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的诊治体会
2015-01-25段永霞
段永霞
(靖远县畜牧兽医局,甘肃靖远 730600)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体会
段永霞
(靖远县畜牧兽医局,甘肃靖远 730600)
仔猪水肿病俗称小猪摇摆症,病原体为溶血性大肠杆菌,患猪表现为肠毒血症。本病的传染源为带菌母猪和被感染仔猪,病原体通过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经消化道传染给健康仔猪。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发病较多,特别在气候骤变和阴雨季节更易发病。断奶仔猪,特别是40~60日龄、生长快、体质强壮、体重为15~40 kg的仔猪易发,发病率为10%~35%,死亡率高达80%~100%。此病引起猪体机能失调、局部水肿或全身瘫痪。
1 典型病例
病例1:靖远县东湾镇金某于2014年4月带1头体重约20 kg、2月龄左右的仔猪求诊。主诉:仔猪从猪贩手中购买已10 d有余,购买时仔猪的饮食、精神均正常,但第2 d早晨突然发现仔猪精神沉郁,全身抽搐,站立不稳,行走困难。
采用肌肉注射水肿抗毒素1头分、10%磺胺嘧啶钠10ml和0.1%的地塞米松磷酸钠5ml,2次/日,并配以中药方剂(苍术、白术、神曲、猪苓、车前子各6g,滑石12g,甘草16g),每天1剂,连用3剂,进行综合治疗。7d后,仔猪已基本痊愈。
病例2:靖远县乌兰镇刘某于2014年4月带1头体重约15 kg、50日龄左右的小公猪求诊。主诉:仔猪是猪贩从四川长途运输过来,仔猪于买来第3 d晚上开始发病,表现食欲废绝,饮水减少,喜卧,触之皮肤发出呻吟,排尿减少。畜主自行治疗,肌肉注射吗啉胍1支,阿尼利定1支,直到就诊当天中午症状仍不见好转,仔猪又开始排红色稀粪。买进第5 d求诊。
采用肌肉注射10%多西环素注射液10ml、乳酸诺氟沙星0.2g和10%的樟脑磺酸钠5ml进行治疗,随后用0.9%氯化钠100ml和0.1%的地塞米松磷酸钠5ml混合后进行腹腔注射,但是病猪还是没有好转,最终病猪心力衰竭而窒息死亡。
2 体会
2.1 病因分析
(1)仔猪出生后,母源抗体通过小肠吸收,母乳获得,母源性大肠杆菌抗体在仔猪体内维持时间是7~30 d,而养殖场为了谋取利益,在仔猪出栏后,忽视了对仔猪进行加强免疫,再加之养殖环境、气候突变和长途运输使仔猪抵抗力下降,从而为病菌的滋生创造了条件;(2)畜主对猪舍的卫生管理不规范,从来对猪舍不消毒,猪舍的积粪不及时清理,使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3)仔猪刚断奶,胃肠功能还不健全,畜主购买仔猪后,突然改变饲料,饲喂玉米面等农家饲料,引起仔猪胃肠机能紊乱,胃肠致病菌繁殖并产生毒素而导致仔猪发病。
2.2 临床症状
病猪行走无力,四肢麻痹,共济失调,四肢划动呈游泳状,倒地侧卧,一直卧地不起。反应敏感,叫声嘶哑,眼睑水肿。呼吸慢而深,呈腹式呼吸,心跳快而浅,肺部听诊有湿啰音。两耳发绀,瞳孔放大,吻突干燥,牙关紧闭。眼睑、结膜充血、水肿,颈部也发生水肿。
2.3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肺脏充血、水肿,肺脏的个别小叶有出血斑。胃壁明显增厚,胃壁黏膜显著水肿、糜烂,其上有出血点,特别是胃大弯部、贲门部和胃底严重水肿,在胃的黏膜层和肌肉层之间呈胶冻样水肿,厚度可达2~3 cm。小肠壁增厚、水肿,整个肠间膜有凉粉样病变,切开有液体流出,大肠黏膜有出血点。心脏、肾脏、脾脏正常。膀胱黏膜有出血斑点。
2.4 诊断依据
以水肿和神经症状为主,这主要是因为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被肠道吸收,在不同组织器官内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改变其通透性而致。本病可以依据临床症状及以往的经验诊治。
鉴别诊断:
(1)硒缺乏症(亚急性):①相似处:多发于2月龄体况良好的仔猪,眼睑浮肿、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等。②不同之处:因缺乏硒而发病,体温不高,在沉郁后即卧地不起继而昏睡。剖解可见皮肤、四肢、躯干肌肉色变淡,呈鱼肉样灰色肿胀,心肌横径增厚,为桑葚型,有灰白色条状坏死灶。
(2)维生素B1缺乏症:①相似处: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眼睑、颌下、胸膜下有水肿,同时伴有腹泻。②不同之处:因长期缺乏谷类饲料和青饲料,而多用鱼、虾、类及羊齿类植物而发病。体温不高、呕吐、腹泻、消化不良、运动麻痹瘫痪。腹内侧水肿明显,后期皮肤发绀,剖检可见仅神经有明显病变。
2.5 治疗
使用断奶患病仔猪自然康复血清治疗该病简便,易操作,一般基层兽医都能掌握,并且使用次数少,疗效短,成本低廉,血清无毒、无残留、无耐药性,能起到较好的治疗结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基层条件的限制,无法采集到自然康复血清,很少用到此治疗方法。可尝试应用。
2.6 预防
加强仔猪断奶前后的饲养管理,不突然更换饲料及饲养环境。减少长途运输,少喂高蛋白质饲料,要保证饲料的全价,并且要加强免疫接种;要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经常对猪舍打扫、消毒,保持猪舍环境卫生、干燥等,并且发现病例应及时就诊,才能做到及时救治,减少生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