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分析
2015-01-24周立东
周立东
(辽宁省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根据有关规定[1],我院制定了处方点评制度,每月对门诊处方进行抽查点评。现对我院2004年1~12月随机抽取的572张门诊处方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按照处方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处方,点评依据为《处方点评工作表》。对于2014年1月~12月时间段内的门急诊处方按月份随机抽取572张处方,样本覆盖了门急诊各科室,因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将抽取的处方按预先设计好的表格填写,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点评的指标包括:每次就诊平均用药品种数;就诊应用抗菌药物量;就诊应用注射剂量;应用通用药名的比例;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比率,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然后将不合理用药处方分离出来,对其不合理用药原因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2.93种;注射剂使用率18.5%;抗菌药物22.85%;药物使用率72.35%;平均每张处方金额289.86元。
2.2 不合理用药情况:根据相关规定如《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规章[2],及药品说明书对处方进行排查,共发现不合理处方45张,占总数的7.87%,具体情况如下:适应证不适宜(21张,占46.67%);用法、用量不适宜(7张,占15.56%);超常处方(10张,占22.22%);联合用药不适宜(3张,占6.67%);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4张,占8.89%)。
3 讨 论
3.1 此次调查我院单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93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每张处方低于5种药品的要求[3]。与此同时,超常处方仍占相当比例,尤其是感性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变化,使用药物种类和数量过多有时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会因为疾病的转归及药物潜在的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而加重病情。
3.2 抗菌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一直是临床关注的话题之一。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将对控制细菌性感染、减少耐药性、增加治愈率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整体使用情况可以体现一个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我院的抗生素应用率为22.85%,表明抗菌药物控制工作在我院取得一定的进展,还有待于提高优化。
3.3 我院采用了现代化管理系统,充分应用了电子处方,电子处方具有清晰、规范、有利于药师认真调配及核对等优点,减少了错配事件的发生率,经评定我院处方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100%,且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均完整。
3.4 注射剂的使用率我院注射剂使用率为18.5%,符合WHO制定的标准(13.4%~24.1%)[4],但与发达国家注射剂使用率(4%以下)相差甚远。因此,我们仍应当进一步努力,因为药物的使用原则是能口服的尽量口服。
3.5 不合理用药分析此次调查共发现45张不合理处方,占7.87%,对这45张不合理处方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大部分是诊断与用药不相符。其次,超量处方较为普遍,在同一张处方中开出成分相似治疗效果相同的不同药物,使有效治疗成分过量。用法、用量不适宜也是一个常见原因,如青霉素为繁殖期杀菌剂,体内作用时间短,且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易降解,应该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每4~6 h静脉滴注1次,而不应用10%的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1次/天,静脉滴注。因此,临床医师应该加强对药品的学习,特别是对药动学、药效学、药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等方面的学习,同时本着对患者、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开具处方,以尽量避免不合理处方的出现。通过本次处方分析发现,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偏高以及处方合理率偏低,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范》和《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同时,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也应充分发挥其在药学监控中的作用,共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3.
[2] 梁锦锋,王春婷,陈志根.274例氯氮平片致不良反应病例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2,9(9):542-543.
[3] 张虹,方昱,李英.RP-HPLC 法测定人尿中甲苯磺丁脲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J].中国药房,2010,21(46):4359-4361.
[4] Zhang H,Fang Y,LI Y,et al.A highly sensitive SPE -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 RPLC analytical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6β-hydroxycortisol and cortisol in cancer patients'urine[J].J Med Coll PLA,2010,25(2):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