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在中风康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4期
关键词:患侧中风神经功能

王 威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 吉林132022)

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在中风康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 威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 吉林132022)

目的 对应用分期中医康复疗法对患有中风疾病的患者在康复期阶段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6例病情处于康复期的中风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中风康复期治疗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分期中医康复疗法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中风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分期中医康复疗法对患有中风疾病的患者在康复期阶段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分期;中医康复;中风;康复治疗

目前,中风在我国仍然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多发病。该病具有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需要接受康复治疗的中风患者,在康复期仅接受以综合医院康复科或专业康复中心的机构的治疗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广大患者及其技术对康复服务的实际需求[1]。本次研究对病情处于康复期的中风疾病患者应用分期中医康复疗法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院收治的86例病情处于康复期的中风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59.8±1.6)岁;中风患病时间1~10个月,平均患病时间(4.1± 0.5)个月;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9.7±1.5)岁;中风患病时间1~11个月,平均患病时间(4.3±0.6)个月。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病例入选标准:①我院收治的首诊中风疾病确诊患者;②患者年龄在40~80岁;③患者中风疾病发病时间在1年以内;④患者自愿参与研究;⑤排除患者合并患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⑥患者理解能力正常;⑦患者病情表现稳定。

1.3方法:采用常规中风康复期治疗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分期中医康复疗法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具体措施包括如下:

1.3.1针刺疗法。①体针:在BrunnstromⅠ期,取穴主要包括双侧内关、郄门、曲泽、尺泽、鱼际、手五里、双侧环跳、承山、风市、伏兔、委中、足三里、昆仑。在BrunnstromⅡ~Ⅳ期,取穴主要包括患侧肩髃透臂臑、四渎透外关、臑会透天井、阳溪透偏历、患侧髀关透伏兔、丘虚透足临泣、曲泉透阴包、阳陵泉透悬钟、太冲透解溪。在BrunnstromⅤ~Ⅵ期,取穴主要包括患侧肩髃、臑会、肩髎、外关、天井、尺泽、阳溪、后溪、神门、八邪、患侧环跳、伏兔、髀关、阳陵泉、血海、梁丘、悬钟、犊鼻、太冲、曲泉、丘虚、解溪。②头针:沿患者双侧顶颞的前斜线进行取穴,每侧取穴个数控制在3个左右。每次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计划治疗1个月。

1.3.2按摩。①头面部:以指禅推法为主,取穴主要包括: 风池、百会、印堂、太阳、角孙。②四肢及腰背。BrunnstromⅠ期患者,取穴主要包括肩井、合谷、足三里、曲池、环跳、阳陵泉、委中、绝骨、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背俞穴,且以一指禅推法为主,后于上下肢施以滚法,并对肢体进行被动活动。BrunnstromⅡ~Ⅳ期患者,对其四肢屈肌群施以滚法、揉法、搓法。做主动伸肘运动。躯干部取穴主要包括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以一指禅推法为主。BrunnstromⅤ~Ⅵ期的患者,应该在四肢部屈肌群施以滚法、揉法、搓法,轻重保证适宜。则做主动伸肘运动。躯干部的取穴主要包括脾俞、肺俞、肝俞、心俞、肾俞,以一指禅推法为主。每天1次,每次持续进行45 min左右。

1.3.3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次持续60 min左右。训练项目主要包括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采用Bobath法、Rood法、运动再学习法,进行站立、站立平衡、步态、手的操作等方面的训练[2]。

1.4观察指标:选择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中风疾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5治疗效果评价方法。基本治愈:中风症状表现基本消失,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有效:中风症状表现明显减轻,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生活部分能够自理,但仍然需要他人照顾;无效:中风症状表现没有减轻,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仍然存在明显异常,生活完全不能够自理[3]。

1.6数据处理方法: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对照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23.84±3.41)d神经功能恢复正常,该组临床治疗计划共计实施(29.80±4.12)d;治疗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17.69 ±3.42)d神经功能恢复正常,该组临床治疗计划共计实施(22.36± 3.03)d。两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中风疾病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经常规康复治疗后,12例中风疾病达到基本治愈标准,18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9.8%;治疗组患者经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后,17例中风疾病达到基本治愈标准,22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7%。该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针灸、推拿等中医学传统康复治疗实施在中风疾病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适合在临床中风康复治疗过程中推广使用。如何能够吸收中风疾病治疗的现代康复理论,使中医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提高,是近年来中风中医康复治疗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性课题[4]。本次研究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使中医体针治疗“治痿独取阳明”的传统做法得到了改变,在病情软瘫期(Ⅰ期)阶段在患者的上肢取阴经经穴,在患者的下肢取阳经穴,使上下肢的屈伸肌肌张力水平明显增加,对共同运动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②患肢痉挛是临床上公认的中风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病情在痉挛期(Ⅱ~Ⅳ期)阶段,对康复治疗造成最大障碍的因素之一。如果按照一般中医康复治疗理论,在患侧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位置取穴,会使患侧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痉挛程度进一步加重。但是,在拮抗肌上取穴实施针刺和按摩治疗,实践证明不仅仅不会使痉挛程度加重,反而可以对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痉挛现象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肌痉挛程度的降低,对分离运动的出现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帮助建立正常运动模式[5]。

[1] 王俊华.针刺背俞穴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6):747-748.

[2] 倪欢欢,崔晓,胡永善,等.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对社区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9,16(11):127-128.

[3] 顾旭东,姚石海,顾敏,等.电针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19(27):131-132.

[4] 胡永善,吴毅,朱玉莲,等.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19(16): 420-421.

[5] 刘悦,凌方明,章小平.分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11):689-690.

R255.2

B

1671-8194(2015)24-0197-02

猜你喜欢

患侧中风神经功能
更 正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