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尾寒羊肝片吸虫的防治
2015-01-24吴晓红王拴成
吴晓红王拴成
(1.甘肃省康乐县鸣鹿乡畜牧兽医站,甘肃康乐 731500;2.甘肃省康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康乐 731500)
小尾寒羊肝片吸虫的防治
吴晓红1王拴成2
(1.甘肃省康乐县鸣鹿乡畜牧兽医站,甘肃康乐 731500;2.甘肃省康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康乐 731500)
肝片吸虫病是肝片吸虫、大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引起慢性或急性肝炎、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中毒现象及营养障碍等病症的寄生虫病,危害相当严重,尤其可引起幼畜和绵羊的大批死亡。在我县肝片吸虫病的发生曾一度危害着当地养羊业的发展,发病季节多在每年8月~9月感染最严重。
1 临床症状
1.1 急性型
常因在短时间内遭受严重感染所致。病羊,初期发热,衰弱,易疲劳,离群落后;叩诊肝区半浊音界扩大,压痛明显;很快出现贫血、黏膜苍白、红细胞及血红色素显著降低等,严重者多在几天内死亡。多发生于夏末秋初,是因在短时间内遭受严重感染所致。
1.2 慢性型
多见于耐过急性期或轻度感染的病羊。主要表现消瘦,贫血,黏膜苍白,食欲不振,异嗜,被毛粗乱无光泽且易脱落,步行缓慢;眼睑、颌下、胸下、腹下出现水肿;放牧时有的吃土,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拉出黑褐色稀粪,有的带血。病情逐渐恶化,最后可因极度衰竭死亡。较多见于患病羊耐过急性期或轻度感染后,在冬春转为慢性。
2 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皮下及其他脂肪沉积处(心冠、肠系膜等)水肿,呈胶冻样,结膜苍白,腹腔液增多,肝脏病变区实质萎缩变硬,呈土黄色,胆管粗大,突出肝脏表面,切断时有切软骨的感觉,管壁厚而硬,黏膜面粗糙,挤压可流出污秽的棕绿色胆汁和肝片形吸虫。
3 诊断
3.1 虫卵沉淀法
取新鲜的粪便5g捣碎后,放于一个容器内,加5~10倍量清水搅匀后,自然沉淀约20 min,然后将上清液倒掉,再加入清水搅匀,并沉淀,如此反复2~3次,至上清液清亮为止。最后倒掉大部分上清液,吸取少量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
3.2 病理变化
发病羊解剖内脏检查,结果为肝脏和胆管内寄生大量的肝片形吸虫。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结果,诊断为羊肝片吸虫病。
4 治疗
丙硫苯咪唑(阿苯达唑)按10~15 mg/kg,1次灌服;同时10%葡萄糖100 ml,维生素C10 ml,青霉素3万IU/kg,1次/d,静脉注射,连用3d。
5 典型病例
2012年8 月,鸣鹿乡某养羊户饲养的50只小尾寒羊,有14只羊只出现食欲减退、被毛粗乱、黏膜苍白、消瘦贫血、眼睑、胸前及腹下出现水肿,便秘与下痢交替发生,死亡2只。请求笔者帮助诊断治疗,通过仔细询问畜主用药情况和观察羊只的临床症状,确诊为羊肝片吸虫病,采用丙硫苯咪唑按10~15mg/kg一次口服,重症者 10%葡萄糖100 ml,维生素C10ml,青霉素3万IU/kg,一次静脉注射。经过5d治疗,病羊全部治愈。
6 小结和讨论
6.1 驱虫
进行2次驱虫:(1)可在秋末冬初10月~11月,(2)每年的4~5月。
6.2 粪便处理
对畜粪及时清理堆积发酵,杀死虫卵。
6.3 饮水及饲草卫生
避开有锥实螺的地方放牧,以防感染囊蚴。给羊饮水最好使用自来水、井水。
[1] 刘延峰,刘纪恒.羊肝片吸虫的防治[J].湖北农业科学,1991,(11):35.
[2] 陈红梅,吴旺菊.羊肝片吸虫的诊断和防治[J].畜禽业,2010,(10):79.
5 预后
轻度病例,异物仅刺伤网胃,结缔组织增生,异物被包埋逐渐好转而痊愈,但多数病例转为慢性病理过程,呈现顽固性前胃弛缓,久治不愈,重剧病例,病程急剧发展,伴发脓毒败血症、心力衰竭,数天内死亡。
6 预防
本病无特效药和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防止尖锐金属异物混入饲草饲料是防止该病发生最根本、最有效、最基础的方法。每半年一次用金属探测器对奶牛进行检查,对阳性牛用瘤胃取铁器实施瘤胃、网胃取铁,能有效减少本病的发生。饲料加工时可用磁铁放在入料口吸附金属异物,或安装磁铁牛鼻环,该方法虽然简单易操作,但安环后带来一些不便,牛仍会舔,现很少采用。也可采用在牛瘤胃内投入磁笼的方法使之长期在瘤胃内吸附金属异物。
吴晓红(1964-)男,甘肃康乐人,中专,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和黄牛改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