经完成村口廊桥、石牌坊等主体标志性建筑的施工,并完成美丽乡村建设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楼房外立面的美化等建设工程。
1.4 灵乾村
该村劳动年龄内人员301人,其中外出从业人员190人,占比63.1%。留守人员主要从事来料加工和农林生产。来料加工业的主营业务是发夹加工,全村有2家来料加工厂,户均月收入800~1 000元。农林生产主要为水稻、茶叶、杨梅等,2012年全村水稻种植面积25.00 hm2,全部为单季晚稻,总产量179.3 t;茶园18.67 hm2,总产量5 t,其中春茶4 t、秋茶1 t;杨梅2.00 hm2,产量7.5 t;蔬菜1.07 hm2,产量188 t;猪肉和羊肉产量分别为10.3和1.8 t。该村特色之处在于拥有革命堡垒村、红军常驻地等一系列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1.5 下村
该村劳动年龄内人员613人,其中外出从业人员310人,占比50.6%。留守人员主要从事来料加工和农林生产。来料加工业的主营业务是笔和发夹加工。农林生产主要为水稻、茶叶、杨梅等,2012年全村水稻种植面积33.47 hm2,全部为单季晚稻,总产量240 t;茶园22.00 hm2,总产量9 t,其中春茶7 t、秋茶2 t;杨梅1.33 hm2,产量5 t;蔬菜18.53 hm2,产量329.4 t;猪肉和兔肉产量分别为21和1 t。该村特色之处在于已启动环亚生态休闲度假村别墅群项目,项目总投资达1.2亿,项目竣工后将对当地经济发展、扩大其区域知名度等均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2 有利条件
2.1 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泰顺县委、县政府已规划在本社区的省级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上村建设九峰省级风景名胜区接待中心、在上仁村建设产业转移基地,将大幅度优化投资环境,有力推动基础设施、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业的建设,促进该社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2.2 自然资源禀赋优越
社区属于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夏季平均25.1℃,冬季平均14.7℃,年降雨量2 000 mm,无霜期280 d。由于地处中亚热带南北亚热带分界线上,气候条件适于南北动植物群的繁殖生长,具有开展优、特、奇、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深厚潜力。社区内山清水秀,无任何工业企业的污染,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2.3 红色旅游资源丰厚
社区境内有革命堡垒村、红军常驻地、红军路、红军医院、赤岩石室、红浴池等革命遗迹。社区十分重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已修缮完毕郑丹甫同志办公旧址等多处革命遗迹,还开办了农家乐1家,不断改善游客接待条件。
2.4 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
一是社区所产茶叶多数是“三杯香”茶的原料,而三杯香品牌是泰顺县农产品品牌的金名片,先后获首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特等奖、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国际名茶金奖等荣誉称号80多项,2010年通过中国国家农业部审核被确定为第6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并被列入钓鱼台国宾馆特供茶[2];二是社区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建立了松垟廊桥香米种植基地并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受理商标注册,廊桥香米品牌在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开发的廊桥香米品牌大米的市场售价达到20元·kg-1,经济效益显著。
3 不利因素
3.1 村情家底不清
主要体现在部分村负责人对本村的农业生产情况不熟悉,具体的种植面积、产量、规模等报不上确切的数据。究其原因是这些村负责人多为外出务工多年后的返乡人员,未全面掌握村情的实际情况。
3.2 适龄劳力不足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社区外出务工人员占农村适龄劳动人员的比例已超过50%,个别村已超过了60%。外出务工人员绝大多数都是青壮劳力,留守的农村适龄劳力的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女性又占多半,从而导致当地青壮劳力缺乏,不利于农林等各项产业的发展。
3.3 基础设施薄弱
以灵乾村为例,该村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当地村民也千方百计地发展红色旅游业,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客源依然偏少。究其原因是景点集中的灵家山通往外界的道路是1993年通车的由机耕路硬化而成的公路,历经多年,路况很差,又兼路面狭小,旅游大巴难以通行,严重制约了当地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3.4 产业发展粗放
一是低,农户虽种植优良的杨梅品种东魁,却没有收获甘甜的“果实”,产量低、果形小、口感偏酸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提升发展,这些问题充分说明当地杨梅种植技术含量低;二是小,近年辣椒收购价格较高,种植面积呈扩大趋势,但各村生产规模不大,突出反映在辣椒收购商进驻收购并开出优厚的收购价,却达不到预期的收购量;三是散,灵乾村有约0.67 hm2槟榔芋、下村有约0.20 hm2黄栀子、松垟村有3户种植西瓜,虽然这些作物经济效益较好,但未形成辐射带动,只是少数人的收入增长,并未带来整个社区的发展。
4 发展对策
鉴于近代泰顺山区的商品经济发展遵循的是一条多种经营的模式[3],作者提出发展的总体思路为抓好农林特产业、搞好来料加工业、推进红色旅游业。抓好农林特产业是因为农林特产业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增收致富的基础和保障;搞好来料加工业是因为来料加工业门槛低,是充分利用农闲时节,缓解农村劳动力紧张,提高老弱病残家庭收入的重要途径;推进红色旅游业是因为可以通过旅游消费带动社区发展,有利于社区农林特产业的产品可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就地销售,提高农民收入,也有利于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和创业,将使得总体发展形成有机循环,也将全面推进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4.1 抓好农林特产业
一是对已有品牌的产业开展提升工程,以茶叶为例,全社区夏秋茶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28.6%,今后要在夏秋茶生产以及茶叶深加工方面作出规划,提高茶园总体产出效益;二是对已初具规模的产业开展提质工程,以杨梅为例,全社区有杨梅园35.33 hm2,产量133 t,关键要引进先进种植技术以解决产量低、果形小、口感偏酸等问题,实现当地杨梅品质的提升;三是对已具经济效益苗头的产业开展集聚工程,以栀子为例,鲜果价格10~16元·kg-1,已有农民开展种植,但规模太小,社区应做好相应的规划,推进土地流转[4],引导农户实行连片规模化种植,实现产业集聚;此外,温州整体粮食供需缺口较大,自给率仅1/3[5],社区应以已经开展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为契机,加快社区耕地综合整治,大力引进高产优质水稻品种,不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4.2 搞好来料加工业
一是有效组织,对村里已从事的来料加工农户和想发展来料加工的农户实行有效的组织,充分调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二是确保质量,虽然来料加工门槛低,但质量是效益、质量是生命的观念应深入人心,应经常安排操作能手对加工户开展培训,严把质量关;三是广开渠道,要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尤其是泰顺县周边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员的积极性,为社区及时有效地提供来料加工的信息,为加工户增收致富广开财路。
4.3 推进红色旅游业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解决制约红色旅游业发展的交通瓶颈,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唯有便捷的交通,才能吸引来更多的游客,更多的游客又会促进当地百姓增收致富,并形成良性循环;二是加大旅游品牌宣传,一方面,深入挖掘、收集和整理当地与红色旅游有关的遗迹、文物、文献和百姓口头相传的故事等资源,丰富旅游内容,为宣传打基础,另一方面,广泛深入地寻访当年在社区革命工作和生活过的革命志士本人或后人,通过他们扩大社区知名度,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广泛持久地开展宣传;三是对接雅阳国际影视城项目,社区所在镇已完成国际影视城的规划,为此,社区应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主动对接雅阳国际影视城,可将社区的红色遗存、遗迹作为影视城开展革命题材影视剧拍摄所需的基地或外景取景地等;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将红色旅游与社区紧邻的氡温泉景区联动起来,相互推进,共同发展。
[1] 张敏芳.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07(10):24-25.
[2] 蔡伟峰.泰顺县三杯香品牌效应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做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344-345.
[3] 吴松弟.以农为主,还是多种经营:近代泰顺山区的商品经济[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2):16-25.
[4] 钱文荣.土地流转推动农民收入多“源”[J].今日浙江,2010(5):21-22.
[5] 金宗来,黄歆贤,林华,等.温州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3(6):745-748.
(责任编辑:张才德)
S-1;F 323
:A
:0528-9017(2015)10-1658-03
文献著录格式:应兴华,钱文荣,曹立勇.推进欠发达革命老区泰顺县松垟社区发展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0):1658-1661.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045
2015-06-15
浙江省重点软科学项目(2013C25094)
应兴华(1977-),浙江淳安人,副研究员,从事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及科技管理工作。
钱文荣。E-mail:wrqian@zju.edu.cn;曹立勇。E-mail:caolycgf@mail.hz.zj.cn。
注:泰顺县科技局、泰顺县雅阳镇松垟社区为调查提供帮助,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