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0例高血压患者葡萄糖耐量试验

2015-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期
关键词:耐量高血糖空腹

黄 毅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工人医院检验科,云南 红河 661699)

150例高血压患者葡萄糖耐量试验

黄 毅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工人医院检验科,云南 红河 661699)

高血压;葡萄糖耐量试验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近20年来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高血压、糖尿病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组成部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表明二者具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近年来国外文献[1]报道:高血压患者多合并糖代谢异常, 较正常血压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糖尿病。其中高血压人群中发生糖尿病的概率比正常血压的人群高2~4倍。另外,高血压患者在合并糖代谢异常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也增加2~3倍。因此,在高血压患者中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尤其是在高血压病史较长的患者群中进行早期糖耐量受损的筛查,为全面干预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我们对150例高血压患者行OGTT检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及门诊的高血压患者共150例,均为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程5~20年,排除合并内分泌疾病、肾功能衰竭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男86例,女64例,年龄42~70岁,平均(56.2±8.3)岁。其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2例。

1.2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方法:所有对象需禁食12 h后,次日清晨空腹取静脉血测空腹血糖,再将75 g无水葡萄糖粉或82.5 g含一分子水的葡萄糖溶于300 mL水中5 min内服完,取静脉血分别测服糖后1、2、3 h血糖。

1.3 诊断标准[2]。正常血糖(NGR):FPG<6.1 mmol/L和2 hPG<7.8 mmol/L。空腹血糖受损(IFG):6.1 mmol/L≤FPG<7.0 mmol/L和2 hPG<7.8 mmol/L。糖耐量受损(IGT):FPG<7.0 mmol/L和7.8 mmol/L≤2 hPG<11.1 mmol/L。糖尿病(DM):FGP≥7.0 mmol/L或2 hPG≥11.0 mmol/L。

2 结 果

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NGR者98例,占65.3%。检出血糖异常者52例,占34.7%,其中IGT者43例(28.7%),DM者6例(4%),IFG者3例(2%),IGT者和DM者以2 hPG升高为主。

3 讨 论

高血压和高血糖与MS密切相关。MS亦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IRS),是超重、肥胖(尤其中心型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尿酸症、微量蛋白尿等发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曾被学者们冠以“富裕综合征”、“Reaven综合征”、“死亡四重奏”、“IR综合征”、“X综合征”等名称。至1999年,始由WHO牵头采用“代谢综合征(MS)”[3]命名,并在国际上达成共识并广泛采用。目前,国际统一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全球统一的MS定义和诊断标准。MS患者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可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故又称代谢性心血管综合征(MCS)。MS发病原因很复杂,是在多基因遗传背景和多种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的,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几十年来全球学者进行了诸多MS存在大讨论,其中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的是1995年Stern[4]提出的“共同土壤学说”。胰岛素抵抗(IR)是“共同土壤”,是滋生上述疾病共同的危险因子。机体在多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下发生IR,IR又激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状态,为上述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胰岛素、高血尿酸和蛋白尿等代谢紊乱和异常提供了滋生的“共同土壤”,即共同的危险因子,从而发生MS,以上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且密不可分,共同存在。高血压是MS的一个重要因素,与IR或高胰岛素血症密切相关。高血压人群中IR很常见,大约半数肥胖、非肥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IR,并且IR程度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R的类型与T2DM、肥胖人群中见到的情况极为相似[5]。在上海、北京、武汉等大中城市,中国人MS的粗患病率14%~16%,标化患病率9%~12%,总体上呈现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的趋势,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2]。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含量保持动态平衡,主要受内分泌激素调节,其次是神经和肝脏调节。空腹血糖通常保持在3.9~5.6 mmol/L,进餐约10 min后,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入血,使得血糖浓度开始升高,约餐后l h内血糖浓度达到高峰,但不会超过7.8 mmol/L,餐后约2~3 h内恢复到餐前水平。餐后血糖峰值及达峰时间与进餐的时间、数量和内容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日内血糖波动幅度在2~3 mmol/L,日间血糖波动幅度为0.8 mmol/L,频率为5次/天。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增大后对眼、肾、神经及血管等靶器官可形成损害[6]。OGTT实验是检查机体血糖调节功能的一种方法。糖代谢异常→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受损(IGT)→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OGTT能够将机体正常血糖和这三个阶段清楚地区别开来。Balkau等[7]研究证实,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并发症发病和死亡的独立高危因素,而空腹血糖则不具有这种相关性。特别是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更容易出现餐后高血糖,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的IGT患者及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基层医院大多单纯检测空腹血糖,忽视了餐后血糖的结果测定,常造成糖代谢异常患者的漏诊。OGTT实验除了提供空腹血糖外,还可以很好的提供餐后血糖结果,可为临床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我们对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OGTT检测,发现血糖异常者52例,占34.7%,其中IGT者43例(28.7%),DM者6例(4%),IFG者3例(2%)。IGT者多以餐后2 h血糖升高为主,与文献[8]报道相一致。

高血压患者在合并糖代谢异常后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增加,但是患者知晓率却很低。高血压患者在糖代谢异常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空腹血糖升高的较少,以单独IGT者为多见,且年龄越大,出现IGT和餐后高血糖的概率就越大。因此,我们建议对病程>5年或年龄>4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都应加强对糖代谢异常的筛查与干预,单查FPG是不够的,更要加强、重视餐后2 hPG和OGTT的葡萄糖筛查及早检出餐后高血糖。一旦发现血糖代谢异常,均应建议其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重视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特别是积极控制血压、血脂、戒烟,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从根本上减少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1]Mancia G.The association of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prevalence, cardiovascular risk and protection by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J]. Acta Diabetol,2005,42( Suppl 1): S17-25.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47-49.

[3]Liese AD,Mayer-Dais EJ,Hafner SM.Development of the multiplemetabolic syndrome: An epidemiologie perspective[J]. Epidemiol Rev,1998,20(2):157-172.

[4]Stern MP.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the“common soil hypothesis”[J].Diabetes,1995,44(4):396-374.

[5]李光伟.代谢综合征——命名的初衷与应用现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8):457-460.

[6]贾伟平.血糖波动与靶器官损害[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6): 2524-2526.

[7]Balkau B,Hu G,Qiao Q,et a1.Prediction of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using a score that includes glucose as a risk factor[J]. Diabetologia,2004,47(12):21118-21286.

[8]布娃加·吾守尔,阿西彦·麦和木提,阿巴百克力·阿不里米提.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做葡萄糖耐量试验的临床意义[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4):323-325.

R544.1

B

1671-8194(2015)03-0148-02

猜你喜欢

耐量高血糖空腹
老年前降支单支病变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空腹喝水
酵母源葡萄糖耐量因子的提取纯化研究
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知晓率调查分析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