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5-01-25温丽民
温丽民
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研究
温丽民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急诊使用胺碘酮的临床效果和可靠性。方法142例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71例, 对照组患者使用心律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缓解率以及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的心功能缓解率为83.1%,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的心功能缓解率为94.4%, 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7.04%(5例), 观察组出现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8.45%(6例),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急诊使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心功能, 是一种起效迅速、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性高、药物副反应低的治疗方法,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快速性心律失常;急诊;胺碘酮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急诊科老年患者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类型[1]。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病迅速、病情进展较快、致死率较高, 因此急诊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关键[2]。本院急诊科2010年6月~2014年6月使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 效果非常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1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71例。对照组中男43例, 女28例,年龄57~78岁, 平均年龄(67.5±10.2)岁, 原发疾病:冠心病2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9例、风湿性心脏病13例、肺源性心脏病8例、心肌病5例;心律失常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24例、室性心动过速13例、快速性心房颤动19例、房性心动过速11例、紊乱性心律失常4例。观察组中男39例,女34例, 年龄55~81岁, 平均年龄(69.2±10.9)岁, 原发疾病:冠心病2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0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肺源性心脏病9例、心肌病6例;心律失常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23例、室性心动过速12例、快速性心房颤动20例、房性心动过速13例、紊乱性心律失常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性别、原发疾病和心律失常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心律平进行治疗, 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心律平注射液70 mg, 于15~20 min缓慢静脉推注, 再将心律平维持0.5 mg/min的速度缓慢静脉滴注,复律后使用心律平片150 mg/次,3次/d, 口服, 疗程1周;观察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 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胺碘酮注射液150 mg, 于15~20 min缓慢静脉推注, 如果无效则可以于15 min间隔后重复静脉推注150 mg胺碘酮,然后再以1.0 mg/min的速度维持缓慢静脉滴注,6 h后改为0.5 mg/min的速度维持缓慢静脉滴注, 用药总剂量应当低于2.0 g/d, 复律后使用胺碘酮片150 mg/次,3次/d, 口服, 疗程1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3]①好转:心室率降低至<100次/min,或者心室率降低超过原基础心室率的20%以上, 或者室上速心动过速以及房颤转换为窦性心律;②无效:心室率降低但仍然>100次/min, 或者心室率降低少于原基础心室率的2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的心功能好转59例、无效12例,心功能缓解率为83.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的心功能好转67例、无效4例, 心功能缓解率为94.4%,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药物副反应5例、其中血压下降3例、心动过缓2例, 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7.04%;观察组出现药物副反应6例、其中血压下降3例、心动过缓3例, 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8.45%,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冲动形成过程出现异常、冲动传导过程发生障碍以及心肌复极过程延缓是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的根本原因。老年患者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早搏等, 重者可导致室颤的发生, 是造成心源性猝死的关键因素之一[4]。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报道[5], 室性心律失常在8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发生率约为61.14%, 而其中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约为47.89%。
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快速性心律失常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胺碘酮是目前临床中具有代表性的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 其属于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是由亲水正离子链和非极性环组成的含碘苯丙呋喃衍生物[6]。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7], 胺碘酮一方面通过对Iks、Ikr、Iki、Ina以及Ica-L等通道的阻滞作用、以及对α受体和β受体的阻滞作用, 从而发挥延长动作电位第2相和第3相的作用, 达到降低心房、房室以及房室旁道的传导效果;另一方面, 胺碘酮通过对钠离子和钙离子通道早期的阻滞作用, 表现出更快更强的肾上腺素能抑制作用, 进而对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的有效抑制, 使动作电位的过程和有效不应期得到显著延长, 从而发挥预防和抑制心房和心室颤动的发生。
本组临床研究中, 应用胺碘酮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心功能缓解率94.4%高于对照组患者83.1%, 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方面, 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胺碘酮治疗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效果优于心律平, 并且在临床治疗中安全性可靠性较高, 并没有增加发生药物副反应的风险, 与刘志宁等[8]的研究结论相符合。
综上所述, 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急诊使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心功能, 是一种起效迅速、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性高、药物副反应低的治疗方法, 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1]梁克大.胺碘酮在快速心律失常中的急诊救治效果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2):246-247.
[2]陈龙斌.胺碘酮治疗麻醉中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114-115.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专题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29(6):323-336.
[4]张天花.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急诊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0):4613-4614.
[5]郭旭昌, 钟淑琼, 管键.急诊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73-74.
[6]屠宝坤, 陈志红, 韩碧园.短期静脉应用胺碘酮急诊治疗高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效果研究.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4):547-548.
[7]李春朝.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中国医药指南,2014(20):108-109.
[8]刘志宁, 尤莉, 赵庆霞.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213例.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4771-477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089
2014-10-21]
110034 沈阳二四二医院急诊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