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血与静脉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分析
2015-01-24王洪松
王洪松
(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煤机厂医院(东裕社区卫生服务站),吉林 辽源 136201)
末梢血与静脉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分析
王洪松
(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煤机厂医院(东裕社区卫生服务站),吉林 辽源 136201)
目的 对应用末梢血液和静脉血液实施血常规检查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68例,分别抽取静脉血液和末梢血液,并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血液分析仪和显微镜两种方式,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液的白细胞计数水平、红细胞计数水平、血小板计数水平等三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白细胞计数水平的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红细胞计数水平和血小板计数水平的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显微镜复检结果显示,研究组上述三项指标水平与真实值更为接近。结论 在血常规检查过程中静脉血液检测结果与末梢血液比较可信度更好。
末梢血液;静脉血液;血常规检查
在目前的临床血常规检测技术中,血液分析仪的应用可以使临床检验的质量和检测的效率显著提高,但是在患者或体检人员在接受血常规检测过程中,究竟应该采集静脉血液还是末梢血液,目前在临床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1]。随着我国医疗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临床和社会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本次研究对应用末梢血液和静脉血液实施血常规检查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68例,其中男性研究对象36例,女性研究对象32例;研究对象年龄22~86岁,平均年龄(45.6±1.3)岁。上述自然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1.2.1仪器和试剂:采用我院现有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试剂包括质控液、稀释液、溶血素、清洗液,且均为仪器的配套试剂,我院现有的实验室显微镜。
1.2.2血液采集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接受血液标本采集,其中静脉血液采用抗凝剂进行处理,末梢血所采用配套稀释液进行稀释处理。研究组采取定量真空采血管抽取静脉血液4 mL;对照组采集手指血液40 μL,并加入配套稀释液1.6 mL进行均匀混合处理。上述两组血液均分为两份,一份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测定,一份采用显微镜进行复检[2]。
1.2.3检测方法。研究组:首先采用一次性吸管将已经采集后的静脉血液注入到抗凝管中,然后将充分混匀之后的样本置于血细胞分析仪上实施血常规指标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对照组:检测方法与研究组相同。检测完成后,再采用瑞氏染色法对两组的另一份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显微镜下复检,并对结果进行详细记录[3]。
1.3观察指标:选择白细胞计数水平、红细胞计数水平、血小板计数水平等作为观察指标。
1.4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当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χ2检验。
2 结 果
2.1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水平为(6.28±1.97)×109/L,红细胞计数水平为(3.91±0.88)×1012/L,血小板计数水平为(254.17±25.46)×109/L;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水平为(6.99±2.03)×109/L,红细胞计数水平为(3.53±0.86)×1012/L,血小板计数水平为(217.44± 26.50)×109/L。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研究组研究对象白细胞计数水平的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红细胞计数水平和血小板计数水平的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实验室显微镜复检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实验室显微镜复检白细胞计数水平为(6.26±1.35)×109/L,红细胞计数水平为(3.94± 0.91)×1012/L,血小板计数水平为(257.62±24.38)×109/L;对照组研究对象实验室显微镜复检白细胞计数水平为(6.28±1.21)× 109/L,红细胞计数水平为(3.92±0.94)×1012/L,血小板计数水平为(254.50±21.06)×109/L。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水平显微镜检测结果并无明显差异(P>0.05)。与2.1所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静脉血液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三项指标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水平和末梢血液比较,前者与真实值更加接近。
3 讨 论
随着我国医疗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临床和社会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对病情已经得到确诊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以达到对病情程度进行了解,和对诊断结果进行再次确认的目的,患者血液中细胞的主要成分含量是血常规指标检测的主要内容[4]。血常规检测不仅仅可以为临床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提供一些可靠的依据,同时还能够为疾病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各类参考性的信息,是目前临床医学检验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重要的检验方法。在对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进行检验的时候,血液标本采集的方法主要包括静脉血液采集和与末梢血液采集两种类型,而两种血液采集的方法对广大患者的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通常情况下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5]。
通过对在同一时间采集的静脉血液和末梢血液标本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其个别指标的测量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分析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静脉血样是通过直接采集的方式从患者的静脉中获取的;②静脉血液中没有参杂任何的组织液,血液的主要成分组成与患者实际体内血液的相符程度更高;③静脉血液的检测结果受到环境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其次静脉血液的采集量与末梢血液的采集量比较相对较大,能够进行重复的血常规指标检测,具有更加理想的可重复性。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通常建议选择静脉血液标本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测定,所得结果准确度和可信程度更高[6]。
总而言之,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的静脉血液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测,可以使临床血液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显著提高,并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数据。但是为了能够使检测的结果更加的准确,可参考性更好,需要对血液标本的采集有更加正确的认识,在血液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采集静脉血液,减少或避免采集末梢血液,因为后者在血常规指标检测过程中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是测得结果与实际真实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1] 高海燕,谭丕有,殷秀艳.末梢血与静脉血血细胞计数对比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1,31(2):113.
[2] 梁委军,董家书.凝末梢血不同检测时间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22(20):110-112.
[3] 张素能.血站血液检测模式与血液安全性的分析与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26):32-33.
[4] 黎长征.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2011,2(13):144-145.
[5] 陈俊,朱红青,陈如昌,等.末梢血和静脉血Coulter-JT血细胞计数仪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9,17(1):24.
[6] 李顺义.血细胞形态学漏诊分析与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0,28(9):140-141.
R446.11
B
1671-8194(2015)34-00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