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研究
2015-01-24赵晓伟
赵晓伟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研究
赵晓伟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目的 研究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诊治方法以及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10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诊断方法以及发病因素。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患者在睡前、餐后2 h以及空腹血糖指标明显较之治疗前要低,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总甲状腺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等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合并甲亢发病与甲状腺素通过儿茶酚异常血糖调节、异常胰岛素分泌等因素有关,通过综合治疗、及早诊断等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病机制;临床诊治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比较少见,而且存在着遗传、自身免疫性问题,造成患者疾病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针对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应该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以便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和改善生活质量[1]。选取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10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10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54例,最大年龄69岁,最小24岁,平均年龄为(57.2±8.3)岁。所选取患者经过WHO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诊断标准确为双重疾病。纳入标准:①所选取患者全部确诊为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②所选取患者均知晓本次试验调查,且自愿参与调查;③患者均无精神疾病史或者精神障碍。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妇女排除调查范围;②所选取的患者不愿参与调查,应排除调查。
1.2方法:①甲亢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抗甲状腺药物、手术治疗以及放射碘治疗。当甲亢合并糖尿病时,抗甲状腺药物剂量若加大,则控制症状时间相对较长,并且会维持治疗控制甲亢,采用放射性碘可以控制甲亢,治疗过程中往往比较简便,费用较廉价,且治疗过程中不需要住院治疗。②糖尿病。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给予胰岛素治疗,治疗时在餐前给予优秘乐、诺和锐,睡前则加入甘精胰岛素和基础胰岛素。给予患者甲亢控制之后,胰岛素的用量也会相对减小,然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防止出现低血糖症。
1.3评价指标: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甲状腺激素变化情况。血糖指标主要包含了: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睡前血糖含量等。甲状腺激素指标包含了:三碘甲状腺原氮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水平。
1.4统计学方法:本次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或者[n(%)]表示,进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本院治疗,治疗前空腹血糖水平为(12.3±2.6)mmol/L,餐后2 h血糖为(16.8±3.9)mmol/L、睡前血糖(15.6±4.2)mmol/L;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为(6.2±1.2)mmol/L,餐后2 h血糖为(7.8± 1.5)mmol/L、睡前血糖(7.2±2.1)mmol/L。
甲状腺素指标评价结果为:治疗前TSH为(0.09±0.07)mU/L、TT3为(5.44±1.33)nmol/L、TT4为(182.5±22.2)nmol/L、FT3为(9.88±3.02)pmol/L、FT4为(29.7±7.3)pmol/L;治疗后TSH为(4.46±1.2)mU/L、TT3为(2.02±0.62)nmol/L、TT4为(92.7± 12.3)nmol/L、FT3为(4.98±1.12)pmol/L、FT4为(10.7±3.4)pmol/L。则患者在睡前、餐后2 h以及空腹血糖指标明显较之治疗前要低,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总甲状腺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等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因此受到了医学界广泛关注和重视[2]。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时,应该兼顾两种疾病,达到同时治疗才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通过控制甲亢维持血糖稳定,治疗过程中应该加强饮食控制,实现有效降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3-7]。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睡前、餐后2 h以及空腹血糖指标明显较之治疗前要低;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总甲状腺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等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通过综合治疗、及早诊断等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 曹健.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2):165-166.
[2] 孙立苹.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治88例临床分析与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200-201.
[3] 张丰姣.30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36):35-36.
[4] 吴学森.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5):133-134.
[5] 卢斐翠,肖明,沈礼利.56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治疗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4):921-922.
[6] 丛大龙.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西药结合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25):250-251.
[7] 李廷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39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1):94-95.
R587.1;R581.1
B
1671-8194(2015)31-01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