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华生主任治疗肾病水肿的经验*
2015-01-24刘彩香朱冬云
刘彩香 朱冬云
(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214071)
·专家经验·
蓝华生主任治疗肾病水肿的经验*
刘彩香1△朱冬云2
(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214071)
肾病水肿名医经验
笔者所在医院已故省名老中医蓝华生主任为著名中医肾病专家,从事教学、临床40余年,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兹将蓝华生主任治疗肾性水肿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蓝老认为,肾病水肿发病基本条件为正气亏虚,病位不外乎肺、脾、肾诸脏。正如《素问》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但肺、脾、肾之间有侧重、主次之分,同时又相互联系、互相影响。邪气入侵为发病必要条件,主要为外感六淫、戾气之邪及肾毒药物。外感邪气,内客于肺,肺失宣降,水道不通或脾为湿困,脾气受损,运化失司,水湿内停,亦或肾精亏耗,肾气内伐,不能化气行水,导致膀胱气化失司,开阖不利,均可发为水肿。本病基本病机是正虚邪实,正虚为肺脾肾不足,邪实则以湿浊、水湿(或水气)、湿热为主。病位在脾、肺、肾,与肾关系最为密切。此外,若水肿迁延难愈,则不可忽视针对瘀血内停、三焦水道不利等因素的治疗。
2 从脏腑论治肾性水肿
2.1调肺肺主气,通调水道,具有有调节水道的作用。肺之宣发不仅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而且调节汗孔开合,排泄汗液而调节水液代谢;肺之肃降,可将水液下输肾和膀胱,通过气化作用生成尿液排出体外,故有“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之说。蓝老常用治肺方法有宣肺、降肺、泻肺、清肺、补肺等。外感而兼肺卫症状者宣肺,常用药物主要有麻黄、紫菀、桔梗等,分为风寒束肺和风热犯肺,前者可选用麻黄加术汤或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合五苓散加减,后者可选用银翘散或越婢加术汤加减。肺经热盛者清肺,多有热毒内陷,影响脾之运化,湿浊内生,湿热蕴结而致水肿,可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主要药物有麻黄、连翘、杏仁、桑白皮、金银花、菊花、蒲公英等。水气上逆凌心者降肺、泻肺,症见高度水肿,胸闷气急不能平卧,咳喘,小便短少等,可选用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常用药物主要有桑白皮、杏仁、苏子、白芥子、葶苈子等。肺气不足者补益肺气,代表方剂是玉屏风散、补肺汤,因无论何种肾性水肿,正气往往存在不足,外邪易从表而入,导致肾性水肿的发生、病情加重或反复。
2.2治脾脾主运化,对水液具有吸收、转输等作用,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若脾失运化,水湿内停,可发为水肿,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蓝老强调治脾当分清湿邪困脾、脾虚湿盛之不同,而分别采用化湿醒脾、健脾化湿等法。湿邪困脾者,可选用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主要药物有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皮、苍术、厚朴等;脾病多虚,有气虚、阳虚之分,脾气虚者可选用四君子汤加减,脾阳虚者宜温运脾阳以利水湿,代表方如实脾饮,常用方药如附子、干姜、桂枝、白术、茯苓、厚朴、气木香、陈皮、猪苓、车前草等。
2.3益肾肾主水,肾虚水无所主而妄行。蓝老强调治肾多重于补气、养阴、温阳,需根据侧重点不同而采用不同治法。肾气虚者宜补益肾气,肾阳虚者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代表方如真武汤合济生肾气丸。蓝老喜用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葫芦巴,必要时应用,短暂应用制附片、肉桂等辛温药物。若病程日久,肾阳久衰,损及肾阴,可见肾阴亏虚,治以滋补肾阴,兼利水湿,可用左归丸加泽泻、茯苓等,用药注意滋阴不宜过于凉腻,以防匡助水邪,伤及阳气。
3 治疗特色
3.1遵循原则水肿治疗基本原则为发汗、利尿、泻下逐水。蓝老治疗肾病水肿遵循,一是上下异治,上半身肿者,以发汗为主,下半身肿者,以利小便为主。正如《金匮要略》所云“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二是阴阳分治,阳水以祛邪为主,阴水以扶正为主,健脾温肾,同时配伍利水、养阴、活血、化痰等,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当兼顾,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
3.2重视湿邪治疗湿邪贯穿于水肿整个病程中,在外可与风邪、热毒夹杂而成风湿、湿热之证;在内可与水湿、湿热、湿瘀并存;或与肺、脾、肾虚并存而成本虚标实之证。临证时当根据证型不同而选用不同治法,如疏风利湿、清热利湿、淡渗利水、健脾利水、温阳利水、活血利水等。
3.3巧用利水之法大多肾性水肿主要由低蛋白血症引起,并且存在胃肠道水肿,单纯使用利尿剂往往难以奏效,并且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蓝老强调治疗上不能冀求速效而滥用攻逐之品,忌见水治水,而过用利水诸法。在利水诸法中,蓝老十分推崇淡渗利水法,常用药物有茯苓、薏苡仁、赤小豆、黑大豆、野料豆、玉米须、车前子、川木通、汉防己等。赤小豆、黑大豆、野料豆不仅可利水消肿,还可适当纠正低蛋白血症,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尤为适宜。此外赤小豆还具有解毒作用,可用于肾性水肿各个阶段,尤其是初期或复发患者,此类患者多因感染而诱发。木通其性寒,寒易伤阳,阳虚则不利于祛除水湿和消退水肿,且木通对肾功能有不利影响,大量使用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所以蓝老在应用木通时选用川木通,且剂量不超过3 g,症状改善后减量或停用,不必谈“通”变色。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罹病日久,并且使用激素时间较长出现阴虚症状者,可用猪苓汤,猪苓配阿胶,既利水渗湿又不耗伤阴津,猪苓配泽泻,利水泻虚火,可防水热互结形成。水肿退后,当需谨守病机以图本,健脾补肾以巩固疗效,预防水肿复方。
3.3注重肺、脾、肾之间的关系水肿发生与肺、脾、肾脏关系密切。早在《医门法律·水肿》中有论述“水病以肺脾肾为三纲,盖因肺居上焦,为水之上源,有通调水道的作用;脾主中焦,有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的功能,为水之堤防;肾主下焦,职司蒸化开阖,以共同完成水液吸收运行排泄的整个过程”。肺、脾、肾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肾虚水泛上逆于肺,影响肺之宣发肃降,而失其通调水道之职,导致水肿加重。脾虚不能制水,水湿内停,日久伤及阳气,导致肾阳亦衰,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土,脾肾俱虚,亦使水肿加重。正如《景岳全书·肿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想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而水无所主而妄行”。
3.4协调气血水的关系《金匮要略》之“水气”病,析其原意,似指水肿形成总属三焦气化失于宣通,津液停积而为水,表明水与气的病理关系极为密切。《金匮要略》同时指出“女子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说明气、血、水三者在生理、病理上有其因果互动关系,水和血通过三焦、脏腑气化作用,出入于脉管内外,互为资生转化,才能保持动态平衡,如《血证论·吐脓》篇说“血得气之变蒸,亦化而为水”,若三焦气化功能失于宣通,既可导致血瘀而水停,也可因水停而血瘀,这就是《血证论·汗血》篇所说“水病而不离乎血”“血病而不离乎水”,其为水肿病治气、治水、治血提供了理论依据,蓝老在治疗肾性水肿中喜用祛瘀利水法,往往疗效显著。临床中当选用具有祛瘀与行水双重作用药物为主,如路路通、川牛膝、益母草等,且须适当参入行气之品,以冀气行血畅水化。如气血因虚而滞,则应补气以行气,养血以活血,从而达到气行血畅,水液自除之目的,这与现代认为活血化瘀有改善微循环作用,有利于组织间隙水液的吸收,意义类同。若络瘀血涩,阳气不能外达四末而见肢厥者,又当同时配伍温通阳气之品。
4 验案举隅
患某,女性,2003年12月13日初诊。20 d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颜面部及双下肢浮肿,尿有泡沫,外院尿检示蛋白阳性,镜下血尿不明显,未行肾穿刺活检,给予强的松10 mg,每日3次,口服,并短时联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浮肿无明显改善,复查尿蛋白无减少(具体不祥)。曾口服健脾化湿、利尿消肿之方药效果欠佳。刻诊: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咽痛、鼻塞、流涕,畏寒,无发热,尿少色黄;24 h尿蛋白定量2.7 g,肾功能正常,双肾B超未见明显异常;舌质尖红,苔黄,脉浮滑。证属风水相搏,水湿内蕴,治宜疏风宣肺、利水消肿。药用:蝉蜕10 g,僵蚕10 g,牛蒡子30 g,赤芍15 g,牡丹皮30 g,接骨木20 g,甘草10 g,玉米须30 g,蛇莓30 g,蒲公英30 g,龙葵30 g,茜草20 g,陈皮10 g,蛇床子10 g,蛇舌草50 g,金银花25 g,乌贼骨30 g,石苇30 g,银花藤25 g。同嘱强的松30 mg/d早晨顿服,停用雷公藤多苷片。服药7剂,浮肿消退,咽痛、鼻塞、流涕症状缓解,复查尿常规蛋白转阴,24 h尿蛋白定量168 mg。察其舌质红,苔薄白腻,脉细滑,后改予益气养阴清热之品,强的松规律减量至停用,随访2年病情稳定,尿蛋白转阴。
按:本案患者以“水肿”为主症,伴有咽痛、鼻塞流涕、畏寒、尿少色黄,结合舌象、脉象,不难看出其病机为风热袭肺、肺失宣降、水湿内停。盖因风邪从口鼻上受,壅结咽喉,内犯于肺,肺气失宣,失其通调水道作用而发为水肿,正如《景岳全书》曰“凡外感毒风,邪留肌腠,则亦忽然浮肿”。治以疏风宣肺利水法,方中金银花、蝉蜕、银花藤、牛蒡子、接骨木等疏风清热、解毒利咽,蒲公英、蛇舌草、龙葵、蛇莓清热解、利水消肿;玉米须、石苇清热利湿;配以赤芍、牡丹皮、茜草凉血活血,陈皮理气健脾,僵蚕搜风通络;乌贼骨取其收敛之功,(收稿日期2015-06-27)
用于降蛋白尿,又能防清热解毒之品苦寒败胃。纵观全方,未用一味利水渗湿的主药而起到利水消肿之功,可见蓝老辨证之准确,用药之精准,故初诊即能获得良效。从本案可以看出,蓝老辨治水肿思路,一是重视活血化瘀药的应用。水停气滞,常导致络阻血瘀,血不利可加重水肿病情。蓝老常常选用牡丹皮、赤芍二味,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活血通络;二是酌加理气之品,气行则水行;三是重视表里相合。水肿的治疗配入表散之品,使风能胜湿,有助于肿之消退。
·证治探讨·
R249.8
A
1004-745X(2015)11-1952-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11.023
江苏省无锡市卫生局卫生科技项目(Q201303)
(电子邮箱:liucx102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