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2015-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8期
关键词:不合理医务人员耐药

王 奇

(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巢湖 238000 )

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王 奇

(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巢湖 238000 )

目的 分析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目前临床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现象比较严重,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结论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并掌握感染病菌和药敏等情况,选用合理的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避免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出现。

抗生素;临床应用;合理应用

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为了提高疗效,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抗生素,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减缓并遏制细菌耐药性。但从抗生素在临床上使用的现状来看,有很多不合理现象。所以医务人员在重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并掌握抗生素的选择要素,使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1 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现状

若医务人员没有合理选用抗生素,那么会导致住院患者的治疗效果得不到改善。从抗生素的应用原则上看,要确定病原菌种类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并在治疗前预留对应标本,将这些标本及时送往细菌培养室进行培养,尤其是对于并且较重的患者,要尽快明确病原菌种类,然后选用合理的抗生素,但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很多医院通常只根据临床经验进行抗生素选择,只有17.24%的概率会将细菌培养送检[1]。

在抗生素应用,一些医务人员经常忽视特殊人群的应用情况,例如对于老年患者,因为其机体功能老化严重,没有将胃肠的吸收能力考虑在内,所以导致体内出现药物蓄积,增加了血药浓度,并增加了不良反应;对于儿童患者,很容易受到药物危害,尤其在抗生素中氨基糖有较重的耳毒性,以及很多不该应用于小儿的药品,但是我国每年仍有很多儿童因为药物使用不当,导致耳聋,有近95%以上为氨基糖苷类药物;对于孕妇和哺乳期患者,若使用磺胺类药物,会给怀孕后期患者的新生儿造成危害,还有很多药物会导致造血系统损伤,例如氯霉素、喹诺酮类等药物,临床上的经常出现中毒性病例[2]。

2 抗生素在临床不合理应用的危害

在临床应用中,抗生素若不合理应用,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一些药源性的死亡病例,几乎都是因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造成的,医务人员对某省出现的230例药源性死亡病例进行分析,有98例属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导致的,占总病例的42.6%,而且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应用抗生素,容易造成人体出现病菌种群失调,造成二重感染。这个过程还会增加人体内的耐药菌,根据整合资料发现,临床上应用的分离菌株对几种常用的抗生素有一定反应。因此细菌对很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可能是因为这种原因造成的,并于这些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有着直接的关系[3]。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对肝肾的损害较大,并导致耳毒性等病例。相关学者分析,一些细菌的耐药率在近几年中有明显增长,至少加大了3倍以上,而且这种情况会加大治疗的困难程度,以及耐药菌的数目。所以,医务人员应进行整合分析,并积极研发新型的抗生素,阻碍耐药菌的增长速度。若没有及时改正这种不合理情况,仍然滥用和不合理应用抗生素,长期以往会造成医师都无法解决的危险局面。

3 讨 论

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抗生素种类的增加,人们对于抗生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药物,在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了很多方便,同时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效果。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加大了治愈概率,这种现象在临床上是十分有利的。但是目前临床上普遍存在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很多医务人员不考虑后果,单凭自身经验判断选用的抗生素,这样不但不会得到应有的治疗效果,还会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例如药源性疾病,产生诱发耐药菌,加大了临床上的治疗难度,浪费了很多医学资源[4]。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并加大其经济压力,所以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卫生行政人员也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监督引导。所以,医务人员要在临床工作中,认真探讨抗生素有效的使用方法,能够起到指导临床用药的作用,并保证医疗安全,提升医疗质量,使社会医疗负担得以减轻,为抗生素的使用提供新的局面。

在应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要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认真诊断患者是否为细菌感染,并合理选用抗生素的种类[5]。在选药过程中,抗生素的作用、适应证、安全性和抗菌谱,都是相关人员需要认真考虑的,并结合以往的临床经验,以及会发生二重感染的潜在可能和耐药菌的出现,都会抗生素的应用具有一定限制作用,确保抗生素不会助长病毒和细菌的出现。

在一般情况下,抗生素不能作为感冒的预防药,尤其是没有病因的发热现象,若无明显的细菌感染指征,随意使用抗生素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医务人员还要注意联合用药的合理性,在患者病情特别严重时,使用单一抗生素无法起到控制病情的效果,比较适合的方法是选用二联,例如具有相互加成或是协同作用的联用抗生素。医务人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引起不良反应,避免出现二重感染和耐药菌。在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的剂量较大,用药时间较长,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二重感染。为了减少这种现象出现的概率,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情况,对患者大小便和痰的形状进行定期检测,若发现有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要及时停药。所以为了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使用,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避免耐药菌产生。

在进行抗感染治疗之前,应根据病情,采取患者的血、痰等标本,并将这些标本送往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检测,并根据这个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生素。若有病情危机的患者,无法长时间等待,那么可以根据可能的病原体和当地的抗感染药物的耐药情况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一旦得出培养结果,应立即参考这些结果,调整患者的治疗用药。

病情较轻的患者,一般以口服用药为主,重症感染患者或全身性感染患者则应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药,从而保证治疗效果。然后在患者病情转好后,改为口服用药。在治疗过程中,不宜频繁更换抗感染类药物,通常要观察72 h,重症患者观察48 h后,再选用合理的抗生素种类和治疗方案。

医务人员要掌握好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不能在患者症状刚出现好转时停药。感染性疾病在症状和体征小时72 h后,才可与选择停药,并按照特殊感染的相关程序执行。若抗生素数量不足,没有将细菌全部杀死,那么在停药后细菌会重新生长繁殖,然后重新出现病症,疾病卷土重来,但是这种情况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

医务人员在选用合理的抗生素时,应充分了解注意事项,并掌握抗生素的药理、不良反应、药物动力学和配比禁忌等方面的知识,遵循使用原则,为患者选用安全有效的抗生素药物奠定基础。医务人员在应用抗生素时,要考虑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例如患者的年龄、体质、现病史以及主要器官功能情况,有无药物过敏等方面。具体为:老年患者应慎用或不用肾毒性药物;儿童应慎用或不用耳毒性药物,以此保证患者能够进行安全的治疗。

[1]熊小玲.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J].中外医疗,2011,30(2):176-177.

[2]孙莺歌,张晓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妇产科中的临床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152-153.

[3]白汉玉,杨丽娟.抗生素在儿科临床的合理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1):108-109.

[4]侯昀,覃成杜.急诊内科中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及耐药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18(11):124-125.

[5]孙谦.抗生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合理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213-214.

R978.1

A

1671-8194(2015)28-0288-02

猜你喜欢

不合理医务人员耐药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Ibalizumab治疗成人多耐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超级耐药菌威胁全球,到底是谁惹的祸?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