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应用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探讨

2015-01-25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2期
关键词:手术室评分手术

张 琦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荆门 448000)

护理干预应用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探讨

张 琦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荆门 448000)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工作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工作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前后的SAS评分和患者手术过程中的配合情况。结果 ①经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8.63±5.37)分,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3.61±3.91)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手术操作中,观察组患者主动配合率为57.81%(37/64),勉强配合率为12.50%(8/64),对照组患者主动配合率为39.06%(25/64),勉强配合率为26.56%(17/64),两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患者手术配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手术配合度,值得临床推广。

护理干预;手术室

所谓护理干预,指的是了解和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标准,促使患者可以获得恰当、优质的护理服务[1]。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能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来接受医院的诊治各护理[2]。本文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5例,女53例;年龄18~71岁,平均(46.37±5.92)岁;妇产手术36例,急诊手术27例,骨科手术20例,普通外科手术18例,其他手术27例。采用抽签方式,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对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术前对患者予以基础知识教育,包括注意事项、饮食指导等,术中与医师进行良好的配合,观察患者的生命指数,术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并做好与床头护士的交接工作;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

术前护理干预。①术前探视:手术护士要术前对患者进行探访,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包括年龄、病变部位、手术类型、过敏史等,为术中护理做好准备。②心理护理:术前护士要有耐心、有爱心地向患者介绍手术情况,根据不同的病例,向其介绍医院既往成功案例,让患者树立信心,同时逐渐缓解、消除其对手术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良好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术中护理干预。①环境护理:在手术室中,护理人员对光线、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使其处理最佳状态,同时禁止在手术室大声喧闹,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②维护患者的尊严: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要尽量维护患者的尊严,减少全裸的次数和时间,对重要部位进行及时遮挡等。③手术操作护理: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体位护理、输液输血的配合等护理工作,确保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静脉通道保持通畅,并及时应对输血反应等问题。

术后护理:完成手术操作后,采用温盐水将残留在皮肤上的消毒液和血迹擦拭干净,帮助患者穿好衣裤、盖好被单,送患者回病房后,告知患者家属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予以相应的术后指导。

1.3观察指标: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SAS评分由20个项目组成,患者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严重。②对比两组患者手术配合情况分为:a.主动配合,患者状态良好,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手术操作;b.基本配合,患者状态一般,基本配合医务人员的手术操作;c.勉强配合,患者状态不佳,被动配合医务人员的手术操作。

1.4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50.01±6.59)分,对照组为(50.92±6.71)分,两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3.61±3.91)分,对照组为(48.63±5.37)分,观察组显著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的手术配合情况比较: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主动配合37例,基本配合19例,勉强配合8例,对照组患者主动配合25例,基本配合22例,勉强配合17例。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配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维权意识越来越高,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现代医院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全方面掌握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综合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护理内容,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予以护理干预。通过术前护理干预,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缓解甚至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树立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手术配合度。通过术中护理,使手术室光线柔和,温度控制在22~25 ℃,湿度为50%~60%,同时严厉禁止相关人员在手术室大声喧哗,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站在患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维护患者的尊严,做好输血输液等配合工作。术后帮助患者穿好衣服,同时告知患者家属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让患者家属做好陪同工作,并且予以一定的术后指导。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的手术配合状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1]周杰仪,陈月媚,黄小敏,等.手术室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14-15.

[2]何春艳,屠晓微,李佳育.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518-519.

R473.6

B

1671-8194(2015)012-0240-02

猜你喜欢

手术室评分手术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轻松做完大手术——聊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手术之后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我给爸爸评分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