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理县退牧还草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5-01-25周全华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3期
关键词:会理县围栏山地

周全华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畜牧局,四川凉山 615100)

会理县退牧还草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周全华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畜牧局,四川凉山 615100)

近几年来,畜牧业的迅猛发展,放养数量的急剧增加给草原生态平衡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给草原生态系统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和威胁,这种状况不及时改善,势必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退牧还草可以说也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提出来的。

1 草原生态资源和生态建设现状

会理县草地资源丰富,天然草原面积21.25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17.27万hm2。草原分类面积:亚高山草甸草地7 613.33 hm2,高寒灌丛草甸草地1.17万hm2,山地疏林草地7.87万hm2,山地灌木草地2.59万hm2,山地草丛草地1.31万hm2,山地草甸草地9 280 hm2,干旱河谷灌丛草地2.28万hm2,山地稀树草丛草地3.12万hm2,农隙草地5 373.33 hm2,共九大类草地,另有田边地角草地6 866.67 hm2。全县大部分草地分布在县境的南北两端,分布规律是:海拔3 000~3 400 m之间为高寒灌丛草甸草地,海拔2 600~3 000 m为山地疏林草地,海拔2 200~2 600 m为山地灌木草地,海拔1 600~2 200 m为干热河谷灌木草地,海拔1 600 m以下为山地稀树草丛草地。

会理县对天然草地的利用方式主要是放牧。一方面,由于草地坡度大,土层薄,水源缺,产草量低,多为“雨养牧业”,冬春11月至4月为干旱季节。草地夏繁冬枯,导致牲畜“夏饱、秋肥、冬瘦、春乏”的恶性循环,加之草食畜饲养量的逐年增加,天然草场超载畜日益突出,草地退化、水土流失日益加剧,草原生态已出现逆向演替。据调查草地盖度30%以下重度退化面积2.07万hm2,占可利用草原面积13.1%,盖度30%~60%中度退化6.8万hm2,占可利用草原面积39.4%,盖度60%以上轻度退化5.07万hm2,占可利用草原面积28.3%,退化草原面积占全部可利用面积的80.6%,草地退化总面积为13.93万hm2。另一方面,分布在中低山的上属退化草地,撂荒地、村边、路旁,紫茎泽兰等有毒有害植物逐年侵入,已给会理县畜牧业发展造成诸多方面不利影响,尽快开展退牧还草工作刻不容缓。

2 发展建议

2.1 统筹规划,重点推进

根据会理县草原类型、地域特点、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着眼草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和整体改善,全面、科学、统筹规划,确定各个区域、各种类型草原建设的重点,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当前对全县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区域,优先安排实施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建设,尽快有效遏制本区域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

2.2 因地制宜,集中连片

根据《四川省川西北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规划》,结合会理县草原资源和生态建设现状,因害设防,宜禁则禁、宜休则休,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布局和设计。在确定项目实施点上,尽量与草原承包范围结合,与自然地势环境相结合,与已实施的区域和地点相连接,以户为基本单元,集中连片建设,并尊重牧民放牧习惯,结合饮水点分布和当地实际情况等客观因素,合理确定季节性休牧地块面积。杜绝搞形式上的大围栏,原则上季节性休牧围栏每块不超过200 hm2。

2.3 建管并重,注重实效

会理县是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项目续建县,在确定项目新(续)建点上,综合考虑续建乡(镇)、村及新建乡(镇)、村群众的积极性、交通状况和基础条件的同时,对已实施围栏建设和管理做得好的续建乡(镇)、村,群众草地保护意识强、积极性高的新建片区,优先安排实施2011年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做到建设与管理并举,责权利相统一,充分调动牧民积极性,以保护促建设,以建设促保护,做到保建并举,突出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效。

2.4 科技为先,强化作业、管理规范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围栏、补播等草原建设、保护、利用和草原畜牧业增产新技术、新产品,提高项目建设科技含量。依据相关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坚持“五统一”,即坚持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组织实施和统一检查验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规范化。

2.5 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社会、经济效益

突出生态效益优先,并充分考虑牧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的改善和农牧民收入的提高,实现草原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当前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和谐统一。

2.6 合理布局草原围栏

对禁牧封育的草原,不再实施围栏建设。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以立足在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安排划区轮牧和季节性休牧围栏建设,并与推行草畜平衡挂钩。按照围栏建设任务的30%安排重度退化草原补播改良任务。逐步扩大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范围。“十二五”时期,安排退牧还草围栏建设任务0.33亿hm2,配套实施退化草原补播改良任务0.1亿hm2。

与此同时,配套建设舍饲棚圈和人工饲草地。在具有发展舍饲圈养潜力的工程区,对缺乏棚圈的退牧户,按照每户80m2的标准,配套实施舍饲棚圈建设,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牧业转变。在具备稳定地表水水源的工程区,尽快配套实施人工饲草地的建设,解决退牧后农牧户饲养牲畜饲料短缺的问题。

[1] 杨富裕,张蕴薇,苗彦军,等.对西藏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政策建议[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251-253.

[2] 毛翠香,金艳.青海省实施塔拉滩、木格滩退牧还草工程[J].草业科学,2008,(3):124.

猜你喜欢

会理县围栏山地
恐龙公园
山地草甸
TBS围栏灭鼠技术
窥视
会理县茨坪宝鼎组花岗岩砾石和花岗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对比研究
动物园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山地之旅
华山松造林技术及抚育管理初探
山地之美——雨补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