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医疗风险及内部防控管理的分析

2015-01-24陈宗茹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期
关键词:医患医务人员医疗

陈宗茹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1)

对医疗风险及内部防控管理的分析

陈宗茹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1)

目的探索医疗风险及内部防控,积极预防医疗风险。方法介绍医疗风险的定义,分析医疗风险的特点和成因,提出医疗风险防控管理的措施。结果重视医疗风险及内部防控管理,积极预防,可有效降低医疗风险。结论医疗风险成因复杂,但可防可控,医院从内部着手,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赢得社会信任,可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医疗风险;医疗事故;事故防控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贯穿于诊断、治疗、康复等整个医疗行为的全过程。近年来,在各种媒体上经常出现因医疗风险问题引发的医疗纠纷、医疗赔付及“医闹”攻击医院甚至伤害医务人员的报道,医患信任危机空前严重,医患关系紧张程度不断升级。面对目前的社会现状,作为医疗机构及医师,有责任“医者先行,做好自己”。

1 医疗风险理论

1.1 医疗风险的定义:医疗风险对患者而言是指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其损害或伤残的一切不安全因素;对医院而言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因其医疗失误、过失或其他不确定因素导致的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

1.2 医疗风险的特点。①客观性:医疗风险它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虽然医学科学技术、医疗设备在不断发展进步,但医疗活动永远存在人们不可知的领域,只要进行诊疗活动,就会有风险,因此风险发生有其客观性。②不确定性:在整个医院系统中,医疗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在诊断治疗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医疗活动始终,是一种随机现象。③可控性:医疗风险对患者、医务人员及医院都具有潜在的伤害性,但医疗活动的实施者和对象是人,医方加强管理,强化服务质量,患方要提高认识,医患双方积极沟通配合,因主观因素导致的医疗风险会得到控制。

1.3 医疗风险的成因。①客观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个体的差异使得治疗结果不能确定。有许多疾病是目前的医学水平无法解析的,这必然使得医学存在未知的风险;政府作为医疗风险管理的主导者监管漏洞,医疗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使得一些正常医疗行为不受患方所理解。客观因素导致的医疗风险医方不可控。②主观因素:从医方来看,一是医院管理层面,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严格;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机制,风险识别和处理不到位;药品和设备安全管理不到位。二是医务人员层面,部分医务人员责任性不强,存在医德医风问题,诊疗水平不足,服务态度不好,医患沟通不到位,风险意识不足等,都是导致医疗风险的隐患[2]。从患方来看,主要是存在认识的误区。一是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过程、医疗后果的信息缺失或不完全,媒体的不良影响,使其对诊疗结果期待值过高[2],对医务人员盲目信任或抵触,对医疗方案不配合等,是造成医疗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二是由于医患沟通过于形式化或格式化,医患沟通不深入,使患者及家属对不可避免的医疗风险和医务人员过错所致的医疗风险,不能够区别对待,对医疗风险认识有限或片面。主观因素导致的医疗风险是可控的。

2 医疗风险内部防控管理

2.1 医疗风险内部防控管理的目标。①预防为先:医疗风险管理重在预防,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积极改善服务态度,严格落实医疗操作规程,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积极预防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有效规避风险发生。②事后控制:医疗风险不可能杜绝。因此,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早期识别和评价风险,在风险发生时积极响应,及早妥善处理,有效控制影响,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事件发展对医院、医护人员造成的危害。

2.2 医疗风险内部防控管理的措施。①提高人员素质,培育风险意识: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态度,医风医德与医疗技术,都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医疗风险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对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坚持经常,培训应坚持全员额、全要素、全方位的原则。一是要加强医风医德及责任心教育;二是要强化风险意识培育;三是要促进业务素质持续提高[3]。②完善规章制度,坚持按章行医:一是坚持核心制度的落实。严格依法执业管理,严格监控医疗过程中的重点流程、重点环节、重点人员和重点时间。二是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病历质量上,加大监控力度,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员职责;诊断治疗质量上,充分发挥科主任技术权威的作用,把住诊断治疗关;严格药品管理,加强医疗设备的保养和维护,临床和辅助科室之间互相监督。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医患有效沟通:医患双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得患者对医疗风险的认识存在偏差。医务人员有义务帮助患者提升认识。一是注重沟通的“有效性”。医务人员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各项权利,充分履行告知义务[4],注重向患者传达有效信息。二是注重公众医学知识和医学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④建立预警系统,完善风险控制和危机处置机制:目前国内有学者借鉴其他行业风险管理成熟的经验及风险预警机制模型,结合医疗风险的特点、种类和成因,以科学的分析和信息化管理方法为手段,探讨建立了医疗风险预警信息系统[5]。同时医院应成立风险管理部门,完善风险危机处置预案,提高应变和危机处理能力。一是及时准确地对风险的发生进行识别。二是快速有效地对风险造成的不良后果进行有效控制和处理,使风险对医院、医师的影响最小化。三是客观全面地对风险的发生进行分析和检查总结,提出整改意见,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修正风险处置预案,提高危机处置水平。

[1]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21.

[2]周丽春,阿依努尔.医疗纠纷的引发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J].人民军医,2011,54(5):444-445.

[3]王治国,王美霞,于林凤,等.关于新时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J].人民军医,2012,51(8):776-777.

[4]中华医学会伦理学会,大连医科大学.履行知情同意原则的指导意见[J].医学与哲学杂志,2006,16(3):78-80.

[5]周琳,杨磊,黎爱军.军队医院医疗风险预警机制的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4(2):141-143.

R851.6

C

1671-8194(2015)03-0295-01

猜你喜欢

医患医务人员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