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其疫苗应用效果

2015-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1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性

马 颖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扬州 225009)

病毒性肝炎是国内各种流行性传染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对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针对病毒性肝炎不仅要提高警觉性,还要及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病毒性肝炎具体包括甲型、乙型、丙型等5种,任何一种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传染性,传播途径繁多且复杂,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做好免疫接种工作[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患者100例,女患者80例,患者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2.5±1.3)岁。

1.2 方法:本组纳入的所有病毒性肝炎均在入院后,抽取4 mL血液之后进行血清分离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因素以及相关疫苗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针对性预防措施。

1.3 病毒感染判断标准[2]:试剂检测结果呈现阳性则表示患者为病毒感染者,检验结果呈现弱阳性,复查之后仍显示阳性则表示患者为病毒感染者。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选择百分率(%)表示,并给予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乙型病毒肝炎者85例(47.2%),甲型病毒性肝炎者68例(37.8%),丙型病毒性肝炎15例(8.3%),丁型病毒性肝炎8例(4.4%),戊型病毒性肝炎4例(2.2%)。由上述结果可知,乙型和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中发病率比较高的病毒性肝炎疾病类型。

3 讨 论

3.1 分析病毒性肝炎以免的临床应用情况:病毒性肝炎疫苗的主要功效是:控制慢性肝炎发生率,有效预防感染肝炎疾病,降低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死率等[3]。就目前来说,临床中比较常用的两种疫苗是HBV和HAV,将其应用于乙型肝炎和甲型肝炎感染的预防之中,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HBV和HAV安全性都比较高,孕妇也可以使用。当患者注射HAV疫苗之后,可有效防止为症状感染情况,免疫时限长达20年;而对于注射HBV疫苗的患者,尤其是经常接触血液的工作者,可将感染发病率降低90%左右。因其他特殊原因,部分人群没有全程注射乙肝疫苗,使得抗体浓度逐渐降低,虽然5~10年之内抗体都无法检测出来,但感染乙肝的概率仍旧比较小。新生儿在出生之后对其进行乙肝疫苗注射,根据长期随访的结果可知,其免疫能力可维持2~8年的时间,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1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乙型病毒肝炎者85例(47.2%),甲型病毒性肝炎者68例(37.8%),丙型病毒性肝炎15例(8.3%),丁型病毒性肝炎8例(4.4%),戊型病毒性肝炎4例(2.2%)。由此可知乙型和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中发病率比较高的病毒性肝炎疾病类型。因此,宣传并推广普及病毒性肝炎相关疫苗的接种工作,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另外一方面,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预防措施,可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疾病的发生发展[4]。成年人和免疫正常的儿童无需加强接种,年龄≥40岁的吸烟或血液透析者,首先对其体内抗体浓度进行血清检测,必要的时候再给予以免疫苗接种。

3.2 分析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①政府应加强领导工作,针对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应建立专项基金,同时还要做好肝炎相关控制工作。②临床方面应加大肝炎疫苗的社会推广工作,不仅要对其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对其他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也要给予高度重视。③对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普及,尤其是对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人民群众,要加强健康教育,使其充分了解人体感染病毒性肝炎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程度。④对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征及规律进行观察和总结,以便更加准确的分析判断出此类疾病的流行趋势。针对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发病情况以及肝炎疫苗接种和人群免疫水平进行跟踪监测,并快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策略。⑤加大对采血、供血机构的监控管理力度,真正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输血、采血工作的安全可靠性,严格控制医疗器械未达到卫生合格标准造成的感染[5]。

本组研究结果证实乙型和甲型病毒性肝炎是发病率比较高的病毒性肝炎类型,现对上述两种疾病的具体预防措施做如下阐述:针对甲型病毒性肝炎,其预防的重点在于尽快将传播途径切断。首先对其传染源进行控制,患者处于急性期时,要对其进行隔离,直至发病之后3周患者方可走出隔离区,对托幼机构的患者来说,对其隔离时间需要持续到其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且HAV-IgM(病原学标志物)转为阴性为止,然后快速将传播途径切断,严把“病从口入”的质量检查关;对易感人群采取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的保护措施,所谓的被动免疫,主要是指对容易被甲型肝炎感染的人群,在其与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接触之后2周内,遵照医嘱为其接种胎盘血丙球蛋白,以免其发病或控制病情发展。而主要免疫主要是指注射减毒活疫苗或灭活以免两种方式。学龄前、学龄儿童以及其他传染性较高的易感人群普遍适用HAV减毒活疫苗[6]。

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采用被动和主动免疫方法。因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共用同一注射针头、性行为和血液等传播途径进行传播,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献血人员进行严格帅选,对血制品要加强管理措施,建立临床方面采用一次性注射用品,以彻底将传播途径切断。相对来说,主动免疫是针对乙型病毒型肝炎的主要预防措施,因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较长的潜伏期,所以不仅可以在暴露前进行HBV疫苗预防,也可在暴露之后进行相应的预防。一般的HBV易感人群、HBsAg阴性孕妇所生的新生儿以及其他高危人群是暴露前预防的重点人群。血源以免、基因重组疫苗是目前国内常用的HBV疫苗。其中基因重组疫苗的优势在于可以大量制备,同时将血源疫苗之中可能潜在的未知病毒引起感染的可能性及时排除。暴露后预防主要是针对意外暴露HBV者以及HBsa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这些人群也可以采用血源以免单独免疫或者HBV基因重组以免进行预防,但与暴露前相比,需要相应的增大剂量,以保证血液之中疫苗浓度达到既定标准。HBIG被动免疫预防也主要是针对暴露之后采取的预防措施,如HBsaAg阳性血液针头刺伤者以及HBsaAg阳性母亲生的新生儿都是其预防的重点人群[7]。

除了对甲型或者乙型病毒性肝炎要给以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疫苗接种之外,丙型、丁型以及戊型病毒性肝炎都需要及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对丙型病毒型肝炎来说,对献血人员进行抗-HCV筛查是控制其感染的主要预防措施,采用第一代EIA进行筛查,输血之后的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可降低84%左右,而采用第二代抗-HCV EIA筛查方法,输血之后的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可降低88%~93%,第3代试剂盒主要是在第2代的基础之上加用NS5抗原,这样一来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将会进一步缩小。对血制品进行有效的灭毒杀菌工作,可显著提升其安全可靠性。明确和制定用血、血制品的使用标准,可有效降低其他不必要感染的发生概率。丁型病毒性肝炎需要HBV同时辅助检查,所以做好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则可以有效避免丁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首先需要将传播途径切断,然后采取进一步的综合预防措施,具体包括对饮食、饮水进行管理,做好卫生环境管理工作等,同时要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使其保持个人卫生,谨防“病从口入”。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最终控制同样是要做好疫苗预防工作,在诸多以预防疫苗中,HEV基因疫苗的预防效果最佳[8]。

[1] 陈小英,许国章.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浙江预防医学,2014,30(9):909-911.

[2] 蔡衍珊,刘建华,许建雄,等.广州地区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0,10(1):90-91.

[3] 胡淑华,彭凤梅,陈瑾,等.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接种人群的接种认知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1,26(11):76-77.

[4] 马如飞.洪泽县2010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17-19.

[5] 朱启镕,谢新宝.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预防[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9):1452-1454.

[6] 刘雷,张连生,汤恒,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6):1115-1117.

[7] 古丽切合热.病毒性肝炎1210例流行病学统计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4):142-142.

[8] 赵久芳.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其疫苗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1):331-331.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病毒性
《世界肝炎日》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藏医催泻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回顾性研究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胸腺肽α1治疗36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