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

2015-01-24王丽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8期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

王丽敏

(辽宁省锦州市传染病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

王丽敏

(辽宁省锦州市传染病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2012年的37例结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先采用辅助检查和脑脊液检查,采用一般护理、症状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患者好转情况。结果 经积极地治疗和护理,31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转上级医院,4例患者死亡。结论 优质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减少结核性脑膜炎病死率,增加治愈率。

结核脑膜炎;护理;体会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病型,病死率较高。早期的准确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优质的护理决定者患者预后的好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适时给予处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所在[1]。同时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指导,提高结脑患者的自护能力和家属的照顾技巧,有利于缩短结脑患者病程,获得早日康复。

结核性脑膜炎是神经系统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由结核杆菌侵入蛛网膜下隙,引起的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血管部分,可累及脑实质病变的疾病[2]。结脑是一种严重的继发性结核病,常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脑膜、脑血管、脑实质及脑积水四个方面,根据其病理变化临床上分为四型,分别为浆液型,属于早期病例。脑底脑膜炎型,临床最为常见,较前两型严重,预后差,后遗症严重。脊髓型,常见于成人,病程较长。我院2009年~2012年的37例结脑患者的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2012年的37例结脑患者,男21例,女16例,其中儿童3例;病程10 d~6个月,本组病例临床多样化,发热37例(100%),头痛37例(100%),呕吐26例(70%),嗜睡15例(40%),昏迷11例(30%),发作性意识模糊,躁动,谵妄27例(75%),抽搐及惊厥6例(12%),大小便失禁或尿储留33例(50%),颈项强直34例(90%),对光反射迟钝15例(40%),双下肢病理反射阳性23例(60%),4例因病情加重临床死亡,31例治疗好转出院,2例转往上级医院。

1.2辅助检查:血常规WBC正常者23例,(10~20)×109/L者11例,20×109/L以上者3例。结核抗体阳性者17例。

1.3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抗结核抗体IgG检测阳性者26例。颅内压正常者(90~180mm Hg)6例,颅内压在(181~300 mm Hg)22例,颅内压在(301~400 mm Hg)7例,颅内压>400 mm Hg 2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00×109/L以下者5例,在(100~500)×109/L者26例,在500×109/L以上者6例。37例患者蛋白升高32例,葡萄糖下降30例,氯化物下降29例,其中三项均异常者28例,两项异常者33例。结核分枝杆菌多聚酶联反应(PCR)37例患者中26例阳性 。脑脊液检查对结脑的诊断格外重要,是确诊脑膜炎不可缺失的指标。

1.4皮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21例。

2 护 理

2.1一般护理

2.1.1卧床休息:指导卧床休息,注意不可有过多的运动,同时,随时检查病房环境,保持病室卫生清洁,床铺整齐,保证周围环境的安静,注意通风,光线不可太强,应略微暗淡些。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避免如突然搬动颈部或变换体位。昏迷患者应取平卧位或倒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痰或呕吐物吸入气管。

2.1.2皮肤护理:结脑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容易造成褥疮的发生,因此要保持皮肤及床铺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湿的衣裤、床单,及时温水清洗,按摩受压部位,2 h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必要时可1 h翻身1次,可以在受压部位垫软垫。

2.1.3口腔护理:抗生素、激素的使用易发生口腔霉菌双重感染,鼓励患者用盐水多漱口,神智不清者用棉签擦洗,早晚各1次。介绍口腔护理的相关知识,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1.4饮食护理:抗结核药物对胃肠道刺激引起患者食欲不佳,颅内压升高导致频繁呕吐,持续高热及大量脱水剂应用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清醒患者应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为患者机体提供足够的营养与能量。 昏迷者鼻饲流质饮食,保证饮食的质和量。

2.2症状护理

2.2.1头疼的护理:观察患者头疼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嘱患者深呼吸,与患者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听轻音乐,给患者有节奏的按摩,指导患者想象,能够起到松弛和减轻疼痛的作用。

2.2.2发热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日测量体温4次,直到体温恢复正常后3 d。高热时给予降温,以物理降温(如冰袋降温、酒精擦浴等)为主,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后15 min测量体温,同时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加强监测,了解血常规、出入量、血清电解质等变化。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2.3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肺结核的化疗原则也适用于对结脑的抗结核治疗,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分为强化期和巩固期两个阶段,用药剂量大,疗程长,不良反应多,所以护理工作中必须严格按医嘱用药。尤其脱水剂和激素类药物,严格按医嘱定时定量应用脱水剂,注意保护血管,一旦发生外渗立即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同时防止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的发生[3]。

2.4腰椎穿刺的护理:腰椎穿刺可化验脑脊液,检测颅内压。是诊断和治疗结脑的重要措施之一。穿刺前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说明腰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操作方法、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注意事项,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穿刺中密切观察患者面色、意识、瞳孔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协助抢救,术后嘱其去枕平卧4~6 h[4]。

2.5心理护理:由于结脑患者的病情重、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精神压力大,出现恐惧心理,甚至悲观失望,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医护人员要主动耐心的和患者沟通交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有关结脑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熟悉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实现其对疾病的充分认识及准备,解除其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6出院指导:出院后仍需坚持抗结核治疗1年~1年半,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嘱其必须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到医院复查肝功、肾功、血常规等,随时出现不适,随时到医院就诊,不得自行随意调整治疗方案及停药。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避免复发。

3 结 果

本组病例经过以上综合的护理,31例好转出院,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4例死亡。

4 讨 论

结脑患者病情严重,变化复杂,常呈慢性过程急性加重,且病程长,恢复慢[5]。本组病例经经过以上综合的护理,31例好转出院,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4例死亡。因此,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应给予积极的综合护理,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率具有重要意义[6]。

综上所述,本次通过对结脑患者的护理,体会:护士应做到确定准确的护理诊断,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采取高效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地对患者实行帮助、指导、教育,使其最大限度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回归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角色。

[1]尹迎春.成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6(1):76-78.

[2]李东方.综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体会[C]2011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

[3]董淑娟.42例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68-269.

[4]王淑莲,段秉政.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360-361.

[5]汪欣茹,姜杰,张海英.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1):332-333.

[6]刘琼.33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旬刊,2012,3(21):118-119.

R473.74

B

1671-8194(2015)28-0237-02

猜你喜欢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Vaccination
脑子也是水做的
脑脊液切口漏的修补治疗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