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评价
2015-01-24郭雷
郭 雷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骨科,吉林 白城 137000)
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评价
郭 雷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骨科,吉林 白城 137000)
目的 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间经临床确诊胫骨平台骨折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本组患者中,优38例,良21例,可4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92.2%。结论 手术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临床体会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引起[1]。如治疗不当均可造成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及关节僵硬等不良后果,也是造成肢体残障的主要原因[2-4]。目前我院已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为此,本文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间经临床确诊胫骨平台骨折64例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组64例患者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18~70岁,平均(42.48±6.62)岁,其中高空坠落伤16例,交通事故伤31例,重物砸伤13例,运动伤3例,原因不明伤1例。同时合并骨折脱位6例,交叉韧带损伤10例。侧副韧带损伤17例,后交叉韧带损伤6例,半月板损伤16例,血管损伤4例,骨筋膜综合征5例。伴开放性伤口3例为新鲜骨折,膝关节明显肿胀12例。本组病例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诊断并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
1.2方法:①术前处理:患者入院后常规摄膝关节正侧位片,必要时行CT或MRI的检查以便分型。患者入院后常规跟骨牵引,对关节腔积血较多者对症穿刺抽血,对开放性伤口应清创缝合。术前应大剂量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②手术治疗:本文均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平卧位,驱血带驱血后于大腿中上部上气囊止血带。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切口,Ⅰ、Ⅱ、Ⅲ型骨折取前外侧入路,Ⅳ型骨折取前内侧或后内侧入路,Ⅴ、Ⅵ型取双侧入路,按解剖层次打开关节腔,如半月板损伤,均予一期修复;侧副韧带Ⅱ~Ⅲ度损伤行一期修复;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留待二期手术重建。所用患者均采用有限切开,减少对软组织损伤,要常规探查半月板。Ⅰ型骨折用空心螺钉或支撑钢板固定;Ⅱ、Ⅲ型骨折在胫骨内或外侧用高尔夫型或L型支持钢板固定,Ⅳ型采用内外侧双钢板进行固定,Ⅴ、Ⅵ型骨折用高尔夫型或L型钢板予以内外两侧固定。如术中出现骨折塌陷或复位后所致空隙处用自体髂骨或异体骨植骨,然后再用钢板固定。③术后处理:术后常规留置负压引流24~48 h,继续应用抗生素5~7 d,对患处肿胀明显者应用脱水剂消肿。可在术后2~3 d行股四头肌锻炼;对术前膝关节功能可以者3~5 d开始膝关节不负重屈伸活动;术前骨折粉碎程度较重,膝关节功能严重损伤者、同时合并半月板或关节周围韧带损伤者,要给予石膏托外固定3~4周;6~8周开始双拐下地不负重行走,12周后下地逐渐负重行走。
1.3统计学处理:本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 <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在本组64例患者中,优38例(59.4%),良21例(32.8%),可4例(6.2%),差1例(1.6%),总优良率为92.2%。80%患者术后随访,无明显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本组患者仅出现2例关节僵硬。
3 讨 论
胫骨平台是膝的重要负荷结构,一旦发生骨折,使内、外平台受力不均,将产生骨关节炎改变。由于胫骨平台内外侧分别有内、外侧副韧带,平台中央有胫骨粗隆,其上有交叉韧带附着,当胫骨平台骨折时,常发生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5-6]。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交通事故也不断增加,临床胫骨平台骨折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胫骨平台骨折是损伤程度较严重的一种骨折,其损伤的程度可直接或间接反应关节面骨折和周围软组织损伤状况。所以手术治疗主要目的就是将关节面复位稳定,同时要早期进行不负重的训练,避免创伤性关节炎及关节僵硬等不良后果发生[7-9],临床诸多资料显示,骨折类型也是影响胫骨平台骨折预后最主要因素。随着现代手术学和内固定物的发展及临床治疗观念地更新,有限切开复位和坚强生物学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是目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主要方法[10]。同时周围软组织损伤处理是否正确,也是决定骨折疗效的重要因素。本文中患者均严格遵循手术指征已采用有限切开,减少了对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及对骨折血运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患者术后膝关节的粘连。
总之,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0-792.
[2] 罗德华,潘奔洲,刘康强.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2,2(8):165-166.
[3] 梁军,刘安民.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11,19(3):202-203.
[4] 唐少龙,张文斌,颜海波,等.解剖型钢板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09,12(2):200-201.
[5] 陈录兴,蔡学侬,钟桥.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3, 40(7):65-66.
[6] 周治国,官丙刚.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2(7):741-743.
[7] 姚金林.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选择和并发症防治[J].安徽医学, 2010,30(7):500-501.
[8] 李洪平.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4,6(27):183.
[9] 陈阳,滕涛,李学民,等.胫骨平台骨折手术133例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0):47-48.
[10] 刘宇,王静成,施晓明,等.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5例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79-81.
R683.42
B
1671-8194(2015)31-01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