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与对策
2015-01-24宁天辉
宁天辉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与对策
宁天辉
(四川省江油市大堰畜牧兽医站,四川江油 621707)
在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动物养殖场免疫失败的情况。为了规避养殖动物免疫失败后发生疫病,我们将容易发生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供读者参考。
1 临床表现
(1)动物接种疫苗后,仍发生相应的传染病。在免疫有效期内检测动物免疫抗体低或无免疫抗体。
(2)部分动物接种疫苗后虽不发生相应的疾病,但动物机体抵抗力减弱,发生混合感染的疾病明显增多。
(3)部分养殖场接种疫苗后出现动物过敏反应、死亡或群体生产性能降低等现象。
2 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2.1 疫苗
主要检查疫苗质量是否合格,是否使用过期失效疫苗。在疫苗运输保存过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使用疫苗的方法是否正确,疫苗稀释后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部分动物病原体有多种血清型,是否选择当地流行的疫苗血清型进行免疫接种等,否则,会引起动物免疫失败。
2.2 免疫程序
养殖场应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疫病流行的规律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动物免疫程序。若接种过早,当疫苗病毒注入动物体内时,会被母源抗体进行中和,导致动物免疫失败。过迟接种疫苗,会出现免疫空白期,易造成动物发病。若同时进行多种疫苗免疫接种,有时会出现疫苗间相互抑制的情况,从而导致疫苗的免疫失败。
2.3 免疫接种施行操作
部分养殖场在免疫时不严格器械消毒,注射针头过短或过长,过细或过粗,都会影响免疫效果。有的养殖场免疫时随意减少或加大疫苗使用剂量,若剂量过少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剂量过大会使动物机体产生免疫抑制反应。部分养殖户饮水免疫的,饮水器未清洗、消毒,或饮水器中含消毒药等都会造成动物免疫不理想或免疫失败。
2.4 动物免疫抑制
许多病原菌既可以造成动物机体器官组织发生病变,又可使机体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性反应或免疫应答不完全。若动物已经潜伏病毒感染及某些寄生虫感染等情况,就会导致免疫抑制。通过实践证明,许多药物也可以导致免疫抑制性反应,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皮质激素等药物。苯酚类与甲醛类消毒剂、少部分中草药物也会造成动物免疫抑制,如五常黄芪、桂枝、苦参等有抑制免疫作用,从而影响免疫效果或免疫失败。
2.5 饲养管理
为了保证免疫接种动物安全及接种效果,接种前应观察了解免疫接种动物的健康状况。检查动物的精神、食欲、体温是否正常。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严禁给动物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否则会导致免疫失败或发病。
3 对策措施
3.1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在选择疫苗前,首先应检测当地流行的病原体血清型,根据本地区或本场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和病原体血清型,严格按照动物疫苗使用说明书的具体要求操作。并根据饲养动物的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疫苗在体内会相互干扰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3.2 合理正确的使用疫苗
使用的动物疫苗必须符合国家生物制品生产标准要求。疫苗从合法渠道购进,并采取正确的运输途径和贮藏措施,疫苗在有效期内方可使用。根据免疫动物数量和疫苗剂量,计算出所需疫苗使用量,同时注意疫苗稀释剂量要准确。使用前器械要严格消毒,注射疫苗时更换针头,严格消毒,避免动物病菌交叉感染。疫苗解冻稀释后,达到常温方可使用。并注意疫苗的使用剂量一定要足,但不可过大,要避免重复、多次给动物注射疫苗。疫苗一旦启封要在3h内尽快用完。
3.3 加强饲养与免疫档案管理
接种疫苗前,避免人为和环境条件给动物造成应激反应,必要时给动物投喂抗应激反应药物,如电解多维。要给动物提供舒适的生产环境,饲喂优质全价的配合饲料,不能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对不同种类的动物应根据动物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免疫接种,对已经免疫的动物做好登记管理;对不能免疫的动物及时进行隔离登记,待健康后再进行补免。
3.4 预防免疫抑制
免疫前要检查动物的精神、食欲、体温状况,只有动物处于健康状态,接种的动物疫苗才能真正起作用。如动物在接种弱毒或活菌苗前后5 d,不能使用对菌苗敏感的药物和消毒剂等。
3.5 因地制宜地开展计划免疫
对难以控制的传染病,养殖场应根据本场实际情况调整动物免疫疫苗的种类和程序,重点考虑动物灭活苗与活疫苗的科学搭配使用,从而有效地防控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