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冰皎皎人共喜

2015-01-24马胜群

中国果菜 2015年7期
关键词:酸梅汤冰镇冷饮

文/马胜群

三伏盛夏,烈日炎炎,一杯加冰的汽水,一支香甜可口的冰淇淋,成为人们消暑的佳品。其实,冷饮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属,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当时的达官贵人为了来年夏天以冰消暑,冬天便凿冰藏于地窖,以备来年夏天之用。

周朝,朝廷设“凌人”一职,掌藏冰及供应冰块之事,同时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冰箱——“冰鉴”。《周礼·天官·凌人》云:“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宾客,共冰。大丧,共夷盘冰。夏,颁冰掌事。”可见,在当时冰块从冰库取出后,是放在盛冰容器“冰鉴”内,供祭祀和宴请的。春秋末期,“冰镇米酒”已经摆上诸侯王公的宴席。屈原的《楚辞·招魂》即有“挫横冻饮,酹清凉些”的记述,由此可见当时冷饮制作已渐成熟。

到了商业繁荣的唐朝,开始出现“冰商”,即商业性的储冰户,市面上开始出售冰制品,但是价格很高,“酥山”大概是唐朝人最得意的冰品发明,酥山类似于我们今天所吃的冰淇淋,所谓“酥”是一种乳制品,类似于今天的奶油,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据文献记载,酥山最底下一层是冰,上面为奶油,还会插一些花朵等装饰品。后来还出现了“贵妃红”或“眉黛青”染出来的红色或绿色的酥山。唐朝人士最喜爱的另外一种冰品是“酪”,就是半凝固状态的乳制品,到了夏季樱桃上市当时最流行的吃法是“樱桃浇酪”,将采摘下来的樱桃盛在漂亮的容器内,浇上冰凉的奶酪和蔗糖浆,银盘玉碗衬着红珊瑚般的樱桃和香浓的奶酪,可谓是味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杜牧《和裴杰新樱桃》诗云:“忍用烹酥酪,从将玩玉盘。流年如可驻,何必九华丹。”这道冷饮竟可和仙丹相媲美了。

宋代冷饮发展迅速,出现了冷饮专卖店。夏天市面上就有“冰糖冰雪冰元子”、“绿豆、甘草冰雪凉水”、“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等,种类繁多。而最讲究的要属“蜜沙冰”了,在宋代,四时八节,皇帝都要对朝廷重臣进行赏赐,而伏日这一天,就要赏赐“蜜沙冰”。沙,即豆沙,就是浇上了蜜和豆沙的刨冰,唐朝人爱吃乳制品类冰品,宋人则更喜欢直接吃冰,吃刨冰在当时的上流社会最为流行,刨冰上面浇上桂花卤,玫瑰卤,一勺入口,甜蜜清凉。

元代冷饮制品有了新的突破,元朝时的商人,又在冰中加上蜜糖和珍珠粉。到了明清时期,藏冰业已高度发达,民间用冰已相当普及,冷饮制品也是更为丰盛,清朝最富盛名的是 “冰镇酸梅汤”,酸梅汤即是乌梅泡发以后,放上蜂蜜、冰糖、桂花一起熬煎,冰镇之后做成。郝懿行的《都门竹枝词》中写到: “底头曲水引流觞,暑到燕山自解凉。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这里所说的梅汤便是酸梅汤。酸梅汤除热送凉,安心痛,祛痰止咳,辟疫,生津止渴,一碗下肚,暑气全消。

从古人藏冰、制冰到如今冰箱、空调的出现,以及自古以来各式各样的消暑美食,无不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如今,冷饮更是各式各样,口味繁多,夏季天气炎热,冷饮开始占据人们的生活,在这里提醒大家,冷饮虽然好吃,但太过寒凉,食用要适量,否则会影响健康。

猜你喜欢

酸梅汤冰镇冷饮
做冰镇小吃
夏季爽口第一茶——中医御膳房版酸梅汤配方
冰镇的夏天
喝冷饮
夏季爽口第一茶一一中医御膳房版酸梅汤配方
花了多少钱?
为什么多吃冷饮有碍健康
冷饮为什么不能多喝
冰镇
感冒时不宜喝酸梅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