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西县民猪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15-01-25王亚波蔡建成王山成张家发
王亚波,蔡建成,王山成,张家发,赵 刚
(1.兰西县种猪场,黑龙江 绥化 151531;2.兰西县畜牧兽医局,黑龙江 绥化 151500;3.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 150030)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兰西县民猪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找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推动民猪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保种单位、主管部门、大专院校组成调研组,深入到养殖企业、屠宰加工企业、肉类专营店、农村乡镇进行走访,采取听、看、问以及座谈的形式,基本摸清了兰西县民猪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现状。
1 基本情况
1.1 保种场基本情况
兰西县种猪场始建于1970年,是农业部确定的国家级民猪保种场、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全场土地面积94万m2,其中场区占地8万m2,家属区占地2万m2,河东分场占地84万m2,办公区、生产区、家属区规划合理,水、电、路等配套设施齐全;现有正式职工110人,其中退休人员37人,病休人员10人,在岗人员30人,停薪留职人员33人;场内常年存栏种猪3000头,基础母猪700头,其中民猪及民猪新品系母猪420头,长白、大白、杜洛克瘦肉型种猪280头。
供种能力:年向社会提供种猪9050头,其中民猪4000头,民猪新品系1500头,长白1450头,大白1600头,杜洛克500头;年向社会提供商品仔猪5950头。
制度建设:种猪场历经45年的不断建设,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消防制度、防疫消毒制度、饲料收储制度、种猪销售制度等规章制度完善。
制约因素:1)体制不活。种猪场属国有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录用、工资套改完全按照人社部门制度执行,存在高水平技术人员招不进来、低能力一线工人辞退不了、奖励机制不灵活、创新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2)位置不利。种猪场坐落于开发区范围之内,东临兰西镇向阳村居民区,南有40余户家属区居民居住,西靠兰西镇小康新村居民楼,无论从防疫条件,还是从环保要求,都不利于民猪保种和种猪场长远发展。
3)资金瓶颈。民猪保种历年来都是负效益,国家每年投入的30万元保种费只是杯水车薪,种猪场全员职工虽已参加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但每年还要为在岗职工和停薪留职职工承担近60万元保险费,遇上市场低谷期维持生产都举步维艰。近年来,虽然注册了“黑珠”、“东北民”牌商标,取得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兰西民猪”地理标志认证、进行了民猪新品系选育推广,但受资金投入不足影响,民猪品牌的影响力、民猪种猪辐射面、民猪产品市场占有率还很低,急需引进有实力、有能力的专业公司或集团,共同开发民猪产业。
1.2 民猪种质资源保护情况
民猪种质资源保护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一是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1970年,兰西县建立了民猪保种场,在全国著名养猪专家许振英、赵刚、胡殿金等教授组成的专家组精心选育提纯下,成功选育出东北民猪猪种,并以其优良特性成为华北型地方猪种的主要代表。以民猪为亲本先后培育出了新金猪、哈尔滨白猪、东北花猪和我国第1个瘦肉型新品种——三江白猪。二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叶(2005年)。受企业转轨和瘦肉型猪种对市场的冲击,民猪保种出现负效益,给保种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保种工作也进入了最为艰难的时期,迫使保种场不得不采取压缩种猪核心群的办法来保种。三是从2005年至今。进入“十一五”以来,在国家和省里的支持下,采取以开发促保种,加大了民猪产业的开发利用力度,民猪保种工作质效得到全面提高。成立了黑龙江省兰西民猪研究所,对民猪的生产性能、杂交利用进行立项研究,并通过引进瘦肉型种猪进行杂交利用,扩大了种猪销售市场,企业经营活力增强,民猪保种群也得到了恢复和扩大。3个阶段,40多年的时间,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始终大力支持兰西民猪保种工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畜牧总站和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对兰西保种工作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2000年以来,国家农业部投入种质资源保护经费150万元,良种工程建设资金400万元;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将民猪列为《黑龙江省5000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重点推广品种,并连续多年给予资金支持。
1.3 民猪产业开发情况
兰西县政府高度重视民猪产业开发工作,把民猪产业与亚麻产业、旅游产业并列为全县三大主导产业,集中全部力量推进民猪产业开发。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省市领导和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引入市场化理念,走出了一条“壮基地、打品牌、强加工、拓市场”的发展之路。
一是打造了稳固的养殖基地。采取了“育在场上、繁在点上、养在户上”的民猪繁育运作模式,通过强化对上争取和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推进民猪繁育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县种猪场为依托,以乡级扩繁场为带动,以村级扩繁点为支撑的县、乡、村三级繁育体系。目前,民猪核心群达到350头,全县二级扩繁场(点)422个,母猪存栏量达7.6万头。在养殖基地建设上,先后建成了黑龙江春宇养殖有限公司、麻城猪业、盛世三合养殖有限公司等11个万头规模养殖场。截至2013年末,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142.5万头,商品量78.7万头。
二是注册了民猪品牌。依托民猪“原始自然、营养保健、肉鲜味美、绿色安全”的种质优势,2002年注册了“黑珠”牌民猪肉类商标,2007年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产地、产品的认证,2010年获得“兰西民猪”地理标志认证。近年来,不断加大民猪品牌宣传力度,通过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生活报》、《黑龙江畜牧兽医》、《黑龙江养殖技术顾问》等多家主流媒体及网络平台开展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提高了民猪品牌知名度,扩大了产品影响力。
三是引进了加工企业。成功引进了江苏雨润集团投资3.5亿元的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28亿元,利税1亿元,农民仅养猪一项收入就可达到30亿元。同时,引进了哈尔滨新禾牧业有限公司民猪专用饲料生产加工项目,建立了民猪专用饲料营销中心和覆盖全县15个乡镇的专用饲料营销网络,实现民猪上下游产品的同步开发,实行了全产业链经营。
四是开拓了销售市场。积极参加各有关展会,宣传民猪肉类产品,多次参加马来西亚农产品博览会、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东北三省畜牧业交易会和黑龙江省畜牧产业博览会,并采取连锁、餐饮经营模式,拓展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民猪肉类产品连锁、餐饮店发展到32家,肉类产品成功打入哈尔滨、大庆等大中城市,在各大超市设有营销专柜。2013年,生猪肉类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
2 保种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保种方式单一
兰西县种猪场是全国唯一一家二民猪保种场,以活体保种为主。虽经过多年努力,民猪核心种群不断扩大,但总体看,这种保种方式太过单一,存在很大风险,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严重疫情,后果不堪设想。
2.2 种群规模过小
黑龙江省5000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把民猪作为重点推广品种,予以大力发展。绥化市提出了以兰西为核心,辐射周边市县的民猪产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民猪产业,需要大量的原种猪群作保障,而兰西目前的民猪核心群很难满足资源保护、扩繁供种及产业开发需求。
2.3 科技力量不足
受专业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保种场科研能力严重不足,无法开展选种选育和专项课题的深层次研究,不利于民猪保种和产业化开发。
2.4 开发能力薄弱
民猪有诸多其他猪种无法比拟的优良特性,可利用空间巨大。但目前开发利用层次低,县内各企业只是简单的活体屠宰、分割销售,民猪的肉质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没有得到凸显,致使宝贝卖出泥土价,无法实现以开发促保种的目标。
3 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思路
3.1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增强民猪保种质效
一是活化保种方式。克服保种方式单一、群体规模小等不利因素,与东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探索保种新课题,准备建立民猪细胞库和基因库,研究冻精保种、胚胎保种等新技术,推进民猪保种场点建设,提高保种效果。
二是提高选育水平。在现有活体保种基础上,制定科学的选育计划,有步骤地扩大民猪保种核心群,全面开展性能测定工作,严格选种选配,并按照民猪特有习性科学饲养,合理选育,从而使民猪的优良性状得以巩固和提高。
三是选育民猪新品系。在东北农业大学,以兰西县种猪场已开展了民猪新品系选育工作的基础上,力争再利用2~3年时间,培育出全身被毛黑色、高繁殖力、高抗病力、肉质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猪新品系。
3.2 推进繁育基地建设,拓展民猪养殖规模
一是推进繁育体系建设。在继续加大县种猪场建设扶持力度的同时,辟建新的民猪保种场点,扩大民猪原种核心群规模,同时加大二级扩繁场建设力度,用好用活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政策,引导和扶持养殖户兴建、扩建二级扩繁场,增加能繁母猪养殖数量。
二是扩大养殖规模。鼓励养殖园区、专业大户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建、扩建规模养殖场。2年内新建年出栏5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50个以上。
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制定民猪养殖规范和标准,推广使用民猪绿色专用饲料。全县新建的大场大户全部按现代化猪场模式建设,开展规范化养殖,实现良种、良法、良料、良舍、良管相配套,提升标准化水平。
3.3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提升产品开发层次
一是延长产业链条。依托雨润集团完善产业链条,鼓励生产企业利用民猪的肉质优势,从低端的简单分割向高、精、深方向发展,实现骨、皮、毛、血、内脏全部加工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是开发高端产品。引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大集团,采取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模式,从种猪、商品猪生产,到专用饲料生产、屠宰加工,至市场销售,全程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保证产品绿色安全,提升产品层次,实现优质、优价。
3.4 拓宽市场营销渠道,提高产品产出效益
一是依托加工企业辟建市场。借助雨润集团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设立民猪产品专柜,开展嫁接销售,拓展民猪肉类产品,特别是优质肉的市场。
二是依托运营公司拓展市场。引进或成立民猪产品专营公司,以哈尔滨市为中心,兼顾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省内大中城市,利用2年左右时间,构建销售网络,做大全省生猪销售市场。
三是抓住有利契机外延市场。在稳固本省市场之后,全面进军北京乃至全国市场,实现民猪产业开发的提档升级。并充分利用黑龙江省被国家列入对俄出口的有利契机,瞄准远东市场,力争把民猪肉系列产品打入俄罗斯市场,逐步延伸至其他国家和地区。
四是依托品牌宣传开发市场。借助各种媒介平台开展宣传,提升民猪产品和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依托完善的产业链条,建立民猪文化馆,定期举办民猪文化节,弘扬民猪文化特色,推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