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2015-01-24张淑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3期
关键词: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张淑娟

(河南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骨一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张淑娟

(河南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骨一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静脉血流淤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都是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机体兼具上述三种危险因素而成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之一,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80%。静脉血栓一旦形成,轻者造成肢体肿胀功能障碍,重者可发生肺动脉栓塞,甚至危及生命,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能够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有效地减少了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髋关节置换术;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任何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都是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机体兼具以上三种危险因素而成为极高危险因素之一,容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栓[1]。静脉血栓一旦形成,轻者造成肢体肿胀功能障碍,重者可发生肺动脉栓塞,甚至危及生命,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为此,采取有效积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概率,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全面康复,同时对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必将起到重大作用。我科针对这一问题,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实践中,遵循“预防第一”的原则,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共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156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114例,半髋关节置换42例,骨头缺血性坏死20例,股骨颈骨折116例,股骨头粉碎性折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4例。156例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71例,年龄最大89岁(单侧半髋关节),最小49岁(股骨头粉碎性骨折)。肥胖39例,糖尿病61例,高血压59例。脑血栓后遗症23例。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5 d及7 d患肢突发明显肿胀,酸胀疼痛,触之压痛并张力增高,急诊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请相关科室会诊后给予溶栓等治疗,1例静脉完全再通,肿胀消退。1例不完全再通遗留下肢轻度肿胀,行走有酸沉疲劳感。

2 术前预防性护理

2.1 评估健康状况:患者入院后,根据年龄、体态、性别、生活习惯,有无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疾病、肢体静脉曲张等身体情况,做出健康状况评估[3]。结合实验室凝血功能检查,血流变检查等结果,评估个体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程度,评估后常规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健康教育。详细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预防的重要性,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并取得家属的理解及协助,增加患者的依从性,鼓励患者多饮水、戒烟、控制血糖及控制血脂,减少自身人为风险因素的增加。

2.2 心理护理:良好的心理状态、开朗、乐观向上的性述格,可调节自主神经与内分泌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脉谢,改善血流,促进循环系统功能。责任护士要细心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有针对性的做好患者的心理疏疏导,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消除恐惧焦虑心理,并真诚的给予理解、同情、安慰和帮助[4]。力争消除由疾病及伤痛所带来的负性心理影响,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术后锻炼的术前指导:术后早期患者因惧怕疼痛,常不敢也不愿意进行活动锻炼。因而术前应向患者宣教术后锻炼重要性,并指导其掌握锻炼的方法和技巧,如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如何咳嗽有效排痰,以增进肺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教会患者足趾、踝关节主动活动锻炼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的具体方法,以便术后尽快进行关节及肌肉锻炼,防止血流淤滞,防止肌肉萎缩;床上排便训练,以免术后不适应床上排便造成潴留,对髂血管造成挤压而致血液回流不畅,还可以预防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5]。术前测量记录健侧及患侧相同部位的肢体周径,如髌骨下缘下15 cm小腿周径,髌骨上缘10 cm处大腿周径,并于测量部位做好标记,详细记录在案,以便术后测量时对比观察,判断肢体肿胀情况。

3 术后预防性护理

3.1 术后患肢静脉的保护性预防:患肢保持于适宜正确的外展中立位,不可过伸、过度外展、内收,避免牵拉静脉紧张受损。稍抬高患肢10°~20°,肢体远端高于近端,肢体下垫软枕,利于静脉回流。注意观察记录引流量,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局部血肿形成造成压迫。严禁在患肢进行静脉穿刺,减少血小板凝聚机会,避免血栓形成。

3.2 严密观察患侧肢体肿胀情况:加强护理巡视,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及有无感觉异常,有无被动牵拉肢体痛,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等。术后即刻于手术前标记部位再次测量肢体周径并记录,双侧对比,与术前对照。每日进行1~2次,若周径大于手术前0.5 cm以上,应及时告知医师,进行血管多普勒彩超检查,给予必要的处理,以免延误诊断治疗。

3.3 心理康复护理:术后康复锻炼是肢体功能恢复的最重要措施,也是促进肢体活动,避免长期制动肢体血流缓慢,末梢血运不良预防血栓的方法之一。保持积极的心态是肢体康复训练的关键性支撑因素。手术后肢体疼痛,体质虚弱,康复锻炼中困难与期望值的矛盾,疾病过程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这很容易让患者沮丧。责任护士在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中,适时的给予帮助、鼓励、激励、同情等情感支持,让患者树立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持之以恒的做好患肢功能康复训练[6]。

3.4 肢体主、被动活动:肢体主、被动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方法。术后早期指导并协助患者做适宜的功能锻炼,既有利于肢体功能的康复,又利于自身肌肉泵的作用,防止血流淤滞,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7]。具体措施为:在麻醉未失效时,做患肢肌肉的被动按摩,从足趾渐至大腿中上部,循序渐进,每2 h一次,每次5~10遍。也可应用足底静脉泵或间歇压力装置进行机械按摩。麻醉药效过后,患者肌力恢复,应鼓励患者克服怕痛心理,进行术前学会的足趾、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及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锻炼,每次100下左右,在不疲劳的情况下,可不间断进行。也可用直流电刺激臀部、大腿小腿肌肉引起收缩的被动锻炼方法。治疗许可时,可进行膝髋伸屈锻炼,早期下床活动。

3.4 药物预防:药物预防是目前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之一。常见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等[8],作为责任护士应该掌握患者病情的动态信息,了解常用药物作用及其注意事项,严密观察用药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根据病情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治疗。一要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二要严格观察术后引流管及切口渗血情况,以确认有无活动性出血,出血较多者应限用预防血栓的溶血药物;三要了患者检验检查结果,凝血机制等,在有高出血风险的情况下,禁用预防血栓的药物。

4 讨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关节置换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处理非常困难,而且效果也不确定,故而预防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作为责任护士,是病情观察的第一信使,应该积极参与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序列之中,牢记“预防第一”的原则,采用术前、术后综合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全面康复保障护航。

[1] 马俊,沈彬,杨静,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13):965-969.

[2] 林宏.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75-76.

[3] 周兰岛.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干预[J].右江医学,2011,39(1):99-100.

[4] 王水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干预措施[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5(10):641-643.

[5] 齐艳.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120-123.

[6] 郭立华,王春昕,李容杭.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8):221-222.

[7] 邹莉丹,唐永利.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1):1319-1320.

[8] 杨晓杰,刘红艳,赵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医药与保健,2014,22(5):124.

R473.6

B

1671-8194(2015)13-0227-02

猜你喜欢

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