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与研究

2015-01-24梁伍今牛秀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护士

于 薇* 梁伍今 牛秀艳

(1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2 吉林省辽源市妇幼保健院,吉林 辽源 136200)

临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与研究

于 薇1*梁伍今1牛秀艳2

(1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2 吉林省辽源市妇幼保健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 通过人文关怀理论体系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提供较为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法和管理模式。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人文关怀理论和技能培训。培训前后进行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问卷调查、关怀护理工作患者满意度调查和患者关怀感知测评,进行培训前后对比。结果临床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受很多因素影响,经过多途径培养,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结论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需要临床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才能实现。

临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人们愈来愈认识到人文关怀护理的重要性。开展“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护理人员要具备广泛的人文关怀知识。在以往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太重视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临床护理质量受到影响[1-3]。如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辽源市妇婴医院临床护理人员60名,其中产一科护士24人,产二科护士10人,妇一科护士10人,妇二科护士10人,外科护士6人。6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

2 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培养

2.1人文关怀理论和技能培训:①制定人文关怀能力培训计划。详细制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及培训考核方法,引导护理人员树立人文关怀意识,提高人文关怀理论水平。②护理礼仪培训。从坐、站、行以及引领手势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从待人接物到形象气质,从点头微笑到护理操作,从语言沟通到护患关系等方面指导护理人员,使她们正确把握礼仪规范,以规范礼仪服务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③人际沟通情景模拟演示。组织研究对象在各个护理流程中开展“人文关怀护理流程”情景模拟演示,情景再现典型工作场景和经典关怀案例,使护理人员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在“亲历”中获得感悟,培养护理人员的关怀敏感性。④人文关怀护理体验。组织护理人员开展“我是患者”的就诊经历活动,使护理人员体会患者的就诊感受和经历,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召开患者家属座谈会和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服务对象的护理服务需求,收集对护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患者提出的合理意见改进护理工作,不断提高人文关怀护理服务水平。

2.2开展人文关怀护理查房。根据护理部制定的相关要求,查房前侧重评估患者的情绪状况、心理状态、文化背景、疾病认识程度及家属对患者的态度。查房时重点关注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况、情绪反应及精神状态,评价心理护理实施情况,整个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举止等符合评价标准,以有效消除患者的疑虑、焦虑和恐惧,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2.3建立人文关怀护理流程。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开展护理流程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营造全员参与管理的氛围。①实施“3H”护理服务模式,建立关爱护理品牌。3H,即宾馆(Hotel)舒适服务、医院(Hospital)主动服务、家庭(Home)温馨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围绕“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营造温馨、舒适、和谐的就医环境”服务宗旨,深入开展入院“六个一”和住院“三个五”服务。对新入院患者护士笑脸相迎、使用尊称亲切问候、主动引领搀扶、送上一杯热水、一段全面细致的入院宣教和提供整洁优美的住院环境,开展热心接待、暖心沟通、细心计划、精心实施、悉心关怀,在住院服务流程上做到预约、评估、护理、宣教、相送主动服务,与患者建立帮助、信任的护患关系。②制定护士行为标准和规范,实施临床关怀护理流程。编写《人文关怀护理流程》,流程中强调规范礼仪、文明用语、沟通技巧和实际护理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性,从患者入院、手术到康复出院的护理工作各环节融入人文关怀。③建立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全程健康指导。根据患者入院不同阶段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建立单病种健康教育指导路径模式、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和健康教育宣传单等。如正常产健康教育指导路径明确了住院第1天到产后恢复期的具体护理措施。④制定服务质量考核标准,改进人文关怀服务质量。制定各种监控护理质量的考核标准,由护理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和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实施三级质控,应用PDCA循环管理程序进行检查、反馈、原因分析、整改和评价人文关怀服务,促进人文关怀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⑤加强护理文化建设,构建人文关爱护理品牌。坚持和树立“以人为本”“有‘满意的护士’才有‘满意的患者’”的理念,护理部主任和护士长扮演好组织者、管理者、策划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护士为实现自我价值。通过职业道德建设和护理文化建设,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价值观和职业自豪感,培养奉献精神和护理关爱行为,构建医院人文关爱护理品牌。

3 评价工具

3.1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婚姻状况等资料。

3.2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包括理解、鼓励、耐心等三个维度。本量表共3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7级评分,其中非常同意为7分,完全反对为1分。总分为三个维度分数相加而得。

3.3关怀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具体内容分为6个方面,包括热心接待、精心评估、细心计划、耐心实施、暖心沟通和患者住院期间的感觉,每个项目分为5个等级,分数从5到1分别代表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

3.4患者关怀感知问卷。该量表有1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6个等级,分别用1~6分表示,最后得分在10~6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能感知到的护理行为越多。

4 结 果

4.1影响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培训前对不同职称、学历、护龄的护理人员分组进行临床护理人员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其中理解和耐心项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说明不同职称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在理解和耐心维度上存在差异,副主任护师和主管护师具有更强的关怀能力,低职称护理人员的关怀能力较低;统计结果学历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影响不大;护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说明不同护龄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在理解和耐心维度存在差异,护龄长的护理人员具有更强的关怀能力,护龄短的护理人员关怀能力较低。

4.2培养前后护理人员关怀能力评价结果。人文关怀培养前后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人文关怀能力调查,比较培训措施对临床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的影响效果。结果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说明经人文关怀培养后临床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有明显提高。

4.3患者对关怀护理工作满意度和关怀感知结果。通过对住院患者的调查,比较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前后患者的关怀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患者关怀感知效果。经人文关怀培养后,患者的关怀满意度各维度得分和关怀感知得分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住院患者在入院接待、整体护理评估、护理计划实施、护患沟通和整体效果方面满意度均有显著成效,患者的关怀感知度明显提高,护理人员接到的表扬次数大幅增加,纠纷投诉明显降低。

5 讨 论

5.1临床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5.1.1临床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现状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与学历有相关性。被调查的临床护理人员中第一学历为中专者占85%,她们的学历提高绝大多数通过自学考试而获得,但自学考试很少设置人文护理课程,出现临床护理人员学历与人文关怀能力不对应现状。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中鼓励维度与护理人员的相关性不大,可能与我国临床护理人力不足、绝大部分二级以上医院床护比低于1∶0.4、临床护理人员整天忙于输液等专科护理工作,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心理护理等人文关怀护理时间少等实际情况有关[4-6]。

5.1.2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显示,人文关怀的理解和耐心维度随着职称和护龄的提高而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人员的职称、护龄等与人文关怀能力呈正相关。护龄长的护士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从实际工作中获得的知识较多,关怀护理的体验也较多,对患者的理解和耐心也相应提高,人文关怀能力也较强。职称的提升与学历、护龄和临床业务能力有重要关联,职称是反映护理关怀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证实了职称对人文关怀水平的影响程度。

5.2临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对策

5.2.1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护理教育,培养临床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本研究证明,通过系统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明显提高,说明在临床进行人文关怀素质培养具有可行性。首先,要把握好岗前培训环节,在护士进入临床工作之前,进行护理礼仪、沟通技巧、人际交往和人文关怀护理流程的规范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质;其次,临床带教教师是培养和实践护士人文关怀护理的关键,应组织带教教师进行系统的人文关怀护理培训全面提高对人文关怀的认识和水平。通过护理专题讲座、临床带教辅导、护理个案讨论和交流等实践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护关怀能力[7-9]。

5.2.2掌握心理护理专业理论和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能力。目前我国大多数护理人员不会使用专业的心理评估工具,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不易被发现,未能及时得到处理。为弥补这种现状,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达到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支持、情感支持和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提高心理护理能力。

5.2.3营造人文关怀护理文化氛围,提高自觉服务和主动服务意识。一个医院的整体氛围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服务意识,如医院的愿景、职业道德、文化氛围等。上述因素与人文护理关怀实践有着必然的联系,医院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服务流程、质量标准和管理措施,将人文关怀服务落到实处、做到深入人心。积极宣传典型事迹,树立自觉和主动的服务意识[10-13]。

5.2.4强化护理管理者的人文关怀实践意识,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职称、护龄长的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较高,可能与这些护理人员临床护理经验丰富,人文关怀体验更多有关。作为护理管理者,充分发挥高资历护理人员的作用,让她们给年轻护理人员传授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并且在临床护理工作和临床带教中推广和实施,以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护理水平。

[1]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2]计惠民,蒋鹤生.护理人文关怀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进展[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8):281-282.

[3]胡爱招,章晓幸.临床护理人员职业能力构成要素的调查和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2B):37-38.

[4]卞龙艳.护理教学中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0,8(8):2234-2235.

[5]范丽蓉.护理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9A):84-86.

[6]曾晓英,李如竹,江跃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3(25):420-421.

[7]张金华,刘红燕,李秀敏,等.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971-972.

[8]李俊玲,张振香,张利霞.护士人文素质培养在临床护理中得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9):31-32.

[9]石平,任冰,施建辉,等.医患沟通技能训练与考核模式的探索[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9(31):26-27.

[10]杨姮,周文琴,沈麒云,等.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在临床教学实践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3,22(25):691-692.

[11]李玲玲.个案护理考评法在护士临床护理能力培养中的应用[C].2013年国际护士节护理大会,2013.

[12]柏晓玲,聂钊,江智霞,等.贵州省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调查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34(6):638-641.

[13]杨姮,周文琴,沈麒云,等.建立中医临床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研究,2014,28(9):1144-1145.

R47

B

1671-8194(2015)19-0274-02

吉林省教育厅课题“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研究”(2013422)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