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5-01-24金雪娜
金雪娜
(辽宁省鞍山市妇儿医院外科病房,辽宁 鞍山 114000)
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金雪娜
(辽宁省鞍山市妇儿医院外科病房,辽宁 鞍山 114000)
目的 分析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术后给予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10 d患侧上肢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1个月患侧上肢的功能障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患侧上肢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进行恢复时,阶段性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能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阶段性护理干预;乳腺癌手术;患侧上肢功能;恢复
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乳腺癌最快速和最直接的方式,但是在乳腺癌手术后,患者的患侧上肢常会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如活动受限、感染以及水肿等,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畸胸及其他功能障碍等,会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患者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1.5±1.7)岁,全部患者均给予乳腺癌根治术。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术后给予阶段性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乳腺癌根治术对患者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患者术后形体和外貌会出现较大的改变。术前很多患者及其家属都会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还有可能出现恐惧心理而拒绝接受治疗。护理人员在术前要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乳腺癌的危害和手术治疗的意义,并详细告知患者术后的相关护理措施,让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能有效缓解[1]。②术前准备:术前1 d要告知患者洗澡,避免术中因为创面较大而出现感染。术前患者因为焦虑,从而就会对患者的睡眠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术前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镇静催眠药来让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保证。手术当天早晨要对患者的血常规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同时要加强消毒工作。
术后护理: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主要为加强患者术后心理护理、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术后要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同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指导,让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2]。
实验组患者术后给予阶段性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术后第1天主要对患者进行切口感染护理和疼痛护理,在手术当天患者麻醉消失后,患者切口会出现显著疼痛,患者活动也会受到一定限制。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应用镇痛剂来止痛,如果患者夜间有显著疼痛,可以给予镇静催眠剂,从而让患者的睡眠质量得以保证。②在术后2~4 d,因为患者身体没有完全恢复,切口也没有完全愈合,因此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卧床进行一些简单的上肢锻炼,从而让患者切口处的引流能保持通畅,让局部血液和淋巴回流能更加顺畅。③术后第5天患者可以开始下床活动,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正确指导,让患者利用健侧手将患侧肘部托住,在上臂和前臂成直角时,肘关节到最小角度后再重新恢复到原来水平。患侧手部也要通过各种合理的运动来避免出现萎缩。在拔出引流管之后,要让患侧上肢的锻炼力度和角度加大。④术后15 d,患者已经拆除缝线,伤口也基本上得以愈合,此时护理人员就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肢体功能锻炼,从而让患者的患侧上肢活动性得以加强。⑤大部分患者在1个月后都能出现,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在坚持上述阶段锻炼的前提下,开始进行患侧上肢抗阻力锻炼。出院后还需要加强患肢水肿部位的自我护理[3]。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10 d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同时患者患者1个月后患侧上肢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根据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达标标准来对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10 d内实验组患者中出现皮下积液1例,上肢水肿1例,其他并发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对照组患者中出现皮下积液3例,上肢水肿4例,皮瓣坏死2例,其他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4.0%。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患侧上肢功能情况比较:术后1个月,实验组患者的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6.0%(4/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功能障碍发生率48.0%(12/2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常规护理模式在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并没有遵守患者阶段性康复的原则,在实际的功能锻炼时患者因为受到疼痛的影响,导致功能锻炼的强度和次数不够,最终对功能锻炼的效果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而且还可能会因为活动不当对患者的切口愈合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4]。
阶段性护理干预则遵循了创面阶段性愈合的原则,让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能结合创面鱼和成都来分阶段实施,从而让患者在功能锻炼中的疼痛程度减缓,而且还能让因为锻炼不当引起的创面拉伤减少。阶段性护理干预让患者患侧上肢的运动强度和活动范围慢慢增加,长期坚持锻炼可以让瘢痕对肩关节的牵拉限制得到有效缓解,让淋巴回流和静脉回流得以畅通,最终促进患者更好康复[5]。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术后给予阶段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患侧上肢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进行恢复时,阶段性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能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1] 黄盖容,谢妙芳.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5(11):364-365.
[2] 何雪花.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8(20):4833.
[3] 张英丽,曲丽莹,翟旭杰.早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0,31(20):3325-3326.
[4] 魏彩兰.乳腺癌根治术后阶段性护理指导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4(1):114-115.
[5] 徐友娣.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恢复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2(21):188.
R473.73
B
1671-8194(2015)31-02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