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2015-01-25刘丽,全金玉,刘宏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脑卒中

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刘丽全金玉刘宏彭雪汤宁赵小明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吉林长春130031)

关键词〔〕脑卒中;Bobath;脑卒中后抑郁;HAMD

中图分类号〔〕R493〔

项目基金

通讯作者:赵小明(1981-),女,护师,硕士,主要从事临床护理研究。

第一作者:刘丽(1987-),女,硕士,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脑卒中发病率为250/10万,仅次于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为300/10万)。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约70%~80%残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30%~50%的患者〔2~4〕患有脑卒中后抑郁(PSD),无论是在早期或后期均可患此病。有研究表明患有抑郁的患者会影响康复疗效,并和死亡率、认知水平及肢体残疾均有很大联系〔5〕。Bobath作为传统治疗脑卒中的康复方法,其本身也在不断地吸收当前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研究成果,与其他治疗方法相互融合,现将Bobath技术应用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上,对其效果和实用价值进行进一步研究,对今后脑卒中康复治疗作进一步的铺垫。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①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病并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6〕并经颅脑CT和(或)MRI检查确诊。②入院后生命体征稳定者。③自愿参加,并且填写知情同意书,并能维持天天运动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或既有家族史的患者,或有认知障碍、不能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不能完成汉密顿量表调查的。②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例如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帕金森病及各种骨关节疾病等。③排除人为因素导致的抑郁,例如1年内有丧偶等重大时间发生。④自身截肢等不能进行康复训练等。

1.2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锦州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患者,随机选取神经内科一、三科室为实验组,神经内科二、四科室作为对照组,共选取8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对照组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7.33±8.46)岁;脑出血24例,脑梗死16例;左半球病变26例,右半球病变14例。实验组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25±8.65)岁;脑出血25例,脑梗死15例;左半球病变29例,右半球病变11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研究方法本实验属于实验性研究,通过纳入与排除标准筛查出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者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Bobath技术干预,6 w后观察两组脑卒中患者中PSD患病率及严重程度是否有差别。

1.4Bobath理论假设的重点〔7〕①参与、活动和潜在病损之间联系。②人类行为和运动控制构成。③运动后对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的影响。④运动在学习中神经和肌肉恢复的可塑性。⑤结局的评价。

1.5Bobath技术方法〔8〕具体如下,2次/d,每次30~60 min,同时要求家属参与治疗,以便回病房后继续训练,确保患者24 h在康复管理之下。弛缓阶段:①良肢位保持;②患肢各关节被动ROM;③翻身训练;④下肢控制训练;⑤仰卧到座位训练;⑥座位平衡训练;⑦患肢持重训练;⑧电动斜床站立。痉挛阶段:①起坐训练;②站立训练;③立位平衡训练;④跪位训练;⑤上下台阶训练;⑥上肢运动控制训练;⑦行走训练;⑧ADL训练。恢复阶段:①改善步态的训练;②作业疗法训练。

1.6评定指标

1.6.1抑郁诊断标准采用DSM-Ⅳ。在治疗半周之后进行观察,观察14 d之后进行由一名资质医生做诊断。

1.6.2抑郁程度评估标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进行评分,其中<7分为正常,7~17分为轻度抑郁,18~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

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1.8结果实验组PSD患病率为20.0%,对照组PSD患病率为42.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PSD严重程度相比较差异不显著〔(17.25±5.57)分 vs (21.53±5.90)分,P>0.05〕。

2讨论

PSD以情绪低落、兴趣下降和睡眠障碍为特征,并且可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原发疾病的康复和转归〔9,10〕,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躯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可使死亡率升高〔11~13〕,同时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14〕。人们常常忽视抑郁症给患者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上面带来的影响。只有少数患者被确诊,更少的人得到了治疗。为了提高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尽早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减轻家庭负担,必须加强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治疗。本研究表明,实施Bobath技术能有效的减少PSD的发生,但是对于PSD发病的严重程度并没有显著差异,可能与PSD患者的病例数少有关。Bobath当今定义为“针对中枢神经损伤所致的功能、运动和姿势控制障碍的个体进行评定和治疗的问题解决式方法”〔15~17〕。这个概念提供的是一种观察、分析和诠释工作效能的方法。它是一种个性化的推理过程,而不是一系列的标准化技术。Bobath技术为以后预防PSD患病,降低PSD的发病率,加快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进度,进一步促进Bobath技术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3参考文献

1朱镛连.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学出版社,2001:323-5.

2Stefano Paolucci.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J〕.Neuropsychiatr Dis Treat,2008;4(1):145-54.

3Mast BT,MacNeill SE,Lichtenberg PA.Post-stroke and clinically-defined vascular depression in geriatric rehabilitation patients〔J〕.Am J Geriatr Psychiatry,2004;12(1):84-92.

4Toso V,Gandolfo C,Palueei S,etal.Post-stroke depression:research methodology of a large multicentre observational study〔J〕.Neurol Soc,2004;25:138-44.

5Whyte EM,Mulsant BH.Post stroke depression:epidemiology,pathophysiology,and biological treatment〔J〕.Biol Psychiatr,2002;52(3):253-64.

6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80.

7Boudewijn J,Kollen SH,Bernadette L.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bobath concept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what is the evidence〔J〕.Stroke,2009;40:e89-e97.

8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厦出版社,1996:166-81.

9Tume-Stoke L,Hassan N.Depression after stroke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base to inform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care pathway〔J〕.Clin Rehabil,2002;16:231-47.

10Glodzik-Sobanska L,Slowik A,Borratynska A,etal.Depressive symptoms following ischemic stroke〔J〕.Neurol Neuroehir Pol,2003;37:17-25.

11Jangbaner J,Vom Crammon DY,Wilz G,etal.Long-term life changes and stress sequelae for spouses of stroke patients〔J〕.Nervenarzt,2003;74:1110-7.

12Williams LS,Ghose SS,Swindle RW.Depression and other mental health diagnoses increase mortality risk after ischemic stroke〔J〕.Am J Psychiatry,2004;161(6):1090-5.

13Gainotti G,Antonucci G,Marra C,etal.Rel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After stroke,antidepressant therapy,and functional recovery〔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1;71:258-61.

14House A,knapp P,Bamford J,etal.Mortality at 12 and 24 months afer strok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at 1 month〔J〕. Stroke,2001;32:696-701.

15Panturin E.The Bobath concept letters to the editor.response〔J〕.Clin Rehabil,2001;15:111-3.

16Brock K,Jennings K,Stevens J,etal.The Bobath concept has changed〔J〕.Australian J Physiother,2002;48:156-7.

17Raine S.Defining the Bobath concept using the delphi technique〔J〕.Physiother Res Int,2006;11:4-13.

〔2012-12-13修回〕

(编辑曹梦园)

猜你喜欢

脑卒中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三位一体”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和预后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