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5-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4期
关键词:椎间隙椎管椎间盘

姜 兵

(吉林省东丰县医院,吉林 东丰 136300)

探讨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价值

姜 兵

(吉林省东丰县医院,吉林 东丰 136300)

目的 探讨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接收的2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对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260例患者中16例患者为L3~4腰椎间盘突出,占6.2%,130例患者为L4~5腰椎间盘突出,占50.0%,114例患者为L5~S1腰椎间盘突出,占43.8%。124例患者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占47.7%;118例患者为侧后型腰椎间盘突出,占45.4%;18例患者为外侧性腰椎间盘突出,占6.9%。结论 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属于非侵入性检查,通常不会引起合并症、后遗症等,且其在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准确率较高,因而可将其作为椎间盘突出的常用诊断方式。

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主要是因腰椎间盘各部分尤其是髓核发生退行性改变,并在外力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致使髓核组织从破裂部位突出至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进而所引起的临床症状[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发腰腿疼痛的常见因素,占据了全部腰腿疼痛患者的20%左右[2],对该病予以尽早诊断与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临床上通常将CT检查作为该病的常用诊断方式。我院为探讨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自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接收的2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接收的2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44例,女性患者116例,患者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为(32.2±2.5)岁;病程最短为3 d,最长为4年,平均病程为(2.2± 0.3)年;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疼痛症状,且部分患者还伴有间隙性跛行或下肢麻木等症状;且患者均伴有脊柱运动功能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呈阳性等体征。

1.2方法:本组260例患者均进行CT检查,利用西门子SOMATOM YUANYUE6 多层螺旋CT 机展开检查,检查过程为:取仰卧位并适度屈膝且双手抱于头部,在定位像上对扫描线加以明确;扫描采用四线法并置扫描线至椎间隙中央,椎弓上层面(侧隐窝近上缘水平)并垂直椎体长轴的平面,椎体层面的扫描线应经椎体中央且垂直于椎体长轴,椎弓下层面应与椎体下缘相近,且垂直于椎体长轴。根据上述4条线常规扫描L3~S1三个椎间隙,行轴位平扫,且各个椎间隙扫面层数均为6层,每层均厚3 mm,且扫面层面还应平行于椎间隙。

2 结 果

2.1部位:本组260例患者中,16例患者为L3~4腰椎间盘突出,占6.2%,130例患者为L4~5腰椎间盘突出,占50.0%,114例患者为L5~S1腰椎间盘突出,占43.8%。

2.2CT表现:本组患者经CT检查显示其椎体周围主要呈局限性突出的新月形、丘形、半月形或不规则的软组织块影。以椎间盘向椎体周围呈局限性疝出部位为依据可将其分为3种不同的类型,即中央型、侧后型及外侧型。本组260例患者中124例患者为中央型,占47.7%,其主要是指患者突出物位于椎管内中线处;本组260例患者中118例患者为侧后型,占45.4%,其主要是指患者突出物位于椎管内中线两侧;18例患者为外侧型,占6.9%,其主要是指患者突出物位于椎管外。

2.3伴随征象:本组260例患者中242例患者伴有硬膜囊受压现象,94例患者为椎间盘内真空现象,86例患者伴有黄韧带肥厚及侧隐窝变窄现象,54例患者伴有神经根淹没、水肿及受压移位现象。

3 讨 论

椎间盘突出也叫椎间盘疝,其主要是指因椎间盘退变或外伤导致纤维环破裂,使得部分髓核经纤维环缺损部位突出所致[3]。腰部及颈部是该病较常发生的部位,其较少发生于胸部。已有临床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 L4~5和L5~S1处,据调查其在该处的发生率可高达90%以上,其中以 L4~5处的发生率最高[4]。本组260例患者中130例患者为L4~5椎间盘突出,占据了全部患者的50%。临床上根据椎间盘突出组织类型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一类是髓核突出,一类是纤维环突出。如果患者髓核只是超出已破损纤维环,而未冲出外层纤维,同时将该处纤维推挤到椎间盘轮廓外即是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表现为有新月形、半月形或丘形软组织块影至椎管外,且其疝块密度较高,有时可出现钙化现象。如果患者纤维环已发生全层破裂,部分已破裂的纤维环或髓核、软骨板一起疝至椎管,即是椎间盘脱出,影像学表现主要为髓核孤立在硬模囊外且其边缘与椎体后缘之间的夹角不足90°,或者患者突出髓核中心在椎管内[5]。目前CT扫描通常难以对脊膜、椎间盘及软骨等组织等予以清晰显示,因而临床上通常将其统称为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患者多伴随硬膜囊受压脊髓及神经根水肿与侧隐窝狭窄等改变,这些改变均是因为髓核推压造成神经根朝后方、外方或内部移位引发。因为神经根及突出髓核有相同的密度,当髓核朝后侧突出后通畅难以准确区别于神经根。此外,在椎间盘退变的同时,因髓核体积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皱缩,且纤维环变形脱水或玻璃样变导致髓核破裂呈负压状态均可造成血液、细胞外间隙中的气体弥散至椎间盘,进而可引起椎间盘真空现象,其CT表现主要为不规则斑片状低密度影。

现阶段临床上通常将CT检查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诊断方式,CT扫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组织分辨能力较高,且该检查方式不会受病变大小的限制,可清晰的对椎间盘突出的类型、突出物大小、形态、伴随症状等进行显示,且该检查方式还可间接对其病理变化进行反应。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260例患者中16例患者为L3~4腰椎间盘突出,占6.2%,130例患者为L4~5腰椎间盘突出,占50.0%,114例患者为L5~S1腰椎间盘突出,占43.8%。124例患者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118例患者为侧后型腰椎间盘突出,18例患者为外侧性腰椎间盘突出。这就表明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属于非侵入性检查,通常不会引起合并症、后遗症等,且其在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准确率较高,因而可将其作为椎间盘突出的常用诊断方式。

[1] 陈龙梅,王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6):437-440.

[2] 金晓锋,白一冰.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6):441-442.

[3] 李海,黄石钊,刘恒.三种功能障碍评估量表在麦肯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14,29(3): 195-196.

[4] 宋立锋,张晓峰,徐雷,等.CT引导下臭氧联合激素注射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河北医药,2014,36(13):1983-1985.

[5] 王灏.伴终板Modic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式选择及其对疗效的影响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4,28(3):210-212.

R681.5+3

B

1671-8194(2015)24-0068-02

猜你喜欢

椎间隙椎管椎间盘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CT与MRI诊断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的临床疗效观察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