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辅修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5-01-24崔惠斌梁韵莹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0期
关键词:辅修动因职业规划

崔惠斌,梁韵莹

(华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当前,辅修已成为高校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满足学生兴趣、并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的手段之一。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单一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能多掌握一门专业知识,无疑能为自己增加就业竞争力。随着就业压力向下迁移,不少在校学生开始早做打算,选择辅修双学位或双专业成为增加就业砝码的重要手段,其中学生选择的主体地位不能忽视。从既有研究来看,对大学生辅修选择意向的讨论并不充分,本文以在校参加辅修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考察其选择意向形成的影响因素。

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专业选择是一个多因素的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目前国内针对专业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集中在高考志愿和辅修专业两个方面。有关高考志愿选择影响因素的考察对研究辅修决策有重要借鉴,有必要一并进行梳理。从既有研究来看,影响专业选择的因素可分为家庭、社会、个人和专业四类。

家庭因素方面。张扬波[1]指出家庭经济负担一定程度上影响考生填报志愿,有的考生不会选择花销比较大的东南沿海院校,往往选择一些生活消费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刀福东等[2]对父亲教育、父亲职业、家庭经济背景、父亲政治身份与大学生专业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父亲教育程度较高、职业声望较好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工科、理科和文科,家庭经济背景良好的学生偏好文科和管理,父亲的政治身份促使了学生选择经济学科。郝盼盼[3]发现家庭背景对大学生专业选择存在显著影响。

个人因素方面。马世晔[4]指出在选择专业时要统筹考虑个人兴趣、能力、个性、职业价值观,除这四点外还要考虑健康状况、过去受教育情况、自己的经济状况、目前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只有在了解了自我以后,升学、就业的适合率才会明显提高。

社会因素方面。制度保障了辅修专业的顺利实施[5],但如同高考志愿选择一样,多数学生在专业选择时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1],仅以社会上所流行的观点来选择专业,表现出盲目的跟风从众心理。事实上,选择专业一定要和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4],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合理选择的优势。而在选择辅修专业时也应考虑类似的问题,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和就业前景等因素不容忽视。

专业因素方面。陈曦[6]以高考志愿选择为例,指出高考考生选择专业主要考虑学校、家庭、个人、专业因素四个方面,其中专业因素包括冷热门、就业情况、课程难易程度三个方面,这同样对辅修选择有借鉴价值。杨慧[7]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学生选择参加辅修专业是为了多一个就业选择,对辅修专业并没有清楚认识,而这与辅修缺乏宣传、信息渠道单一有很大关系[8]。

通过对研究专业选择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梳理,在问卷预调研及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本文从个人、家庭、社会和专业四个维度设置了影响因素量表,量表因子共计22 项,其中,家庭因素3 项、个人因素5项、社会因素5 项、辅修专业因素9 项。

2 实证分析

2.1 样本选取

本次调查以在校参加辅修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涉及的辅修专业有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法学、英语、文学等。通过现场派发纸质问卷118 份,回收答卷118 份,有效问卷100 份,回收有效率为84.74%。本次测量工具采用自编的“辅修学生专业选择动因分析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由22 个专业选择动因构成的量表,采用李克特量表法(Likert scale),每一个动因都包含了一个陈述句与一套量尺,量尺由1 ~5 的连续数字组成,1 代表非常不同意,5 代表非常同意。第二部为人口统计特征问题。调查时间在2015年3月中旬,采用便利抽样完成问卷的派发。回收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 进行处理,对人口统计特征使用了描述频率分析,对22 项因子进行了单样本T 检验、因子分析及可靠性分析。

2.2 单样本T 检验

为了得出辅修专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考虑的因素通常有哪些,对问卷上的22 项动因因子对应的数据进行Text Value =4(同意)的假设检验,即假设被调查者都认同这22 项动因因子是选择辅修专业的考虑因素(见表1)。

表1 单样本T 检验结果

结果表明,自身兴趣爱好的双侧Sig 值为0.368 >0.05、未来职业规划的双侧Sig 值为0.227 >0.05,说明在0.05 的显著差异下,自身兴趣爱好与未来职业规划与专业选择认同度(量表中“4”表示同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说明学生在选择辅修专业时更多考虑自身兴趣爱好与未来职业规划,并且自身兴趣爱好为首要考虑因素。而宣传力度t 值为-20.134,父母职业t 值为-20.287,从众心理t 值为-19.778,三者的双侧Sig 值<0.05,说明这三个动因与专业选择认同度T=4 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在22个动因中负值较大,明显比认同度Test Value =4 要小得多,说明学生在选择辅修专业时很少会考虑到父母职业、辅修专业宣传力度以及从众心理。

2.3 因子分析

由于本文所包含的影响辅修专业选择的动因假设分为4 大类(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专业因素),共达22 项,为了进一步明晰专业报考因素结构类别可归纳为哪些方面,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对这22 项因素进行了处理,结果如表2 所示。

从分析结果来看,“录取难易程度”“历届报考人数”“院系及师资声望”“课程难易程度”“上课地点”“专业排名程度”这6 个因子在第一个公共因子上的载荷比较大,可将其归纳并命名为“辅修专业因素”;“父母职业”“家庭经济水平”“父母意见或态度”这3 个因子在第二个公共因子上的载荷比较大,可将其归纳并命名为“家庭因素”;“未来职业规划”“将来就业前景”这2 个因子在第三个公共因子上的载荷比较大,可归纳命名为“未来职业定位因素”;以此类推,后三个公共因子归纳命名为:个人与社会因素、主修与辅修专业因素和其他因素。与此同时,以上六个公共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65.514%。由此可见,在校学生选择辅修专业主要受到辅修专业、家庭、未来职业定位、个人与社会以及辅修专业的主修专业密切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

表2 因子分析结果汇总

3 结语

第一,自身兴趣爱好与未来职业规划是选择辅修的关键因素。选择辅修专业更多是受到自身兴趣爱好影响,并希望这种二次教育投资有所回报,从而会考虑将来职业规划能够与辅修专业相关联。陈曦[6]指出考生在报考专业时通常比较关注学校声望、专业录取分数、学校专业排名以及专业就业情况,被调查者对个人兴趣和能力特长因素考虑相对较少。基于辅修专业的特殊性,学生是在进入大学一年后,在可以排除学校声望影响并且对自身兴趣爱好有了一定了解下再进行的第二专业选择。

第二,辅修专业培养模式对辅修专业决策形成有重要影响。虽然兴趣爱好在主观方面影响辅修专业选择,但能否最终选择还要受到所获取到的辅修专业相关信息的限制。学生在选择辅修专业时关注录取难易程度、宣传力度、历届报考人数、院系及师资声望、课程难易程度、上课地点、专业排名程度这些子因子。因此高校应进一步优化辅修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加强宣传,进一步提升开设质量。

第三,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学生选择辅修的重要维度。社会环境、人才需求以及文化氛围对大学生辅修意愿和决策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政策,营造正确的社会氛围,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学习,促进合理的学习规划,进而促进育人目标的全面实现。

[1]张杨波.社会分层与农村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对农村考生高考填报志愿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2(11):20 -26.

[2]刀福东,丁小浩.家庭背景与大学生专业选择[C].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2008.

[3]郝盼盼.家庭职业背景对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研究[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07-113.

[4]马世晔.选好专业,把握人生[J].中国考试,2002(Z3):8 -10.

[5]党娜,陈遇春.我国高校复合型人才教育制度的比较[J].继续教育研究,2013(2):127 -129.

[6]陈曦,李金林,张伦.本科专业选择动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1 -114.

[7]杨慧.制约高校辅修专业发展因素的调查研究与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40 -41.

[8]邓之宇.英语辅修专业生与本科专业生学习焦虑状况对比调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9):208 -244.

猜你喜欢

辅修动因职业规划
高校辅修专业教学现状与思考
——以天津理工大学英语辅修专业为例
我国高校金融学辅修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以西北大学为例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改革研究
京津冀地区外语辅修专业及辅修二学位现状研究和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