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沟镇猪场粪污处理现状及对策措施
2015-01-25白啟润毕先才
白啟润毕先才
(1.云南省威信县庙沟镇畜牧兽医站,云南威信 657913;2.云南省威信县畜牧技术推广站,云南威信 657900)
庙沟镇猪场粪污处理现状及对策措施
白啟润1毕先才2
(1.云南省威信县庙沟镇畜牧兽医站,云南威信 657913;2.云南省威信县畜牧技术推广站,云南威信 657900)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农村小型养猪场逐渐增多,而这些相对集中的猪场产生的粪污由于处理方式和排放不同,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难题。为此,笔者对庙沟镇27户养猪场粪污排放处理方式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山区养猪业粪污处理建议,为解决山区小型养猪场粪污排放与环境保护进行了探索。
养猪场 粪污处理 环境污染
庙沟镇地处威信县西部,与镇雄县比邻,常年母猪存栏5头以上,或育肥猪存栏10头以上小微型猪场共有27户。虽然猪场规模不大,但是,粪污排放相对集中,加之群众农家肥使用量逐渐下降,更由于很多猪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不完善,养猪粪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农村人居环境、群众生产生活、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为此笔者对全镇27户小微型猪场进行调查,对当前粪污处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归纳,并提出了猪场粪污综合处理措施,供读者参考。
1 猪场粪污处理现状
1.1 粪污处理方式
(1)不分干湿的水冲式:指没有考虑干湿分离,直接用水冲洗后全部排放的方式;(2)干湿分开后水冲:指将粪便进行人工清除后,对地面污水和尿液进行冲洗排放;(3)粪便堆积沤熟处理:指将粪便进行人工清出圈舍,堆积于空地进行沤熟还田的方式;(4)干湿均放入沼气池处理:指将猪粪便尿液通过管道排放或者运输等进入沼气池发酵处理的方式。
1.2 粪污处理后的归属
(1)不分干湿水冲式的粪尿和污水直接排向河道,或进废弃沟渠,或排向低洼地。(2)干湿分离后进行水冲式将粪便进行人工收集到固定地点,冲洗的污水和尿液进入化粪池;另外将粪便人工运送到附近蚕桑地,冲洗的污水和尿液沿排污沟进入农田沟渠。(3)粪便堆积沤熟处理是将粪便全部沤熟还田,尿液和污水进入排污沟后流向附近农田沟渠。(4)干湿全部进入沼气池时,先将粪便人工运到软体沼气池后,冲洗的污水和尿液随管道进入软体沼气池,干湿粪便全部直接进入固体沼气池。
2 粪污处理存在的问题
2.1 养殖户资金缺乏,规模小,设施不完善
在27户养殖场中母猪存栏5-9头的11户,存栏10~19头3户,存栏20头以上的3户;育肥猪存栏10~20头3户,存栏20~50头的5户,存栏100~199头的1户,存栏200头以上1户。由于养殖规模小,进行标准化圈舍建设的只有3户,大部分养猪场粪污处理设施如排粪沟、堆粪区、化粪池等处于空白,而且绝大部分猪场连冲洗圈舍的水道措施也不具备。
2.2 环保意识差,粪污随意排向河道,污染大
27户猪场中有5户产生的粪便直接进入河道,这种方式使河道下游30 m范围水呈乌黑色,水质恶化并富营养化,在河道周围散发出恶臭味。而且这种处理方式导致许多病原微生物顺着河流传播给下游养殖户,甚而造成一些人畜共患病的发生。每逢夏季由于粪便在厌氧环境下分解释放的氨气和硫化氢等气体带有刺激性味道,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严重影响到周边群众的生活。
2.3 粪污排放因多头管理,反而造成监管缺失
由于规模小,圈舍建造也不合理,除4户规模稍大办理了防疫合格证外,其余23户没有到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办理防疫合格证,也没有进行备案,造成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监管真空。另外粪污排入河道的这种行为,环保部门、水务部门、镇兽医站以及镇、村都有监管职责。但正是由于管理多头状况,造成监管缺失,使得粪污随意排进河道,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和制止。
2.4 场址选择不合理,圈舍建设功能简单、粗糙
由于很多场还是家庭式小生产,场址选择没有考虑远离交通要道和集镇的基本要求,也没有考虑水源和河道与猪场距离的因素。也就无从谈起周边是否有农田及农田消纳能力与养殖场的科学配置,没有考虑粪、尿、污水的排放处理设施和有效循环利用等环节。对雨水与污水分离等相关要求没有综合考虑,雨水污水混合后任意排放,造成环境污染进一步扩大。
2.5 饲料配制不合理,药物残留大
一是许多场主为追求生长速度和猪的皮红便黑,大量使用添加剂,造成饲料中的各种重金属如汞、砷、锌通过粪便排到土壤内造成环境污染;二是由于饲料营养不平衡,蛋白含量超标或者氨基酸不平衡造成氮磷等营养物排放污染环境。三是饲料添加剂市场不规范,造成各种粗制滥造添加剂流入猪场,造成环境污染。
3 对策措施
3.1 做好养殖技术培训,科学合理配制饲料
(1)通过新型农民培训和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等进行科学养殖培训,提高猪场业主的养殖技术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
(2)整顿兽药添加剂市场,杜绝未通过兽药GMP的厂家生产的高铜、高锌添加剂流入市场。
(3)根据不同生长周期、猪种、用途配制日粮,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改善饲料报酬,减少营养物质排放造成污染。
试验证明,猪饲料利用率提高0.1%,养分排泄量可下降3.3%;可以降低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必需氨基酸;选择有效磷含量高的原料,可以降低磷的排出。根据猪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用途猪种合理调制饲料,避免饲料中各营养物质超标,造成营养浪费,并通过排泄加重环境自我平衡压力。
(4)正确使用添加剂,减少重金属的排放。试验证明合理使用高铜可使仔猪增长快,但对肥猪效果不明显,相反铜对环境有污染,所以正确合理使用添加剂,不但提高生猪生长速度,还能降低粪便中的氮、磷、钙、铜的排量,减轻生态环境压力。或者使用一些绿色添加剂,更能够提高产品品质,减少环境污染。
3.2 整合监管资源,加大监管力度
(1)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对办理防疫合格证的养猪场,必须在规划选址、粪污处理设施配套上严格检查和审核,避免造成新的环境污染源。
(2)以政府为主导,组织环保部门、水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联合执法,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规定乱排乱放的养殖场进行查处,对严重影响河道卫生,将粪污直接排到河道的违法行为坚决关停,做到依法治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3.3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尽量保证粪污还田
(1)猪场建设地点选择原则上远离交通干道和集镇,坚决杜绝处于水源地和河道上的猪场开工建造。
(2)猪场的选址布局要充分考虑周围农业生产情况,土地用途是种庄稼还是种果树,按照国际同行标准每亩地最多能够承载一头猪所生产粪便,由于庙沟镇属于山区地带,猪场存养量少,农村绿化好等优势,可以按照每亩地配置2头存栏量。在生产中充分考虑土地用途和消纳能力,为猪场粪污找到出口,尽量达到种养平衡,使得养猪业和农业实现良性循环,环境保护与养猪生产协调发展。
3.4 引导养殖场进行沼气发酵处理粪污
根据5户将粪污排到沼气池的处理产生的效果来看,一个8 m2的软体沼气池或者10 m2的固体沼气池,只需存养5头猪,所产沼气,完全可以满足一家五口人炒菜、做饭、洗澡的燃料需求。而
且根据试验,经过沼气池发酵的粪便,发酵30~40 d左右,能够杀灭90%以上的寄生虫卵;所产沼渣作为农作物的肥料,不会对农作物造成感染而发生病虫害,而且大量的有机物可以改良土壤质量,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沼液还可以作为肥料或者饲料,减少肥料使用量。考虑到场主资金问题,可以争取农业部门或者林业部门在农村能源建设布局中,统筹资金,整合资源,对这些小型养猪场进行沼气池建设补助与养殖场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对养猪场优先建设三结合沼气池,变废为宝。既解决了燃料和照明问题,又改善了周围环境,减少了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保证了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养猪业和环境保护、能源建设的协调发展。
[1] 段诚中.模化养猪与生态环境若干实用技术的研讨[J].养猪,2005,(5):23.
[2] 田仁.自繁自养猪场沼气池的修建[J].中国畜牧兽医,2005,(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