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
2015-01-24李文雄
李文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因局部发泡如火燎,形成灸疮,又名发泡灸。这种灸疮的情形和艾灸疗法形成的灸疮有相似之处,但它不是用艾绒及其他材料作热源的施灸方法,与热灸相对而言又称为冷灸、自灸、无热源灸。
历史渊源
天灸一词,首见于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头额,名为天灸,以厌疾。”与《说郛》卷三二引《潜居录》:“八月朔,以碗盛取树叶露,研辰砂,以牙箸染点身上,百病俱消,谓之天灸。”谓以朱水点额或身以去病灾。与现代常用的天灸方法不同。
现代常用的天灸方法,最早可追溯到《五十二病方》:“蚖……以(芥)印其中颠”,指用白芥子泥敷贴百会穴以治疗蚖蛇咬伤的方法。《神农本草经》亦记载:“斑蝥,主恶疮,以其末和醋,涂布于疮疽上,少顷发泡脓出,旋即揭出。”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治疗痫、痈、肿毒,斑蝥一枚,无足、翅,捻破,复以针画疮上作米字,以之封上,候发赤,起即揭去。”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载:“用旱莲草捶碎,置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间使穴)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症。”《太平圣惠方》记载:“治疗腰脚风痹冷痛有风,川乌头三个去皮脐,为散,涂帛贴,须臾即止。”《本草纲目》亦载:“以赤根捣烂,入元寸,贴于脐心,以帛束定,得小便利则肿消。”后人尊称为“外治之宗”的《理瀹骈文》的问世,标志天灸疗法的成熟[1],吴氏认为内服汤药与外贴膏药有“殊途同归”之效,即所谓“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且吴师机认为“治在外则无禁制,无窒碍,无牵掣,无黏滞。”
临床应用
1.治疗哮喘:现代研究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嗜酸细胞和肥大细胞反应为主,以呼吸道变应性炎症、呼吸道高反应性、可逆性呼吸道阻塞为特征的疾病。现代医学对哮喘的治疗主要有3个方面:①激素抑制气道炎症。②氨茶碱类药物扩张支气管。③色甘酸钠等药物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急性发作的患者大部分可得到控制,但患者病情易反复,且长期激素治疗易产生耐药性[2]。中医学辨证多属阳虚,冬季寒邪袭肺易引起疾病复发,《内经》有云:“春夏养阳”,故哮喘可按“冬病夏治”的治法辨证论治。天灸疗法正是利用夏季炎热气候同气相求,并敷以辛温、走窜、通经兼平喘的药物,达到温阳利气,驱逐内伏寒邪的作用,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防治支气管哮喘疾病。赖新生等[3]发现哮喘患者血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及CD4/CD8)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而以天灸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下降(P<0.05),提示天灸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的活化而影响哮喘的病理。庄礼兴等[4]分别将1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三伏组与日常组,其中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再分为“庚”日贴药组与“辛”日贴药组,均以甘遂、白芥子、麻黄、细辛等药物贴敷肺俞、定喘等穴位进行治疗。1个疗程后:①三伏组与日常组治疗后的疗效及血清IgE含量、淋巴细胞转换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庚”日天灸组与“辛”日天灸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天灸疗法主要通过经穴及药物双重作用起效,适宜全年开展。
2.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历代医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众多,其中灸法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显著,且天灸疗法操作简便、价格较低、毒副作用小、易为患者所接受,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米建平等[5]观察31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予天灸散行穴位敷贴的治疗效果,结果证明天灸散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良好,且其有效性与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患者的性别、疾病证型无明显相关性。黄小玲[6]认为过敏性鼻炎患者多为虚寒体质,怕冷,遇冷发病,好发于春秋两季,尤其是气候突变明显时。天灸疗法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夏养阳”原则而进行的“冬病夏治”的特色疗法,其使用药物贴敷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可从根本上改善过敏性鼻炎的症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7]。王建林[8]采用针刺配合三伏灸(取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穴)治疗过敏性鼻炎35例,治愈14例,显效11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
3.治疗关节疼痛:天灸不仅能通过刺激穴位以达疏通经络、调理全身经脉气血运行的作用;也可刺激皮肤的神经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达到止痛,进而缓解关节疼痛患者的症状[9]。刘志文等[10]运用天灸贴穴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关节炎,观察组治愈12例,显效27例,有效10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有效率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天灸贴穴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的效果。夏樟秀等[11]观察60例腰椎骨关节炎患者予天灸和假天灸治疗,结果观察组在McGill疼痛评分的PRI、VAS、PPI方面均有显著的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3个月随访数据显示观察组腰痛复发少于对照组(P<0.05)。
实验研究
王艳杰等[12]为观察穴位贴敷天灸透皮吸收剂对哮喘豚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选择48只豚鼠随机平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天灸透皮吸收剂药贴组及地塞米松组。治疗后,天灸透皮吸收剂药贴组、地塞米松组豚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天灸透皮吸收剂药贴组与地塞米松组豚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穴位贴敷天灸透皮吸收剂药贴与地塞米松均能降低哮喘豚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从而减轻免疫炎性反应及气道高反应性。周丽莎等[13]研究天灸对哮喘大鼠血清中IgE的影响及观察肺组织病理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提示血清IgE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生,天灸对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刘素文等[14]使用鹅蝥藿香粒天灸治疗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的过敏性鼻炎模型小鼠,结果提示鹅蝥藿香粒天灸对小鼠过敏性鼻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望
近年来,天灸疗法以其独特的优势而备受人们的关注,但在进一步发挥其“治未病”和“防复发”的优势时,笔者认为仍须对以下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①天灸多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治疗后患者皮肤易破皮、留疤,甚至出现感染。②各大医院进行天灸治疗的时间较为局限,仅限于三伏灸或三九灸。③天灸的应用更多来源于临床经验,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影响其进一步推广和应用。④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较局限、不完善,不利于对天灸辨病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层次探讨。
对此,笔者在整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思路:①利用现代透皮吸收制剂研究的启发,提取天灸疗法获取疗效的核心成分,改良天灸制剂,如将天灸药物开发成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②加强天灸作用机制的研究,破除时间限制,加强个体化治疗,方便患者就诊,同时提高敷贴效率。③各大医院与高校广泛合作,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应用科学、规范的实验手段设计制作适宜观察天灸效应的实验动物模型,探讨天灸深层次机制,寻找天灸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推广及发扬天灸疗法。
[1]钟珊,吴曦,梁繁荣 .天灸的作用机理和展望[J].西部中医药,2012,25(3):93-96.
[2]刘志良 .三伏天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10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49-50.
[3]赖新生,李月梅,张家维 .天灸对哮喘患者血清可溶性IL-2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0(1):33-35.
[4]庄礼兴,赵明华,杨君军,等 .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时效关系研究[J].针刺研究,2007,32(1):53-57.
[5]米建平,余焯燊 .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2):773-775.
[6]黄小玲 .天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44(3):102-103.
[7]王珊玉,林友平,万长秀 .三伏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6,21(7):22-23.
[8]王建林 .针刺配合三伏天灸治疗过敏性鼻炎3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411.
[9]韩毳,刘震 .天灸疗法刍议[J].天津中医,2001,18(1):29-30.
[10]刘志文,赵淑平,陈茵,等 .天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关节炎96例[J].广东医学,2010,31(13):1754-1755.
[11]夏樟秀,欧伊娜,孙赵峰,等 .天灸治疗腰椎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6):423-424.
[12]王艳杰,唐纯志,王升旭,等 .穴位贴敷天灸透皮吸收剂对哮喘豚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45):8847-8850.
[13]周丽莎,伍天爱,朱书秀 .天灸对哮喘大鼠血清IgE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7):586-587.
[14]刘素文,刘洋,汪建平 .鹅蝥藿香粒天灸对过敏性鼻炎小鼠的实验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11,7(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