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规模养猪经济效益的措施
2015-01-25太富坤
太富坤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马街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陆良 655605)
提高规模养猪经济效益的措施
太富坤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马街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陆良 655605)
随着现代标准化养猪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但猪场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差,为此,作者分析了提高规模养猪经济效益的措施,与读者分享。
1 提高母猪单产
1.1 加强母猪健康状况管理
后备母猪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母猪群,在做疫苗之前,饲料中加入提高免疫力的多种维生素类的功能性产品,连用3 d后再注射疫苗,此方案可解除免疫抑制,增强免疫应答能力,同时具有抗应激作用,减轻疫苗应激反应,确保疫苗免疫效果。
1.2 调整母猪群比例,选留高产母猪
做好母猪的生产档案,根据母猪的产仔情况,及时淘汰产仔数低的母猪,产仔连续两窝低于8头的母猪可直接淘汰;对断奶后连续3个情期(63 d)不发情的母猪直接淘汰;连续两次流产或两次空怀或返情超过3次的母猪直接淘汰;超过3个情期或体重超过140 kg不发情的后备母猪直接淘汰;选留3~6胎的中青年母猪占猪场母猪的50%~60%,7胎以上的母猪比例控制在20%~25%以下,头胎和二胎母猪占20%~25%。
1.3 母猪早期断奶,提高母猪年产胎次。
目前大多数小型猪场仔猪断奶在26~30日龄,一些大型猪场断奶在21日龄,也有更早断奶的。早期断奶,一方面可减少母仔之间疾病的传染,减少断奶仔猪感染病的概率,另一方面可提高母猪年产胎次,增加母猪年育成仔猪头数。但一定要根据各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圈舍条件、环境气候、技术水平等)来决定断奶天数,不可盲目跟随。
1.4 母猪断奶后及时配种,提高母猪的受胎率
及时配种是一个猪场最重要的技术工作之一。养好母猪,掌握母猪发情规律和配种技术,适时给母猪配种,把断奶5~7 d的母猪配种率达到95%以上,对提高母猪年产胎次和产仔数尤为重要,这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
1.5 掌握哺乳仔猪的标准化饲养管理,提高仔猪育成头数和断奶体重
2 降低饲料费用
2.1 科学配制日粮,提高饲料利用率
猪需要的主要营养素包括能量、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常量矿物元素和微量矿物元素及维生素等。不同的猪只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一样,同一个猪只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要根据猪只的生理需求,科学地配制日粮。例如:商品猪,30 kg以前主要长骨骼,30~60 kg主要长肌肉,60 kg以上主要长脂肪。不同的发育阶段对营养需求不一样,用一种饲料饲喂到底会导致一部分营养浪费、一部分营养不足,对饲料利用率大大降低。
2.2 按饲养标准饲喂,降低饲料费用
有的猪场有了好的饲料但没按饲养标准进行饲喂,也会造成饲料大量浪费,增加饲料费用。怀孕母猪要根据猪的膘情给予适量的料量,过肥的猪要少喂,体况差的猪只要多喂。还有猪场库房中老鼠对饲料的浪费、包装袋内倒不尽的饲料、饲喂时饲槽地面的浪费等,都要引起大家高度重视。一方面减少饲料各个环节的浪费,另一方面按饲喂标准饲喂,最大程度降低饲料费用。
2.3 防寒、防暑、防病,减少维持饲料消耗量
给猪只一个适宜它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湿度,创造一个最能发挥它生产性能的环境,减少自身维持饲料消耗量。初生乳猪1~3日龄,30℃~35℃;4~14日龄,28℃~30℃;15~30日龄,25℃~28℃;31~60日龄,20℃~23℃;60日龄以上16℃~18℃;湿度60%~75%。温度太低,猪只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来维持自身对温度需求,温度过高,猪只采食量减少,导致出栏时间推迟,猪只会消耗更多饲料来维持自身基础代谢。加强疾病的保健预防,提高猪只抵抗力,减少疾病饲料的消耗,提前猪只出栏时间,减少维持饲料消耗量。例如:以猪肺部混合感染为主的呼吸系统综合征。
3 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3.1 技术管理
3.1.1 不同养猪方式的饲养操作规范
猪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各类猪群的操作程序,按操作程序进行按部就班的标准化生产。例如:公猪的标准化饲养管理、后备母猪的标准化饲养管理、怀孕母猪的标准化饲养管理、空怀母猪的标准化饲养管理、哺乳仔猪的标准化饲养管理、断奶仔猪的标准化饲养管理、育肥猪的标准化饲养管理。
3.1.2 报表管理
猪场要做记录,要建立各类报表,具体有:饲料使用日报表、猪群存栏日报表、猪只淘汰报表、猪群转移报表、猪群接种疫苗报表、配种登记表、产仔报表等,按照时间分有: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年度报表。通过报表对比分析,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对提高猪场经济效益很重要。
3.1.3 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
猪场要进行智力投资,对有一定经验的、人品端正的技术人员要进行高端培训,对饲养工要进行实际操作规程和养猪基本知识的培训。只有培训出一个稳定的优秀团队,才是猪场立于不败的根本,猪场才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3.2 经济管理
3.2.1 建立健全猪场的管理制度
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建立健全猪场的各项规章制度:门卫岗位责任制度、从业人员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料房管理制度、猪场生产数据管理制度、消毒制度、防疫制度、猪场生产数据管理制度、猪场生产例会与技术培训制度、仓库管理岗位责任制度、物品领(使)用管理办法、猪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售猪制度及赶猪道卫生轮值制度、消毒更衣室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达到可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保障猪场的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
3.2.2 建立定额的计酬方法
猪场要建立考核制度,采取“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工薪分配制度,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目前大多数猪场都采取目标管理,定技术项目,定技术指标,定技术规范,定奖罚,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规模化猪场的分析及实施方案,从提高母猪单产,降低饲料费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能在一定程度提高整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