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价格创新高,保持理性是王道

2015-01-25刘国信

猪业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补栏猪价存栏

刘国信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山西 晋城 048100)

进入9月后,猪价虽有一定程度的震荡回调,但仍在高价区间运行;而随着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节日和冬季传统消费旺季的相继到来,是不是真能如大家所期望的那样再度拉动猪价强势上涨?在“猪周期”始终存在的情形下,未来如何保持生猪生产理性发展,避免大起大落?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产能深度调整,猪价淡季逆袭

近3年多来,由于猪价长期低迷,养猪连年亏损,致使不少中小散户退出,规模场也纷纷下调产能,导致生猪存栏量持续减少;今年3月下旬以来,出栏量锐减,猪源不足,全国生猪市场供求失衡状况开始凸显,猪价触底反弹,4月一直维持震荡上扬态势,而“五一”过后,猪价不但没有回落,反而加速上涨;进入6月后,全国活猪、仔猪、猪肉价格更是全线飘红,在传统的消费淡季里逆势上扬,“猪周期”拐点终于到来,迈入姗姗来迟的上升周期。

7、8月以来,生猪市场供求形势更加紧张,猪价涨势更为迅猛,老百姓戏言,股价在跳水,猪价却在坐火箭。全国猪市在7月上旬一改之前南高北稳格局,呈现北涨南稳的走势,其中,东北三省领涨全国猪价,北方其他地区的高价区域不断增多;从7月份第2周开始,华中、华南地区在北方猪价带动下,南猪北运现象增多,行情重拾涨势,从此全国猪价普遍进入“9”元时代,有的地区甚至在突破每千克20元的历史最高点后维持较长时间;进入9月以来,猪价虽有一定程度的震荡回调,但仍然在高价区间运行。

据农业部定点监测数据显示,8月份第3周(采集日为8月19日)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8.12元/kg,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5.6%;全国仔猪平均价格34.45元/kg,同比上涨42.8%;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8.13元/kg,同比上涨22.1%。

业内人士表示,此轮猪价累计涨幅较大,是生猪产能持续调减后的结果。据农业部监测,6月份全国生猪存栏38 460万头,比去年同期减少10%;能繁母猪存栏3 899万头,下跌14.8%,目前能繁母猪存栏已经连续23个月持续下滑,生猪存栏与能繁母猪存栏均处于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而生猪产能持续调减,则是养殖环节较长时期亏损后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由于猪价连续低迷,2014年年初以来我国生猪养殖普遍处于亏损状态,严重打击了养殖信心,导致部分养殖场户破产退出或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大幅调减产能。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全国猪粮比价连续71周低于6:1盈亏平衡点,生猪养殖持续亏损;今年3月第3周,猪粮比价降至最低点5.05:1,生猪养殖接近重度亏损。据农业部监测,2014年平均每出栏1头商品肥猪亏损110元,按全国全年出栏7.35亿头生猪计算,养猪业共计亏损额达到809亿元。

供求缺口仍在,后市高位震荡

进入9月,高校相继开学,接连而来的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节日,近来,行业内有很多人都在说,“开学季”和“节假日”的消费一定能拉动猪价大涨,面对大家的期望,猪市行情真会如此吗?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着猪价的未来走势,由于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偏低,又一时难以很快恢复,必然造成猪源缺乏补栏不足,从而影响到后期的育肥猪供应;加之,秋冬季节消费旺季的到来,生猪市场供应趋紧局面将更明显,猪价高位震荡已属必然。

首先,从供给方面来看,由于养殖周期所限,从母猪补栏到对应商品猪出栏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当前能繁母猪存栏偏低,必然造成仔猪缺乏补栏不足,育肥猪预期出栏量不会明显增加,从而可以推断短期内生猪供应偏紧局面难以改变。

猪存栏与猪价之间的“量、价”逻辑关系是“三四五”周期定律,即:从补栏母猪到影响生猪供应和猪价大体需要“3个月配种、4个月妊娠、5个月育肥”共12个月的周期。据农业部对4 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来看,7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估算约为3 876万头,大大低于“4 800万头”的警戒线,虽然从4、5月猪价上涨后,补栏的情况略有增加,但因猪源缺乏,补栏的数量并不大;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7月份的屠宰量比上月减少6.16%,截至8月末,出栏屠宰量并没有明显改变。以上两点说明,市场供给量并没有如我们预期的那样,历经5个月价格上涨之后明显增加,因此,目前尚不能对供给基本面造成本质的影响。

在储备肉供给方面,目前国家仍然没有对市场出手。猪肉收储制度是国家对肉类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支持生猪生产,保护消费者利益,稳定市场、平抑物价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因为目前价格水平虚高部分已经回落,猪价的动态平衡已经逐渐开启,目前储备肉没有对市场出手,因此,对生猪市场供给方面不会形成大的影响。至于节假日和开学季按照惯例投放部分储备肉,只能说会抑制部分消费市场需求,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供给。

从进口猪肉供给量看,由于国内外价差进一步收窄,优势渐失。从历史数据来看,近4年的猪肉及猪副产品进口量占比一直在2.4%~2.7%之间。今年4月份猪价上涨后,二季度猪肉及猪杂进口规模36.04万t,环比增长4.0%,同比增幅仅为0.3%,仍然保持较为平稳的趋势。目前,国内外猪肉价差仍较为平稳,且近期人民币汇率的贬值使得国内外价差进一步收窄,使得未来猪肉进口规模提升空间有限。

其二,从消费方面来看,需求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但消费动力不足,替代渠道的多元化,对猪价拉动作用有限。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开学季、节假日以及季节性消费需求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消费面猪肉价格的上涨,但并不一定能拉动猪价上涨,因为目前满足消费面需求的渠道有很多,除了有可以替换的鸡鸭鱼牛羊肉之外,还有冷冻肉,国家每年到了节假日都会投放一部分储备肉,会缓解消费面供给紧张的局面,因此,如果说消费需求已经强劲到了可以拉动猪价的时候,怕也未必如此。

另外,在出口猪肉方面,从海关数据来看,今年以来中国猪肉出口减少,如6月份猪肉出口量6 805t,同比下降0.27%。虽然有信息显示,中国恢复了对俄罗斯的猪肉出口,但由于检验检疫及出口要求较高,也只有规模企业有可能获得出口资格,针对大量的养殖户以及屠宰企业来说,几乎没有这样的机会。因此,猪肉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需求,但利好却只可能体现在相关产业链集团企业上,对生猪产业猪价的拉动效果,通过产业链传递后,能够呈现的市场效果会变得相当微弱。

总的来说,在这一场供给与需求的博弈中,供给面的缺口和需求面疲软从根本上决定了猪价的上涨态势,面对存栏量和屠宰量持续走低的情况,我们不用担心短期内猪价会有跌势,然而,如果说一个开学季和节假日就能把猪价拉高到7月份的行情,这种情况也基本不会出现,这一因素目前还没有力量触动供需面的“紧平衡”状态;到第4季度,或许猪价震荡调整的幅度会更大,但只要基本供给和需求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我们仍然可以保持对市场的信心。

通胀预期有限,无需过度干预

猪肉价格一直是我国物价的重要象征,其变化往往会影响CPI最终的走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7月中旬的猪肉价格较4月中旬上涨幅度超过15%,一度拉动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6%,猪肉价格在CPI中占据十分之一权重,因而常被称为通胀的“晴雨表”。现在猪肉价格上涨,人们开始担忧通胀会卷土重来。

专家指出,本轮猪价上涨,是前期市场价格长期低迷、养殖户严重亏损后的产能大幅度调整引起的,具有恢复性和补偿性特征,是市场机制合理作用的结果。综合多方面因素整体考虑,未来猪价不会出现类似于2011年的暴涨行情,由此导致的通胀预期非常有限,无需过度解读和干预。

在7月猪价快速上涨时,市场人士担心“猪周期”启动带动通胀水平超预期。其实,观察历史数据,2、3季度猪价月度上涨超过10%的并不在少数,所以短期猪价的上涨有非常多的季节性因素,从同比意义的角度来说对通胀的贡献度有限;况且,8月下旬以来,猪价涨势已经有所放缓,并进入调整状态。从跟踪的22省市高频数据来看,8月第2周开始生猪和仔猪价格环比开始由正转负,符合季节性规律,再考虑到国际油价仍在持续下行,预计第3季度通胀无忧。

而就今年来说,猪肉能否带动CPI同比明显上行主要取决于第4季度。不过,从供求形势分析,目前生猪产能调整已经见底,淘汰母猪量明显下降,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环比降幅已经连续4个月呈收缩态势;由于猪价进入上行通道已经持续了5个多月的时间,养殖利润明显好转,补栏的积极性在稳步提高,生产正在理性恢复,后期如不发生重大疫情,生猪供求大体处于紧平衡状态,不必过于担心保障供给问题。

而本轮猪价之所以不会出现类似于2011年的暴涨行情,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目前猪价上涨水平和涨幅不同,属于恢复性和补偿性上涨;二是今年猪价上涨的内在基础和外部环境与之相比发生明显变化。据农业部监测,2011年猪肉、活猪和仔猪价格分别涨至每公斤30.39元、19.75元和37.24元,均高于目前价格;猪肉和仔猪价格累计涨幅分别为32.3%和98.4%,也高于此轮涨幅;2011年猪价上涨期间,生猪养殖始终处于盈利状态,而此轮猪价上涨是前期猪价大跌、长时间亏损后的恢复性上涨,生猪养殖刚刚扭亏为盈。

同时,今年猪价上涨的内在基础和外部环境与2011年相比也有明显变化:一是今年以来生猪疫情平稳,按近年来生猪生产波动规律,生猪出栏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二是成本推动因素影响较小。2011年生猪价格进入上涨通道前,连续3年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累计涨幅60%,而2012年以来玉米价格平稳略降;三是供给保障能力增强。自2007年起,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迅速提高,2013年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0.8%(年出栏500头以上),比2007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这有利于提高良种繁育水平和规模养殖效益,从而提升抗风险能力,稳定生猪供给。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多数农产品已走出“短缺时代”,伴随而来的是农产品区域性、阶段性卖难,不少农产品增产不增收、优质不优价。所以,农产品不是越多越好,2014年猪肉市场惨淡的主要原因就是产能过剩。学会干预过剩,建立农产品紧平衡的市场调控理念是实现农业从过去“生产导向”跨越到新时期“消费导向”的重要举措。当前,猪价的上涨说明过剩的产能已经基本被淘汰,为实现猪肉市场的紧平衡提供了机遇,这种上涨对生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

专家指出,在“猪周期”始终存在的情形下,供需博弈带来的风险也如影相随。因此,要使生猪价格在合理的区间稳定运行,还需要着眼长远,一方面保持产业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并不断完善长效保障机制;另一方面,面对近年来农产品普遍过剩的现状,更要遵循市场规律,理性制定规划,合理安排生产,避免盲目跟风,这样才能尽量减缓周期性波动,防止大起大落,在市场的供需博弈中,以最低的“学费”获得较高的收益。

猜你喜欢

补栏猪价存栏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猪价见底了吗?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毛鸡补栏高峰将至 鸡苗开启涨价模式
农村生猪补栏注意事项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供大于求,猪价上涨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