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焦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5-01-25庞宏荣
庞宏荣
(甘肃省临潭县八角乡畜牧兽医站,甘肃临潭 747506)
羊焦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庞宏荣
(甘肃省临潭县八角乡畜牧兽医站,甘肃临潭 747506)
羊焦虫病又称为羊梨形虫病,是由巴贝斯科的莫氏巴贝丝虫和泰勒科的山羊泰勒焦虫寄生在羊的红细胞内引起血液原虫病的总称。临床以高热、贫血、黄疸为特征。易感种群集中在1~2岁,主要经蜱吸血传播,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甚为惨重。
1 流行病学
此病流行与蜱生活密切相关,一般于每年4~10月份温暖季节流行。在疫病流行区,1~2岁羊发病率高。耐过羊多为带虫者,之后不再发病。一旦由其他疾病继发,可导致机体抗病力降低,引起复发,比初次感染更为严重。幼仔由于护理不当,遭受大量蜱侵袭时,仍可患病,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2 临床症状
感染初期,食欲废绝、精神萎靡、时有鼾声、结膜潮红、迅速消瘦、呆立不稳,步行强硬、喜食干草、肌肉颤抖、卧地不起。体温升高至4l℃,呈稽留热型,呼吸加快达60~80次/min,脉搏增加达120~180次/min,心音扩散。体表淋巴结肿大,由以肩前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大小似蚕豆,逐渐发展到核桃大,较硬。后期因红细胞大量被焦虫吞食,皮肤发黄,结膜苍白,贫血。俯卧,初便秘(粪便呈枣核状并附有黏液)后拉稀,粪中有血样黏液,少数病羊有血尿。最后衰竭而死。病程一般7~15 d。在病羊头部、颈部和身体发现有蜱的寄生。患羊血液稀薄、不易凝固。
3 病理变化
莫氏巴贝斯虫感染时,可见皮下组织充血,心脏内外膜可见出血点,脾脏肿大,伴有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胆汁,尿液呈红色。
山羊泰勒焦虫感染时,可见消瘦、贫血,皮肤发黄,淋巴肿大,胃溃疡,肝脾呈水煮状。肾部暗灰色,有出血点。肺部灰黄色,有出血点。肠黏膜少量出血。
4 实验室检查
可采取羊静脉血液制成血片,用甲醛固定、姬氏染色后镜检,在油镜下观察,发现红细胞中的虫体即可确诊;当怀疑焦虫病时,还可进行淋巴结穿刺,然后涂片、染色、镜检,发现病原体即可确诊。
近些年来,常用免疫学诊断方法,如,补体结合反应、间接凝血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诊断作用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5 治疗
本病应早发现,早治疗。除了使用特效药杀虫外,同时,还要加强护理、对症治疗,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利于康复。
5.1 特效药物简介
(1)血虫净:可有效治疗血液中原虫。剂量:7 mg/kg体重,蒸馏水调配7%水溶液,肌肉分点注射。用药后,可出现轻度嗜睡,但很快康复,不会影响羊的生长发育。1次/d,3 d为一个疗程;(2)黄色素:剂量:3~4 mg/kg体重,用蒸馏水配制0.5%~1%水溶液,静脉注射。静脉注射速度要慢,避免渗到血管诱发组织发炎坏死。注射后会出现光敏现象,不能接受强光照射,避免灼伤皮肤。必要时,可在间隔24 h后加强注射1次;(3)血虫敌注射液:0.08~0.16 mg/kg体重,静脉注射,每间隔24 h给药1次,3 d一个疗程。
5.2 对症治疗
心力衰竭,用安钠咖混合葡萄糖注射液;贫血,用维生素结合输血。也可用健康羊血,50~200 ml/次,同时,补充维生素B12、维生素B1、维生素C;预防继发疾病,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6 预防措施
6.1 灭蜱
做好灭蜱准备,预控焦虫病的发生。尤其是在此病流行季节,不要安排到蜱虫滋生的地方频繁放牧。每次放牧归来,不定期检查羊体表有无蜱,及时将其清灭。同时,根据此病流行情况,蜱虫频繁出没季节,定期不定期地使用双甲脒(药用浓度为0.025%~0.05%)、敌敌畏(药用浓度为0.33%)、敌百虫水溶液(药用浓度为0.2%~0.5%)等,进行羊体表面上喷洒,或者是直接安排药浴,达到灭蜱的目的。
此外,有些蜱喜厩舍环境,可寄生于地板及地砖缝隙之间。使用上述药物于繁殖季节进行喷洒,可达到灭蜱的目的。最好能够使用水泥,将墙缝进行填补,达到灭虫的目的。
6.2 给药预防
药物预防效果明显,在本病流行季节到来之前,及时用贝尼尔液进行预防注射。具体用量为3mg/kg体重,混水调配为7%浓度的注射液,每20 d肌肉注射1次,可有效预控山羊泰勒虫的发生。
6.3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羊群管理,坚持自繁自养。严禁到疫区购进种羊,最好能够安排在冬季引进种羊,加强检疫,避免蜱虫侵入羊群。引进羊只,隔离饲养一段时间后,不定期检疫,无梨形虫寄生时,方可混入大群饲养。
[1] 胡宏伟.一起羔山羊梨形虫病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364.
[2] 周绪正,张继瑜,李剑勇,等.青蒿琥酯纳米乳对羔山羊泰勒焦虫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2010,(1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