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2015-01-25曾贵全康喆恒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3期
关键词:保护率活疫苗猪只

曾贵全 康喆恒

(四川省邛崃市农村发展局,四川邛崃 611530)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曾贵全 康喆恒

(四川省邛崃市农村发展局,四川邛崃 611530)

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本文所提及的免疫均为特异性免疫,即使用特异性抗原刺激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当动物机体再次接触该病原时,产生特异性免疫,避免该病的发生。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注射即是特异性免疫的一种重要方式,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生产实践中,经常有免疫失败情况出现,我们试分析出几种免疫失败的原因,供读者参考。

1 疫苗原因

1.1 疫苗质量

1.1.1 疫苗效价过低

在我们听专家、教授的报告时,据他们实验某些疫苗存在含毒量低,没有达到所标注的含毒量,如果按照其所标注剂量进行注射,就得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1.1.2 注射假疫苗

个别防疫人员在免疫过程中,一种疫苗用完了,怕路途遥远,不愿返回拿疫苗,就用另一种疫苗来代替,或者只注射稀释液,或者用其他药品来蒙骗养殖户,造成免疫空白而引起发病。

1.1.3 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

如,猪瘟活疫苗及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稀释后,15℃以下必须在6 h内用完,15℃~27℃必须在3 h内用完,灭活疫苗开瓶后必须在当天用完。

1.1.4 疫苗稀释液的选择不正确

如,猪瘟活疫苗要用生理盐水稀释,而猪丹毒、猪肺疫疫苗要用铝胶水稀释,效果才好,如果稀释液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免疫效果,甚至起不到免疫作用。

1.2 疫苗剂量不足

无法形成免疫应答或免疫应答水平低下,不足以产生足够的相应抗体,对病原入侵不起保护作用。

1.3 疫苗剂量过大,造成免疫耐受

我们有些养殖户认为疫苗剂量越大越好,在使用疫苗时,超过10~20倍地注射在猪体内,结果猪只仍然发病。

1.4 疫苗的保管、储存、运输方面的问题

每种疫苗都有其特定的保管、储存、运输条件,如果没有按照其要求的条件来保管、储存、运输,那么,免疫就得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如猪瘟活疫苗在-15℃保存,有效期不超过1年;0~8℃保存,有效期不超过6个月;从-15℃转入0~8℃保存,有效期减半。疫苗的运输应在8℃以下进行,如在8℃以上、25℃以下运输,该批疫苗要在10 d内用完。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许多养殖户和防疫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来保管、储存、运输和使用疫苗,结果造成免疫得不到应有效果。

(1)疫苗虽然按照规定温度来保存,但是疫苗保存时间过长,超过了规定的有效期仍在使用,造成免疫失败。

(2)疫苗保管不当,未按规定的温度来储存,而仍按瓶签说明的有效期来使用,造成免疫失败。

(3)疫苗包装破损、瓶塞不严或脱落后仍在使用,造成免疫失败。

(4)疫苗的物理性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仍在使用而造成免疫失败。

(5)灭活疫苗结冻后再解冻使用,造成免疫失败。如将口蹄疫灭活疫苗、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结冻后再拿出来解冻,然后免疫猪只,将起不到免疫效果。

1.5 疫病流行株与免疫疫苗的株型不一致

如,口蹄疫病毒有7个主型,各型之间抗原性不同,没有交叉免疫性,不能产生相互免疫保护。各主型又有多个亚型,同一主型的亚型之间仅有部分的免疫性。因此,当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不同时,不表现出免疫性。

1.6 疫苗保护率问题

每一种疫苗一次免疫的保护率都得不到百分之百,有的疫苗一免的保护率要高些,有的疫苗一免的保护率要低一些。据试验,猪瘟疫苗一免的保护率可达90%以上,而口蹄疫疫苗一免的保护率70%。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免疫,不仅要二免,还要三免,才能得到较好的免疫效果。

2 动物机体

2.1 动物本身体质原因

2.1.1 母源抗体干扰

母源抗体滴度较高时接种猪瘟活疫苗,母源抗体会中和猪瘟兔化弱毒抗原,大大降低免疫效果。

2.1.2 品种及个体差异

不同品种和个体之间对同一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存在个体差异,导致免疫抗体的不均匀性或者就没有产生抗体,当遇到外来病原时,抗体滴度低的和免疫产生抗体的动物就容易发病。

2.1.3 先天性免疫耐受

由于动物机体本身的原因,造成对某一种疫苗产生先天耐受,对这种疫苗始终不起反应,不产生相应抗体。

2.1.4 动物对某种疫苗过敏

动物对某种疫苗过敏时,就不要用该疫苗免疫。多年实践表明,已发现多只母猪所产多胎次仔猪对同一种疫苗全窝都过敏,无法对其进行免疫,形成免疫空白。

2.2 动物处于疾病感染或发病期

动物发病期间其抵抗力降低,此时注射疫苗,将影响免疫效果,特别是免疫抑制性疾病,如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等疾病发生期间注射疫苗,往往得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2.3 猪只长期处于猪瘟的亚临床感染状态

猪只的免疫机能降低,对疫苗不产生免疫应答或免疫应答减弱,抗体水平不足以抵抗外来病原的侵袭。

2.4 猪只营养缺乏

特别是缺乏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造成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影响免疫抗体的产生。如缺乏维生素A、E、维生素B族和铁、锌、硒等。

3 免疫程序

3.1 免疫程序制定不科学

比如,母猪猪瘟活疫苗必须在配种前接种,如果在怀孕早期或后期注射猪瘟活疫苗,母猪体内增殖的兔化弱毒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使仔猪出生后对猪瘟活疫苗产生先天免疫耐受,即母源抗体干扰。仔猪出生后再接种猪瘟活疫苗,仔猪免疫系统就不起免疫反应。

3.2 多种疫苗同时接种产生疫苗间的免疫干扰

一般来说,接种每种疫苗都应有一定的间隔时间,而我们的防疫人员怕麻烦,图方便,往往几种疫苗同时接种,疫苗与疫苗之间形成干扰,从而得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4 疫苗使用操作

(1)注射部位的选择不准确

绝大部分疫苗都可以肌肉注射,而有些疫苗有特殊要求,比如猪肺炎支原体活疫苗要胸腔注射效果才好,肌肉注射效果就要差一些;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疫苗采用交巢穴注射比肌肉注射效果好。口服或滴鼻的疫苗用来肌肉注射,效果有何差别,未进行研究。

(2)“打飞针”或注射部位较浅造成药液外漏,实际注入动物体内的抗原量减少,得不到应有免疫效果。

(3)疫苗注入脂肪层,机体吸收缓慢或吸收不完全,也影响免疫效果。

5 其他原因

5.1 药物的影响

注射疫苗前后1周使用了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猪肺炎支原体活疫苗要求在注射前后1周不能使用抗生素,如果使用了抗生素,将大大影响免疫效果。使用地塞米松、可的松类药物也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5.2 应激因素的影响

猪只经过运输、饲料改变、环境改变、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惊吓、剧烈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免疫效果,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后即注射疫苗,免疫效果尤其不好。

猜你喜欢

保护率活疫苗猪只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提高林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措施
牛脾转移因子联合核酸疫苗对虹鳟鱼IHN病的保护率影响研究
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效果及影响因素探析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鸭黄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力研究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