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外伤后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研究

2015-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1期
关键词:眼外伤巩膜植入术

夏 宁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一病房,辽宁 沈阳 110031)

眼外伤后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研究

夏 宁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一病房,辽宁 沈阳 110031)

目的 研究眼外伤后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8例(58眼)眼外伤后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行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3±2.6)个月,术前平均裸眼视力(0.021±0.006),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29±0.04),术后平均裸眼视力为(0.36±0.05)。与术前相比,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有显著提高,且超过术前平均最佳矫正,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眼外伤后未能进行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进行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明显提高患者裸眼视力,可达到甚至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眼外伤;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临床研究

眼外伤指眼球及附属器受到外来物理或或血型因素侵蚀,导致眼组织器质性及功能性损害。眼的解剖位置暴露,且随着社会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眼外伤的发生率逐渐增高,是儿童及青壮年单眼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1]。本研究就眼外伤后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8例(58眼)眼外伤后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行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其中男性37例(37眼),女性21例(21眼);年龄12~61岁,平均年龄(36.6±4.5)岁;其中左眼35眼,右眼23眼;所有患者均有外伤,眼均有晶状体的严重损伤或脱位,其中外伤性白内障合并虹膜缺损8眼,合并虹膜根部断离5眼,合并角膜裂伤眼内炎21眼,合并球内异物眼内炎10眼;术前8眼裸眼视力≥0.1,11眼裸眼视力为0.05~0.1,39眼裸眼视力<0.05;所有患者术前眼压均正常。

1.2手术方法:术前进行充分散瞳。2%利多卡因及5%布比卡因混合后行常规球后阻滞麻醉及结膜下浸润麻醉,于3点、9点距角巩膜缘1.5 mm做以角膜缘为基底、长约1.0 mm、1/2巩膜厚度的三角形巩膜瓣,并电凝止血争取术中视野清楚。做上直肌牵引线,暴露眼球上方球结膜,于距角巩膜缘2 mm的10点至2点做长约6 mm的巩膜反眉形隧道切口。用悬吊式人工晶状体双针10-0聚丙烯悬吊线长针从9点巩膜瓣处,垂直巩膜面进针至后房,将预先弯制的1 mL注射器针头从3点巩膜瓣处垂直进针,将长针插入针头后从3点巩膜瓣处牵出。从巩膜隧道切口拉出晶状体悬吊线减短,于人工晶状体襻部固定空上打结固定。缓慢植入人工晶状体,并调整人工晶状体位置肌悬吊线松紧度,将缝线褥式缝合固定于巩膜上,缝合巩膜瓣及隧道切口,并包扎术眼。术后常规检查患者视力、眼压、眼底、人工晶状体位置及并发症,并进行对症处理。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3±2.6)个月,术前平均裸眼视力(0.021±0.006),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29±0.04),术后平均裸眼视力为(0.36±0.05)。与术前相比,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有显著提高,且超过术前平均最佳矫正,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眼外伤后常常合并外伤性白内障、外伤性前后囊破裂等导致一期术后无晶状体、巩膜确实、或前后囊不完整。对于无晶状体或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患者可采用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简单,且不依赖晶状体囊膜完整性[2],但术后易产生严重并发症[3-8]。悬吊后要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主要是人工晶体倾斜,并且要注意人工晶体襻的位置,以免损伤睫状体动脉分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是目前比较好的手术方式,可避免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并发症。眼外伤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在一期应该及时处理,为二期人工晶体修复奠定基础。手术中应该更加心细,操作轻容,避免并发生的发生。本研究就眼外伤后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3±2.6)个月,术前平均裸眼视力(0.021 ±0.006),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29±0.04),术后平均裸眼视力为(0.36±0.05)。与术前相比,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有显著提高,且超过术前平均最佳矫正,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眼外伤后未能进行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进行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明显提高患者裸眼视力,可达到甚至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外伤后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处理眼外伤后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1] 蒋祖林,艾明,江双红,等.眼外伤后行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46例临床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3,21(5):409-412.

[2] 张玉明,秦程,王芳芳,等.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后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2):202-205.

[3] 陈平.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疗效观察[J].眼科新进展,2013,33(5):463-465.

[4] 赵彬彬.眼外伤后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21):70.

[5] 蒋祖林,艾明,江双红,等.眼外伤后行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46例临床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3,42(5):409-412.

[6] 姜皓,于迎娟,董如娇,等.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残余囊膜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11):1462-1464.

[7] 颜华.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疗效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14,50(2):105-108.

[8] 蔡莉莉.眼外伤后行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4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9):40-41.

R779.6

B

1671-8194(2015)31-0124-01

猜你喜欢

眼外伤巩膜植入术
巩膜生物力学特性及其与近视关系的研究进展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不同手术时机对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外伤患者的预后影响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