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咬尾症的病因及防控
2015-01-24马广仁佟翠萍
马广仁 佟翠萍
(1.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辽宁新宾 113200;
2.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旺清门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新宾 113200)
猪咬尾症的病因及防控
马广仁1佟翠萍2
(1.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辽宁新宾113200;
2.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旺清门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新宾113200)
在养猪生产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猪只猪咬尾的情况。咬尾症的发生不仅影响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猪肉的品质,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猪只的死亡。
1 病因分析
1.1遗传因素
猪咬尾症与遗传因素有关。公猪咬尾症发生率为11.80%,而母猪仅为2.60%;猪的年龄与体重与咬尾症的发生有关系,人们发现咬尾症的发生平均年龄为40.70 d,最大日龄为90~120 d,体重大约为40~50 kg。咬尾症的发生与猪的品种有关系。人们观察认为,大白猪和长白猪容易出现咬尾症,而本地猪种发生的很少。
1.2环境因素
咬尾症的发生与猪生活的外界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猪正常生理行为,包括猪有规律的饮食行为,趋避寒冷、高热、异常应激行为以及与猪群内其他猪只的信号交递行为,猪的吸吮、拱地行为还有猪只的玩耍和探究行为。当这些正常的行为无法满足或外部环境无法满足正常需要时,就会出现我们看来异常的行为,如异嗜等。其中,咬尾症就是最重要的现象。
猪的吸吮行为是仔猪哺乳期特有的非常重要的有规律的生活行为。断奶后,仔猪的吸吮行为依然很强烈。当不能进行吸吮以后,仔猪就会寻找其他吸吮对象,如其他猪的奶头、外阴、猪尾等。
猪的拱地行为很强烈,猪舍内如果是比较光洁的水泥地面,猪不能拱地,舍内地面也没有其他可为猪发泄这种行为的异物时,猪只往往很容易诱发咬尾症。所以我们在这种比较光滑的猪舍内可以悬挂铁环,轮胎,地面可以放杂草或者炉渣等杂物供其探究和玩耍。
咬尾症的发生还与饲养环境的温度变化有着重要的联系。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有着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湿度。统计显示,当猪舍内温度为25℃和35℃时咬尾症发生率非常严重。舍内温度维持在20℃~22℃的时候则很少发生咬尾症。
光线的影响也比较严重,过强的光照会使猪感觉兴奋和烦躁不安。而过于暗淡的光照则会使猪感觉生活单调,特别是仔猪活泼好动,于是互相玩弄耳朵或者尾巴,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咬尾症的发生。
营养因素的高低影响的咬尾症的发生。舍饲条件下,生长猪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全靠饲料供给。当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满足不了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可造成咬尾症,特别是一些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的不足或者比例不协调,均可出现咬尾症。
猪场的管理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在一个猪群中,地位低下者不能得到槽位,猪群密度过高或者单位栏舍内猪只过多,秩序混乱,导致猪无法充分休息,而发生咬尾症是必然的了。
2 防控措施
2.1创建猪只良好稳定的生活环境
要求猪场的建设专业合理,内部的工程设计和舍内设施要符合猪正常的生理要求,尽量给猪创造一个比较舒适的小气候环境。
2.2合理组群,饲养密度适宜
把体重、来源,甚至吃食性格等方面相似的猪放在一起饲养。每栏的头数依据栏舍面积合理放置。
2.3饲料营养
饲料营养水平要满足猪只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尽量喂给全价饲料,喂养制度要健全,定时定量,饲槽水槽设施充足,注意舍内卫生。
2.4技术保障措施
断尾是仔猪出生后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具体方法是:仔猪出生当天使用断尾钳在距离尾根约1cm处剪掉并止血消毒,此方法操作简单不发炎,效果好。
2.5其他
猪只的生长需要一个稳定的大环境和一个舒适的小环境,大环境要求稳定,所以猪场的管理者很重要。要求制订合理的免疫制度 驱虫制度和消毒制度。小环境要求病猪及时隔离治疗,密切观察猪栏内个别猪只的异常状况。合理的措施是保证猪只正常生长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