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发病率增高的原因分析

2015-01-25张洪玲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3期
关键词:猪只霉菌病原

张洪玲

(黑龙江省建设农场畜牧兽医科,黑龙江北安 164035)

猪发病率增高的原因分析

张洪玲

(黑龙江省建设农场畜牧兽医科,黑龙江北安 164035)

猪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表现为多因子、多病原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病程长和症状的多样化、复杂化,给临床诊断和防治带来很多困难,给养猪业主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归纳起来,猪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免疫抑制病的影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等感染,导致猪群免疫力低下,接种疫苗后免疫应答反应差,猪群整体抗病力下降。同时,易造成猪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也使条件性疾病多发。另外,上述疾病也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疾病。

2 非典型猪瘟的存在

猪群内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和向外排毒,使非典型猪瘟常发不断。母猪的猪瘟带毒综合征,造成仔猪出现免疫耐受和发生仔猪猪瘟。对猪瘟疫苗的免疫不能产生很好的应答,经常在哺乳后期和保育早期发病死亡。非典型猪瘟的存在还会造成猪的免疫力下降,常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

3 应激过大

应激是全球性的猪病,是规模养猪的万病之源。饲养高度集中,饲养密度过大,母猪的定位饲养缺少运动和光照,猪只调运频繁,环境条件恶劣,场地污染严重。惊吓、捕捉、运输、过冷、过热、拥挤、混群、缺氧、感染、营养缺乏、缺水、断料,注射疫苗,去势,改变饲喂方法,更换饲料、更换环境、更换饲养员、高产过劳、疼痛、中毒等。

4 饲养密度过大

饲养密度过大,造成疾病多发和传播的便捷。每个栏舍饲养数量过多,隔栏不是封闭的墙体造成猪只的嘴巴接触(嘴巴接触是猪只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很多接触性传播的疾病常常通过这种方式传播),可由一个病猪栏向其他猪栏扩散病原微生物。如果是实体隔墙,通过猪只嘴巴接触的方式传播将被控制在一个小栏内。

5 饲料营养不全面、不平衡

饲料配方设计不合理,采购时品质控制不严格,生产时没有精耕细作,出厂时没有严格检验,导致饲料品质过差。另外,有些饲料原料掺假技术高明,增加鉴别难度。受细菌、霉菌污染的劣质鱼粉、肉粉、骨粉、血粉和羽毛粉的大量应用。饲料内脂肪的氧化和酸败。甚者在饲料里加入非蛋白氮,如三聚氰胺、尿素等。饲料中的能量、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不足和配比不合理。为追求猪只的生长速度,在饲料里加入过量的铜、铁、锌制剂等。抗氧化剂、防霉剂、风味剂的过量添加。有毒重金属如铅、镉、汞等超标。石粉、磷酸氢钙中氟含量严重超标,氟的含量超过2000mg/kg。为迎合市场对低价位饲料的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时定位太低。

6 疫苗滥用

同时接种多种疫苗,造成机体应激过大和免疫应答不好,甚者会诱发疾病的发生。疫苗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出现问题,疫苗超过有效保存期。弱毒疫苗受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免疫程序不科学,接种方式不合理。需要肌肉注射的疫苗由于注射针头选择不当,注射方向有问题,注射深度不够,疫苗没有被注入肌肉里面。

7 仔猪断奶时间不合理

断奶过早导致仔猪抗病力变弱。目前,由于我国猪场的环境条件太差,饲料营养水平过低,缺乏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动物蛋白饲料,加之不能采取多点饲养方式,所以在多数情况下不宜盲目推广早期断奶。一般在28~30日龄左右断奶即可。这样做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成活率,减少猪只在保育期的发病和死亡。早期断奶(21d断奶)不符合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养猪场的实际情况。断奶前没有充足补料,胃肠发育不完善,易造成腹泻病高发,影响猪的正常发育。在断奶时仔猪累积吃料达到1000g以上时,猪的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就会大大降低,至少也要吃到750g以上。仔猪教槽料配方单一,动物蛋白质含量太低,能量不足。价格低廉的劣质教槽料,饲料中缺乏血浆蛋白粉和乳清粉,导致仔猪的营养不良和发生肠道疾病。

8 消毒过程存在问题

没有严格执行消毒程序,消毒药选择不当,消毒剂量不足,消毒时没有完全喷洒到位。在疫情发生时不知道采用何种消毒药进行针对性消毒。目前业内人士比较认可的消毒药有农福、百菌消、卫可等。

选择驱虫药时没能兼顾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选择的药物驱虫谱窄,不能有效地同时驱除体内和体外寄生虫。没能按四加一模式驱虫,驱虫时间不合理,进行体外驱虫时没有同时进行环境杀虫。

9 饲料受霉菌毒素污染

霉菌毒素被摄入体内会引起猪生长发育不良,生长速度下降。重者出现呕吐、腹泻、便血,甚者出现脱肛、阴道脱和子宫脱。霉菌毒素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可以使小猪出现假发情,使后备母猪出现阴道炎,使妊娠猪出现早期流产。霉菌毒素还会造成营养的相对缺乏,它能使肝脏内维生素原迅速消失。霉菌毒素还会降低猪的免疫力,使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应答反应变弱,加大了猪对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机会,尤其是使猪易感染呼吸道病。

10 防病意识太差

现代猪病症状纷繁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旦发病很难诊断、很难用药、很难治疗,所以必须有全局的防疫观念和综合的预防保健方案。要想使猪不发病或者少发病,必须注重生物安全措施,实行高营养、低密度、小群体、适时断奶、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搞好环境控制,同时减少菌苗的接种,避免应激,定期进行预防投药的疾病综合控制方案。

11 环境污染严重

个别猪场在场址选择,房舍布局,舍内设计等方面都不科学,所谓的集约化饲养实质上只是养殖数量上的简单叠加,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管理体制和模式。是群体的扩大和数量上的简单叠加,造成单位面积上承载猪只的数量过多,圈舍内卫生状况不良,病原微生物到处滋生,氨气、硫化氢、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圈舍阴暗潮湿,夏季湿度过高而闷热、冬季阴冷而潮湿。

猜你喜欢

猪只霉菌病原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