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细菌耐药性的认识

2015-01-25小扎桑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2期
关键词:靶位耐药性抗菌

小扎桑

(西藏大学医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浅谈对细菌耐药性的认识

小扎桑

(西藏大学医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细菌耐药性几乎是伴随着的抗生素的产生而产生。现如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引起了世界各界的广泛关注,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21世纪最大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之一。美国《时代杂志》在突出位置刊登了《微生物的耐药性——人类会不会在抗感染中失败》的文章。随着抗生素应用的日益广泛,超级细菌也随即产生,耐药性的问题也随之表现越来越严重,使抗感染治疗的难度逐渐增加,对抗菌药物的选择性越来越窄,导致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本文对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以及研究进展、防治,做一简单的分析总结。

细菌;耐药性;抗生素

1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状况

耐药性(resistanceto drug)又称为抗药性,系指细菌对于某抗菌药物(抗生素或消毒剂)的相对抵抗性[1-2]。有些人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后,由于病原体通过各种方式使抗生素作用减弱,如产生使抗生素失去作用的酶、细菌的细胞壁障碍或改变外膜的通透性阻滞药物进入、改变抗生素作用靶位的蛋白结构或数量、改变细菌的自身代谢过程等。这些方法都能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性能,使得抗生素的作用大大减弱而无法达到治疗的效果。换句话说,耐药性就是细菌在人类使用大于治疗剂量的浓度下能够生长繁殖的性能。细菌的耐药性可能与种属特异性有关,也可能与菌种内基因突变或获得新的基因有关。据WHO最新估计,发达国家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0%,美国是20%、英国是22%。而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60%~70%,过度使用和滥用的情况已很突出,细菌耐药问题也十分突出。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已占金葡萄菌株的64%,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77%。这些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庆大霉素等常用抗菌药多数耐药。在我国目前用于MRSA治疗的药物主要用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链阳霉素和利奈唑烷。肠球菌的主要耐药问题是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和高耐氨基糖苷类的高耐药菌株。全国26家医院,HLAR占耐庆大霉素菌株的60%~80%,粪肠球菌与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分别为2.95%、0.83%,屎肠球菌则为5%和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主要菌株,在我国1994年分别为10%和12%、2000年分别为25%和30%、2001年分别为35.3%和32.7%,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单酰胺类药物治疗不佳,使病死率升高。

2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2.1细菌耐药性的生化机制。①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耐药性菌株合成的灭火酶或钝化酶作用于抗菌药物,使其失去抗菌活性。常见的有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乙酰转移酶、磷酸转移酶、核苷转移酶等。②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细菌可改变抗菌药与核糖体的结合部位而导致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和氨基苷类等药物不能与其作用靶位结合,也可阻断抗菌药抑制细菌合成蛋白质的能力。③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外膜屏障作用是由一类孔蛋白决定的。由于细菌基因突变,造成孔蛋白丢失或降低表达,影响药物从细胞外向细胞内的运输。如β-内酰胺抗生素、喹诺酮类药物、氯霉素、四环素等,不能通过孔蛋白运输而形成耐药。

2.2影响主动外排系统:药物的主动外排使菌体内的药物浓度不足,难以发挥抗菌作用而导致耐药,主动外排耐药机制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相关。

2.3细菌耐药性的遗传机制

2.3.1固有耐药性: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的天然耐受性。可能的机制:细菌没有药物的靶位,如两性霉素B作用于真菌胞膜上固醇类物质而杀真菌,而对细菌无效;革兰阳性菌胞壁粘肽有四肽链与五肽桥连接,对青霉素敏感而阴性菌则否。

2.3.2获得耐药性。机制为①染色体突变:突变株细菌的耐药性相对稳定,保持多代;突变株细菌可回复突变,成为敏感菌。②质粒介导的耐药性:细菌通过接合或转导R质粒,产生耐药性。③转座因子介导的耐药性:转座子带有耐药基因,插入细菌某一基因组,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3 细菌耐药性的防治

3.1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化用药,患者用药前应通过病原检测和药敏实验作为用药依据。尽量缩短用药时间、尽量采用单一用药原则、严格控制联合用药。应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或误用抗生素。

3.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出现耐药菌交叉感染,一旦出现应于隔离患者,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监测,以免发生院内耐药菌的扩散与传播。

3.3加强抗生素的管理:①加强购买抗生素必须凭处方的规定。②在畜牧业中尽量限制使用抗生素作为动物的生长剂或治疗。③医院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的检测与监测,及时掌握耐药菌的变化情况。④患者一旦出现细菌耐药性就应立即停用该抗生素。

3.4研制新的抗菌治疗法:开发创造具有高效、耐酶、易透入菌体的新型抗菌药物;从基因上开展对细菌耐药性抑制的研究、能够破坏细菌耐药基因、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对中草药的应用研究。研发更多特异性强的细菌疫苗[3]。

总之,抗生素的产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福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对它的不合理用药和滥用,导致了耐药菌的产生,它反而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虽然我们现在不停的研究细菌耐药性的机制,但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随时随地的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恐怕才是上上之策,不然我们人类会走向“无任何抗菌药物使用”的地步。

[1]顾欣,金凌艳,蔡金华,等.国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探讨和建议[J].中国兽药杂志,2009,43(7) :45-50.

[2]李凡,刘晶星.医学微生物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汪斌,梁慧,韩彬,等.805份血液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6):813-814.

R969.3;R978.1

C

1671-8194(2015)012-0278-01

猜你喜欢

靶位耐药性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早熟甘蓝型油菜材料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鸡AMHR2基因进行精确编辑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2013年医院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