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治疗102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2015-01-24曾凡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8期
关键词:格拉斯哥达拉脑出血

曾凡亮

(本溪市桓仁县中医院内科,辽宁 本溪 117200)

依达拉奉治疗102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曾凡亮

(本溪市桓仁县中医院内科,辽宁 本溪 117200)

目的 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保守治疗203例急性脑出血病例作受试对象,随即分成对照组101例(常规治疗)和研究组102例(常规治疗联合依达拉奉),依据Glasgow评分变化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神经功能改善率(84.31%)显著优于对照组(71.29%),P<0.05,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依达拉奉能够促进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建议推广。

依达拉奉;急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急性脑出血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恶化快、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目前临床普遍认可尽早给予有效干预、避免神经细胞凋亡是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药物保守治疗作为急性脑出血常用的救治方法之一,由于目前可供选择的药物种类较多,且尚无特效药物,因此临床争议较多,本文拟通过观察依达拉奉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旨在探讨其在急性脑出血中的治疗价值,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病例为我院神经内科在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因“急性脑出血”急诊入院采取保守治疗203例患者,其中101例采取神经内科常规(即对照组),另102例或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即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54例,女性47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3岁,平均(54.14±4.23)岁,出血量8~30 mL,平均出血量(20.16±8.37)mL;研究组中男性56例,女性46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74岁,平均(53.89±4.15)岁,出血量7~28 mL,平均出血量(19.83±8.48)mL。患者出血部位主要为基底节(91例)、顶叶(27例)、脑干(39例)、颞叶(16例)以及小脑(30例);病例择取标准:①患者全部经磁共振成像(MRI)或CT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脑出血;②无相关药物使用禁忌证,符合保守治疗指征;③排除合并精神疾病、脑血管疾病、深度昏迷、心肺功能严重障碍、严重肾脏疾病以及恶性肿瘤者;④患方知情同意实验内容,自愿参与。实验内容已通过伦理学审查[1]。两组间的基线资料(主要指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出血量等)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

1.2手术方法:对照组采取急性脑出血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应用甘露醇(或甘油果糖)等脱水、降低颅内压、预防感染、调节血压、控制血糖、纠正水电解质离子紊乱以及防治并发症等;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商品名必存,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30 mg依达拉奉+100 mL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应用14 d是l个疗程。

1.3观察指标:依据神经缺损功能(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变化,参照我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1995年)制定的脑卒中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治疗效果评价,具体为基本痊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下降≥90%)、显著进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下降≥45%)、进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下降≥18%)、无变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下降<18%)以及恶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升高)。详细记录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性选择χ2检验,检验标准是α=0.05,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 果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治疗1个疗程后,研究组基本痊愈22例,显著进步33例,进步31例,无变化12例,恶化4例,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4.31%;对照组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29例,进步25例,无变化23例,恶化6例,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1.29%。两组治疗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P均<0.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3 讨 论

急性脑出血主要是指在无外力作用下脑实质自发性出血,其形成的血肿能够压迫脑组织,刺激生成大量的自由基,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程度,引发脑组织损伤,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急性脑出血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诱因较多,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目前临床普遍认为[2]急性脑出血后,大量自由基的存在能够通过促进脂质过氧化、耗竭ATP等加重脑细胞溶酶体膜损伤程度,增加胞质内水解酶水平,加剧神经细胞损伤,因此,清除自由基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积极作用。依达拉奉作为新一代自由基清除剂,具有较高的亲脂性,能够透过血脑屏障,清除自由基,抑制过氧化反应,从而达到减轻脑迟发性神经细胞损伤的目的,而且研究证实[3-6]其能够降低血清蛋白水解酶和炎性因子,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防止脑水肿以及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的治疗目的。除此之外,依达拉奉不具有纤溶作用,对于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等不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药物的安全性较高。本实验中,观察组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常规治疗相比,依达拉奉能够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总而言之,依达拉奉能够改善急性脑出血的神经功能,降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是急性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如贵.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8):27-28.

[2]李剑.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8):151-152.

[3]王秀玲.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S-100B、MMP-9和脑水肿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5):40-41.

[4]李绍鹏.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186-187.

[5]康玲,王伟伟,赵掌权.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7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107.

[6]赵辰生.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1):96-97.

R743.34

B

1671-8194(2015)28-0142-01

猜你喜欢

格拉斯哥达拉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戴口罩
做鬼脸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圣诞之吻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森林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