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平片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
2015-01-24姜德玉
姜德玉
(吉林省白城中医院放射线科,吉林 白城 137000)
X线平片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
姜德玉
(吉林省白城中医院放射线科,吉林 白城 137000)
目的 探讨X线平片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经临床确诊的6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68例股骨头坏死中,共累计患坏死股骨头为90根。其中I期2根,Ⅱ期42根,Ⅲ期38根,Ⅳ期8根。结论临床采用X线平片进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检测,能清晰观察股骨头的解剖及病理结构,具有快捷、低廉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X线平片;股骨头坏死;诊断价值;体会
临床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疾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早期股骨头坏死X线变化表现轻微甚至无异常,很容易造成漏诊[1-2],在临床出现典型的症状时,往往进入中晚期,病情已不可逆。虽然目前CT、MRI等现代成像技术已彰显优势,但对于基层医院而言,X线平片诊断仍是一种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检测手段。为了更进一步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本文回顾了白城中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经临床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8例,并探讨X线平片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股骨头坏死患者68例,其中男46例,女22例,年龄25~86岁,平均为54.6岁。在68例病例中,因股骨颈骨折所致25例,髋关节创伤所致12例,髋关节脱臼所致10例,长期酗酒所致8例,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所致6例,长期卧床所致4例,3例病因不明。
1.2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均程度不同的表现在大腿内侧、腹股沟、髋关节及周边组织钝痛及隐痛,特别在活动后症状加重,而休息后有所缓解,常反复发作。在病程中晚期表现疼痛呈进行性加剧,而不易缓解。本文有26例患者出现跛行。
1.3检测方法:检测仪器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DR X线机,所有患者均采用髋关节正位摄片,焦片距100 cm。并定期进行摄片复查。
1.4分期标准。I期:正常或仅轻度变化,如骨小梁清晰度较差、模糊或存在轻度的局限性骨质疏松;Ⅱ期:股骨头可见骨小梁改变,X线片可观察到存在有囊性变以及骨硬化征象;Ⅲ期:可观察到一定程度的股骨头节段性扁平化或者软骨下塌陷呈新月状;Ⅳ期:关节间隙狭窄,髋臼有继发性退行性改变。
2 结 果
在本组68例股骨头坏死病例中,双侧股骨头坏死为22例,单侧股骨头坏死为46例,共累计患坏死的股骨头为90根。其中I期2根,Ⅱ期42根,期38根,Ⅳ期8根。其中26例共计38根坏死性股骨头接受X线复查,保持Ⅱ期者为8根,维持Ⅲ期为6根,维持Ⅳ者为14根,由Ⅱ期恶化Ⅲ期者6根,由Ⅲ期恶化为Ⅳ者为4根。
3 讨 论
临床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是由骨内动脉管腔阻塞或受压,病变血管痉挛,静脉回流障碍以及血管内凝血等因素[3],致使骨细胞代谢无法获得足够的血供所致,临床又称为缺血性无菌坏死,其发病因素较多,如外伤、血液病、酗酒、放射性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结缔组织病变、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类药物等,通常以外伤和长期大量服用激素类药物最为多见,其预后效果取决于股骨头坏死的范围、是否出现塌陷、是否得到及时治疗以及是否采取正确治疗方式等多种因素,临床上早期发现、早期确诊、早期治疗尤为重要。股骨头坏死根据病理学改变又分两个阶段:①死亡阶段,以细胞坏死为主要特征;②修复阶段,以骨再生、骨血管再生及骨小梁吸收为主要特征。由于死骨不存在血供,无法进行成骨及破骨活动,骨密度保持不变,当股骨头坏死进入血管重建及骨吸收阶段,病变区出现血管及成纤维细胞生长,新骨开始沉积,此时方可观察到X线表现的改变,在临床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通常划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三个阶段,本次研究根据分期标准将病情划分为I期、Ⅱ期、Ⅲ期及Ⅳ期,其中Ⅰ期骨质仍属正常,或者仅有轻度的骨质疏松,容易被患者忽视。而Ⅱ期、Ⅲ期及Ⅳ期可分别对应早、中、晚期[4-5]。
本文中发现2根处于I期,可观察到程度不同的骨质疏松,并存在小范围的病变区,关节间隙稍有增宽,骨密度稍见增高,股骨头的正常弧形消失。当病变继续发展时,股骨头发病区域可观察到致密区,其分布为沿关节面向上延伸,可达到关节总体的2/3左右,其区域呈线形带状致密影。也见有沿骺线延伸,出现骺软骨板增宽现象。随后致密影将逐渐扩大,覆盖大部分股骨头,X线平片观察呈球形,或称“雪帽状”,此时可视为病变进入Ⅱ期,属病变早期。病变进一步发展,则可见骨结构紊乱,股骨头皮质下出现透亮带征象,称为“边缘征”,反映的骨折线,通常先于骨硬化出现。蛙式位上的坏死部位,骨片见有轻微分离,造成空气进入,因而可更加显著地观察到此征象。当X线平片观察到边缘征出现时,可判定病情进入Ⅲ期,即病变中期。即确诊病情进入Ⅳ期的标志,即病变晚期。在这一阶段,发生塌陷位置的皮质变为周围环绕有纤维化带的死骨片,并出现斑驳状的囊变区,整个病变区域通常由一个硬化带所围绕,进一步造成破坏及吸收性改变,此时沿股骨颈可见有骨膜反应。此外,“下垂绳索征”也是这一阶段较为常见的征象,多见于股骨上干骺端,观察为细致密线,通过前后位X线片可观察到致密线自股骨颈下缘向外延伸,多为弯曲线,偶见直线,当观察到此线时,表示骨骺生长板出现损伤,通常伴有较为明显的干骺端反应。
4 小 结
总之,临床上怀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应首先选择X线平片进行检测,以便确认病情类型及分期,及早制定治疗方案。X线检测较为简单快捷,且费用低廉,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对于早期病变的检测敏感度较低,患者也可酌情使用CT、MRI等技术做进一步检测。
[1]郭启勇.实用放射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69-370.
[2]荣独山.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23-326.
[3]张德洲,易雪冰,钟鉴.不同病因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对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8):8455-8460.
[4]何长林,张琼,张静,等.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及CT诊断分析[J].常州实用医学,2010,26(3):169-170.
[5]魏立友,张宏伟,申元英,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的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873-4875.
R445
B
1671-8194(2015)19-0192-01